chardonnay wrote:
今天重點在於,投資人...(恕刪)
魔鬼的爪牙?那誰是魔鬼?
個人覺得,在投資這條路上,
魔鬼長住在我心中,要很小心謹慎。
沈淪的是別人還是自己?怪銷售人員?
難道買車出車禍撞成重傷,
也要怪賣車的怎麼沒說清楚開三萬公里以後的
剎車距離和輪胎抓地係數?
(難道你買trf的第一個月就出事嗎?)
都是用來避險而非套利
TRF的身分限制較低
自然人亦可購買
國際匯市百萬美元是基本單位
有能力購買這些商品來避險的自然人、法人
通常也有能力聘僱專業的財務專家
一家公司多少都會有專業的財務部門進行評估
所以法人較少發生這種情況 (EX:NDF)
自然人不一定擁有專業的相關知識
假使對商品不熟悉
又不洽詢相關金融人員 (非金融機構雇員,EX:獨立的財經顧問)
就砸重金購買TRF之類的衍生性商品
只能說............
TRF之類的產品
離多數人應該有段距離
買得起這種產品的人
大多數都能承受TRF的虧損
所以我們要關注的應該是DCI
大家可以把DCI當成金額門檻較低的TRF
而且購買人身分不受限
重點是國際市場報價
一般企業、個人甚至小銀行都查不到
即便你租了終端機也查不到
這邊才是銀行獲利吃肉的地方
尤其合約價期短、金額又低
銷售量遠比TFR多更多
每筆合約又可以抽很多
嘖嘖...極度暴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