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in wrote:
財政部針對當年的公...(恕刪)
民進黨時代已經依承諾給台新經營權啦, 彰銀當年立刻股東會改選董事, 台新立即取得過半席位
而當年的招標並沒有提到合併的承諾事項, 只有經營權而已
後來台新2008年提出合併的要求, 已經是馬政府了, 財政部當然以大股東的立場, 可以表達不同意, 這沒問題
問題是人家是最大股東, 你不讓人家提案付諸全體股東表決, 侵犯他的股東權,
如果他提案沒過是他提的條件沒獲得股東認同, 怎可不許提案?
那後來甚至買委託書把經營權奪回去, 徹底違反當初的招標公告, 肇生後面可能的國家賠償, 這是哪門子的政府?
七年的時間, 連個解決的方法也想不出? 不然最基本的台新金提的不讓我提案又不讓我併, 那就把365億還我, 政府也吐不出錢
最扯的是金管會還馬上跳出來叫台新金限期釋股, 這真是集天下荒謬之大全, 台新金如果限期要賣出140萬張彰銀, 台新金跟彰銀的股價會跌到哪裡? 鉅額的損失算誰的?
這個政府六七年來天天在亂搞, 難怪民心向背
國營企業民營化, 當然很多人會反彈, 就是因為國營企業體質爛當初才要民營化, 而體質越爛的反彈當然越大
當這個政府總是在操控龐大的既得利益者與民粹把持一些事情, 其實就跟希臘很像了
總之, 以投資的角度來看, 希望明年新的政府上台能夠解決這件事, 不論是以365億買回台新金持股, 或是准許台新金提案合併,
或許, 離選舉近些, 台新股價也夠低, 可以考慮買一些起來放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1. 體質那麼好為...(恕刪)
wujiern wrote:
為何台新金連賠好幾年,卻不見神話般的經營用在台新金本身?有這麼神話般的經營能力,可列教科書做為典範
金管會2015年第一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
台新金進入前5%,彰銀呢......連前20%都沒有進入
上市的金融股35家中有65% (23家)可以進入評鑑的前20%,說彰銀不及格也不為過:
http://www.twse.com.tw/ch/about/press_room/tsec_news_detail.php?id=16419
進入前 5% |
進入前 6%~20% |
2809 京城銀 2823 中壽 2834 臺企銀 2855 統一證 2856 元富證 2881 富邦金 2882 國泰金 2884 玉山金 2885 元大金 2886 兆豐金 2887 台新金 2892 第一金 |
2820 華票 2832 台產 2851 中再保 2867 三商壽 2880 華南金 2883 開發金 2888 新光金 2889 國票金 2890 永豐金 2891 中信金 5880 合庫金 |
(依股票代號排序) |
***註: 評鑑好不等於股票好。投資股票請自行判斷,切莫人云亦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