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 wrote:
有感。老實說,我現在...(恕刪)
老實說, 我覺得他們也是有壓力的。
有一個朋友也有在做, 每次都約說出來聊天阿, 但每次出來都一定最後目地一定是講直銷。
更有甚者, 一開始都沒說有外人。 後來,來的時候多了一個不認識的人。 二個人一同向人游說,你就很難講的過他們。
他們都是有固定的套路的。
後來, 他也知道, 我是不會加入的。 就拿我當練習, 他介紹他們的產品,我聽著就好。
感覺, 是他們公司有要求他們一定要介紹多少個。
只是, 自已出錢吃飯, 還要被破聽一些不想聽的直銷, 而且還要忍受隔壁桌異樣的眼光, 因為他會當場拿去一些瓶瓶罐罐開始做實驗。
我在想, 這樣消耗自已的人脈幫直銷公司賺錢, 真的有贏嗎?
我想最贏的就是直銷公司, 最大的銷費者就是自已的會員, 會員還會自已幫你拉客戶, 還不用付薪水。
而且是賺到錢, 才拿一點點去分給上線。
剛好身旁很多直銷朋友
那我本身沒做直銷
10年前曾經做過
但我常跟直銷朋友聊天
那其實我是蠻鼓勵去做直銷的啦
但是兩個重點要抓住
第一公司本質要正
第二要跟對人
只要上述兩點有到位
好好的去拼一年
我抓少一點
月收5萬是OK的
那也不是說一定要抓人當下線
反正就當做業務
像賣健康食品,賣咖啡,賣生前契約,賣網站,賣化妝品
包括現在電子商務在FB上用你的連結買很正常的家用電器
都是算業務的一種
那遇到有興趣的人
在聊聊想不想加入就好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事在人為
傳直銷同間公司
每個團隊做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
我也常去聽說明會
反正心態就當作認識人聊聊天而已
一看下線講話模式大概就可猜出上線會不會帶
所以這行業也沒想像中的差
重點是你有沒有跨出你的腳步去了解而已
像我副業是做網路投資
我是有玩幾間
只要有新的投資一定會去了解及評估
只把我覺得風險最低介紹給我朋友
當然也做陌生開發
反正就平常心介紹
不強迫,別頂嘴,保持微笑,身段放低
我想這不管是那種行業
業務必須具備的吧
公司不好可以換公司
團隊不好可以找別人
很多事別用聽說
自己親眼所見吧
linebaronight wrote:
那其實我是蠻鼓勵去做直銷的啦
但是兩個重點要抓住
第一公司本質要正
第二要跟對人
只要上述兩點有到位
好好的去拼一年
我抓少一點
月收5萬是OK的
那也不是說一定要抓人當下線
反正就當做業務
像賣健康食品,賣咖啡,賣生前契約,賣網站,賣化妝品
包括現在電子商務在FB上用你的連結買很正常的家用電器
都是算業務的一種
大大的觀念是正確的, 不過很多公司到底有沒有本質正, 真的有點難講.
另外很多人加入直銷只想很快(例如一年兩年)就要躺著賺錢,壓根沒有心理準備是要來當業務的.
業務賣得動東西也是要靠本事的, 講得難聽點, 那是天生個性適不適合.
有人天生就不是做業務的料, 只想跟著人賺錢, 這種的就...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linebaronight wrote:
那我也分享一下好了
剛好身旁很多直銷朋友
那我本身沒做直銷
10年前曾經做過
但我常跟直銷朋友聊天
那其實我是蠻鼓勵去做直銷的啦
但是兩個重點要抓住
第一公司本質要正
第二要跟對人
只要上述兩點有到位
好好的去拼一年
我抓少一點
月收5萬是OK的
那也不是說一定要抓人當下線
反正就當做業務
像賣健康食品,賣咖啡,賣生前契約,賣網站,賣化妝品
包括現在電子商務在FB上用你的連結買很正常的家用電器
都是算業務的一種
那遇到有興趣的人
在聊聊想不想加入就好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事在人為
傳直銷同間公司
每個團隊做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
我也常去聽說明會
反正心態就當作認識人聊聊天而已
一看下線講話模式大概就可猜出上線會不會帶
所以這行業也沒想像中的差
重點是你有沒有跨出你的腳步去了解而已
像我副業是做網路投資
我是有玩幾間
只要有新的投資一定會去了解及評估
只把我覺得風險最低介紹給我朋友
當然也做陌生開發
反正就平常心介紹
不強迫,別頂嘴,保持微笑,身段放低
我想這不管是那種行業
業務必須具備的吧
公司不好可以換公司
團隊不好可以找別人
很多事別用聽說
自己親眼所見吧
...(恕刪)
但做直銷的業務與做正常的公司業務在本質上有個很大的不同
直銷的業務目的是拉下線而不是在賣產品(重點在發展組織吸金),一般正常的業務目的是賣產品而不是拉下線(重點在販賣商品服務消費者)
以一個人建立三條線的標準來看,成長到第二十代就算全中國的人都跑來做直銷人也不夠了(所以最後的老鼠就是找不到下線的那些人)
當最底下的那群人必然是由找不到下線的那群人所組成的時候,就能很簡單的發現只要是採取直銷模式最後一定失敗,因為所有加入直銷的人大概都不是為了當個忠誠的消費者(你看過沒有基石能漂浮在空中的金字塔嗎?消費者永遠是基石啊)
直銷的產品只是"標的",金錢才是"目的",所以應該大部分參加直銷的人都是為了"金錢"而不是為了"產品";但沒人願意長期為產品付費買單,那錢又要從哪裡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