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業務會負責我們到香港購買保險的機加酒及三餐費用,也就是說我們有最低消費額。此時,業務推薦其他剩餘的保費就購買英國保誠的這張10年期港元保單。我個人的心得給大家參考:
(1) 在香港購買的保單是中文的合約,而且是繁體字。
(2) 法國及英國的保單內容都有所謂的<保證>及<非保證>,必須了解<非保證>的達成率,可以請業務提供以往的達成記錄。
(3) 業務在台灣跑系統後提供給客戶的建議書有<提領>及<不提領>,但是在香港簽約的都是<不提領>的合約,所以自己需要將業務給的<提領>建議書保留下來供未來的參考。
(4) 如果不是高資產或是高薪族人士,就要考慮是否有能力負擔長時期的保費,中途解約是非常不划算的。我是一位退休的老人,我的規劃是將準備給兒子的錢撥出一部分買保險。我是以兒子為要保人,繳費5年後即可開始領年金(自己保險帳戶內的錢)。法國的美元保單是每年領總繳保費的4%(第6年開始),法國的港元保單是每年領總繳保費的3.5%(第6年開始),英國的港元保單是每年領總繳保費的3%(第6年開始)。等兒子結婚生子負擔大時就給兒子領年金,最後就由孫子領大樂透。
(5) 這些保單真的不適合中途解約,所以真的必須是閒到不能再閒的錢,這點非常重要。至於有人可能會質疑境外保單的合法性,那是說給沒有出過國的人聽的,聽聽就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