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長的時間下來我有幾點心得和大家分享:
1、股票如果真這麼好賺,投顧老師自己就賺翻了哪輪得到你賺。
2、財經雜誌看久了之後你會發現這些雜誌非常了不起,竟然有辦法每個月生出這麼多沒啥屁用的文章。
3、所謂的外資報告有一陣子因為這些報告老是不準,所以也有財經台請這些分析師上節目談論這個現象。結果他們說:
這些外資報告有些是採"追認"的方式,也就是說他們在看壞的第一個時間點就先行出脫,等到股價已經跌了三成或五成之後再提出看壞的報告,而這種方式叫做:"追認"
他媽的這種鬼話也說得出來那還有什麼是他們不敢做的。
4、鴻海在過去2年半的時間裡都在70-80間閒晃,想進場的人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進場。而蘋果對鴻海的營收佔很大比重這件事也不是今天才發生。如果有人用這一點來看衰鴻海,那請問你要怎麼解釋鴻海今年初從82元漲到112這個現況?
我是奉勸各位,新聞媒體的報導聽聽就好,外資報告也不具參考價值,寫文章寫報告才是他們賺錢的工具。至於投資你得自己來。
天才小光 wrote:
雖然有點杞人憂天,但...(恕刪)
未雨籌謀的心態是正確的,只是在過去被大家認為是淡季的第三季,Apple仍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723/KIWNY1PC085KF.shtml?c=headline_sitehead
在Apple的世界裡,好像還有很多未去開發的市場.....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