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雖然外資相當看好台積電 但有券商指出台積電將面臨很大危機

qwert168 wrote:
你還是都說錯啊..還...(恕刪)


好吧我可能錯的蠻多。我是聽錢線百分百,和一些在intel和amd朋友的說法。

那請問你是在台積電上班嗎,還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員,還是台積電的股東有特別研究。

召你這樣的說法,人力成本和資本支出差很多也蠻有道理的。
beachgoo wrote:
召你這樣的說法,人力成本和資本支出差很多也蠻有道理的。...(恕刪)

股海神經說的技術面很清楚了,資本支出方向運用得宜和技術才是關鍵
研發技術人力成本(RD及支援)還不是最主要支出,生產人力成本更不是
(您想強調台積成功是壓低這個?)
各大晶圓廠競爭下就偏一家勝出甚至全吃,大家都在燒錢給高階人才研發技術
大客戶推產品也是有時間排程壓力,晶圓廠送樣產品數據就能看出高下了,隨即進入量產
要靠技術拿下大客戶訂單,這可不是對手說那我產品打八折賣就搶得到
要進入價格競爭,也要兩家的產品水準相當才行
intel 低階產品都要委托 tsmc 代工, 說他會有成本優勢我不相信,技術優勢仍在,但也沒以前大了,對客戶不知還指高氣昂嗎!
tsmc 內部評估時沒把 intel 當過代工第一號假想敵.
股海神經 wrote:
接下來的 10/7 奈米大戲,主體是 曝光技術之爭。鹿死誰手,明年上半年見分曉。.(恕刪)


三星在 10 奈米,採用了 LELELE 浸潤式三次曝光。電路佈局採較寬松的2D DRC.
三次曝光到10奈米已達極限,所以7 奈米則是直接跳至 EUV 曝光。

台積電的選擇完全不一樣,10 奈米採用四次曝光。電路佈局採用 1D DRC 較嚴格複雜的方式。
(台積在 HKMG吸取了intel 的經驗,採用了gate-last獲得成功,這次10奈米採用 1D DRC 佈局,也是一樣,這也是intel 的作法,希望這次,intel 的經驗又可以給台積帶來成功)
7 奈米則是直接10 奈米微縮。一樣也是 四次 浸潤式曝光。
台積的10奈米至 7奈米的過程基本上是 20 奈米到 16 奈米的翻版。
20奈米是個生命週期短的製程,成功後馬上微縮到 16奈米,並在16奈米進行製程的改良跟3D封裝技術。
16奈米會是個重要的節點,生命周期長。
同理 10奈米也是短製程,10 奈米的客戶主要是 apple A10, 跟聯發科 Helio x30.
x30 也許在明年上半年就可以問市。apple A10 應該是明年apple I7s 或 I8會用。這也是歷史上聯發科比apple更早用先進的製程。
7 奈米跟 16 奈米一樣,會是個長命的製程

5/18日,arm 宣佈基於台積10奈米的測試晶片完成驗証,這預告了台積10 奈米的進度順利。10奈米順利,也間接保証了7奈米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其實更早之前3/7有一個重要訊息, JP 摩根透露高通7奈米將回台積電生產,並將台積的目標調至175元。JP morgan
3月中,台積在矽谷半導体論譠詳細說明了10/7奈米的進度. 。台積技術論譠
更早之前,傳出了 xilinx 將跳過10奈米,直接進入7 奈米。看來xilinx 的選擇正確,跳過短命的10奈米,直接進入主要的節點

這里要留意的是為何 高通要回台積生產7奈米,最可能的原因當然是 三星會輸,三星7 奈米必須用EUV 曝光,無奈EUV 還有點問題,2018 年要大量生產問題太大,反而台積使用舊曝光機沒問題,所以現在要斷定 台積在7 奈米這個節點會勝出,也不無道理。

10 奈米是台積的四次曝光跟三星的三次曝光技術之爭,誰會贏,看明年初到底是聯發科,三星,高通,誰先把 10奈米產品,交到客戶手上。
10奈米大戲預告片差不多在今年第四季會一直出來,明年上半年好戲即將開演,準備看戲。


簡單說明完畢~~
希望大家對台積高價的原因有一些基本的認識。
台積 ADR 常常是溢價,原因是外資看消息面去猜未來,用未來去定股價,好消息來就超漲,相對上壞消息來也會超跌。
面對超漲超跌的台積電ADR無法理解,把他認定成外資或政府去操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技術方面台積肯定沒有問題,我在看的問題主要是如果全球需求不振(Arm晶片多出貨在物聯網手持裝置等),即使技術領先,若景氣持續下行賣不出去還是一樣,不然就是要降價賣。比起技術不如人,因全球需求量降低會是台積比較大的利空。

附帶一提:物聯網我有印象開始就講了十年,如果萬物聯網(電冰箱也聯網?)結果賣你比較貴,在景氣下行的年代你買不買單,而這種等級的晶片聯電就能做需要送TSMC嗎?
jomessha wrote:
技術方面台積肯定沒...(恕刪)


手機目前是成長趨緩,並非負成長。
當然成長趨緩有可能產生庫存水位過高,削價競爭。
目前終端市場是呈現削價競爭之勢。
手機晶片目前庫存低,可以看聯發科 2016 前四月的營收成長即可印証。
不過面對成長趨緩,毛利承壓就免不了,聯發科有毛率下跌之虞,台積電也是有壓力。
低階的16nm sion 製程, 聯電,中芯也可以做,毛率自然就降下來。
台積要維持高毛利,只能往 16nm 3D,10/7 nm 前進,目前10 /7nm 看似樂觀,所以台積的毛利率壓力比較小。

用冰箱來看量,我覺得不合理。
套用彼德林區的看法,生活上的物資,什麼東西會成長,你自已都可以去体會,並不一定要等市場未來的結果再來作結論。
物聯網冰箱,如果你不想買,那就不會有量,那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研究。
如果不看冰箱,看手表,那就會不一樣,如果 apple watch 充電一次,可以用7天,不但可以計步,還可以量心跳血壓,還可以直接數據上傳,那我馬上會買,由此去推斷製程進步會引發需求就顯得比較合理些。省電的ic,需要的是 5 奈米的晶片,這聯電沒辦法,要靠台積平果聯手才有辦法。

手機市場,還有很多未開發之地,目前印度是暴發狀態,後面還有落後國家也是會有需求。
鴻海4,5 月出急單,聯發科庫存水位不高,營業額也在成長。
新的應用新的科技,讓手機成為生活的重心,這是趨勢。美國人需要手機,以後非洲人也一樣需要手機。

股海神經 wrote:
三星在 10 奈米...(恕刪)


還是補充一些資料好了,

上一篇,談的一些事件,對台積都是利多,如果把台積的的技術線拿出來比照,可以看到都是上升波。
接下來看台積的最後兩次下殺:
1. 4/19-4/20 下殺,那時三星在矽谷舉辦技術論譠,公佈了的14nm 新製程,和10nm 的進度,並宣稱有機會10nm 會進入ios 裝置。
英文訊息在此

2.4/28-5/3 災難性的回檔,apple 業績公佈iphone 銷售量比去年同比大幅下跌。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這個技術線形底部島形(4/29-5/23)的量,跟島形之後的長紅和隨後幾個放量處,和放量之後1-2天的量縮現象,用你的技術分析去分析看看,最近這波上漲,到底算不算量價背離,還是量價配合良好,還是有心人操控,自行解讀吧~
Intel晶片產出成本從來沒有低過台積電,前巴克萊分析師陸行之,之前上老謝
節目就透露,intel成本幾乎是台積電兩倍!台積電真正考驗是5nm後,因已超
車Intel,獨佔孤峰四顧茫然,已沒有intel前瞻技術可 benchmark,要是壓錯技
術被超車就有可能~
台積的成功不完全是選對了.. 押對了最新製程
而且就算選錯了最後還是能做好..中間比較痛苦而已 .. 很少能爽爽做的啦
最後做好..大家就會說這次又選對了

最近台積有包上面印222k的紀念乖乖..那個已經是老廠..
把這個單一南部廠營收從台積獨立出來排名就是世界第二 ..贏過GF還有整個UMC...第一還是台積
如果benchmark 就可以.. 怎麼可能老廠還那麼強
舊製程 10年前的科技.. 競爭對手降價搶單降到毛利低到不行還是比不過台積爽賺超過50%

關鍵在於 強大的基層工程師 製造 製程 設備 整合
這些人每天在做 產能無止境最大化.. 良率最高化..製程規格標準無限上修.. 成本還有人力無限下修
沒有這些人 就算全部機密讓你知道 你也做不過台積 三星挖了RD人還是輸就是例子

Intel GF 這種公司想比照這種管理的話..別鬧了.. 首先人就離職跑光了 誰理你啊
beachgoo wrote:
好吧我可能錯的蠻多。...(恕刪)



用價格搶台積市場??
我只能說隔行如隔山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