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中國銀行開戶 開戶心得

bluejay27 wrote:
上交所或深交所交易的公司債,或城投債
每一支都是有評等公司評級的
AAA 的或AA的一大堆
蘇寧、海螺水泥、國電、寶鋼這些公司都有發公司債
應該不是像您說的發公司債的都是爛公司(爛公司也有,但只要不違約...)


這裡一大堆的AAA, AA 是大陸自己的信評公司給的,千萬別和標普給的AAA,AA 混為一談....

印象中,AA- 以上才可以在交易所掛牌.....


猜猜看我買幾檔才能蒐集到二檔被暫停交易的「公司債」
對了,暫停交易不等於違約,不準時付息。暫停交易只是讓持有人暫時難變現....
我們總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聰明,但其實我們就是大多數人。
連虧二年就會停牌了 等於是一種留校察看
被停牌的很多支 最終違約的沒有 除了一檔超日太陽能以外

好像也是有人專押此類債券 只要最終這檔債券不違約,等於就賺到了
不過這需要有精準的判斷力和決心 @__@

Locke - sky wrote:
提醒一件事情免費用這...(恕刪)


朔及既往嗎?
bluejay27 wrote:
每一支都是有評等公司評級的
AAA 的或AA的一大堆


shliou wrote:
這裡一大堆的AAA, AA 是大陸自己的信評公司給的,千萬別和標普給的AAA,AA 混為一談....

S大已經代答了.

我再補充一點,國內的公司信評不超過國家信用評等,
這是國際上認可的三大信評機構(Moody's investor/S&P/Fitch)所遵行的規則之一.

中國的國家評等:Moody's investor:Aa2, S&P:AA, Fitch:AA
換句話說,中國全國所有企業不會有任何一家公司的信用評等超過中國的國家評等.

我在上面所附的圖中,國家開發銀行的債劵也只有AA;
它是中國財政部100%全資擁有的政策性銀行,它代表的是中國的國家信用評等.
而其它已經上市的四大國有銀行,因為已不是財政部獨資擁有,連AA也拿不到.

中國自己國內的信用評等,也就和台灣的自己的中華信評一樣,是給國內自己人看的.
嚴格來說,離開了中國境內/離開台灣,它的信評是一張廢紙,沒有人認可.
所有的國內外投資法人與自然人看的是Moody's, S&P與Fitch.

為何這些在上交所發小額零售債的中國公司,不去拿一個國際認可的信評,
進入真正的資本市場,就像四大國行,中石油,國開行一樣,一次發個幾億/幾十億美元的債,
而要在上交所向小散戶發100元人民幣一個單位的債呢?

因為這些公司無法向三大國際信評公司拿到一個投資級的信評,所以就乾脆不拿,
成為無信評的公司,只能在上交所對小散戶發債.

舉個例子:
歐洲規模最大,資本最雄厚的匯豐控股公司,
它的信評也只有Aa3(Moody's),A+(S&P)和AA-(Fitch)
連匯豐控股都沒有資格拿到你所說的AAA / AA,
而您說中國這個開發中國家的上海證交所有一大堆AAA / AA的公司?

目前有幾百檔的公司債和城投債在交易所上市
在上交所或深交所買債券的,也沒人會期望評等的公司是S&P 或Moody's
大家都知道評等是國內的評等公司打的
至於是不是唯有三大信評作出來的才是信評,其他的不算信評
我想這個見仁見智有討論的空間

交易所上市債券有他自已的一套遊戲規則


至於S大講的為為何他不給國外的信評公司評等,去海外籌資
這個我浮現很多問號...@__@

如果你去看每家公司發行債券的規模,小則2億,大則8億10億的
這樣的規模他去國外發行是要做什麼,再則法規也不允許他去國外發債券
交易所發債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籌資」,要不是籌資困難,銀行借得到低利貸款為何不跟銀行借

中國的國情特殊,不比美國香港 一則利率市場化尚未實現,二則資本市場未開放,反正是重重管制
銀行有錢也想借給國企,一般企業要想從銀行借到錢是難上加難,即使是優質企業
所以到交易所發債也是一個選擇
總之一句話,借錢難啊

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很大,但這個對散戶是非常冷門的市場
散戶都跑去股票市場去了,「打新股」賺得比較多,知道有債市的人不多
每次一有發行條件比較好的城投債,都被機構戶包走了,吃完了才會放一點出來
當然如果你說這些貨基債基的法人,跟國外相比之下算「散戶」的話,的確也沒錯啦


shliou wrote:
這裡一大堆的AAA,...(恕刪)
Locke - Sky 大大, 謝謝您詳細的解說囉~

AMD_Hammer wrote:
朔及既往嗎?



你的意思是 "以前沒繳的費用要補繳嗎" -> 當然不用補繳

"以前開的帳戶將來要收費嗎?" -> 從他改變收費的規定開始就要

留言一下
當作紀錄
夢想成功
3474
前一陣子農業銀行 有面對散戶在賣國家開發銀行的債券,利率4.X %,實在不是很有吸引力

那些知名大企業放出來的債券,利率也不怎麼樣

而高利的債券,這個功課真的要做的深了

去年底利率走高的新債基 倒是蠻多人搶購的,

但債基的報酬,看來也沒有比理財產品高很多,甚至低的也有,而且波動也比較大

我想債券冷門是有原因的

好的債券總是先被包走,轉到市場上,價值已經都被吸過了

感謝幾位大大堤共的債券資訊







Katong wrote:
,國家開發銀行的債劵也只有AA;

bluejay27 wrote:
每次一有發行條件比較好的城投債,都被機構戶包走了,吃完了才會放一點出來
標一下
Locke - sky wrote:
看到有些人在討論中國...(恕刪)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