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接下來會是通貨緊縮還是通貨膨脹....

收入不均 可能引發更多金融危機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40422/2/4e2fy.html

"「收入不均日益嚴重的一項後果,就是美國中下階級的購買力陷於停滯。進而促使中產家庭借款,尤其銀行業與金融業提供貸款的條件變得更加寬鬆。」"

"Piketty說,如果經濟成長強勁,或稅率政策變得更為積極,如對最富有的10%人口徵收富人稅,對另外90%中的許多人減稅,則收入不均將不會對金融體系造成重大威脅。"

我看金融危機是小事
別引發戰爭就好了

就像將漲價視為刺激消費的手段一樣
(然則,真的會這樣嗎? 請去市場問買菜的媽媽)

當全世界的價值觀都認同
"對最富有的10%人口徵收富人稅,對另外90%中的許多人減稅,則收入不均將不會對金融體系造成重大威脅"
這樣的社會主義精神操作有益於經濟成長與穩定
自然會有經濟學家視為真理
KCLin0423 wrote:
能源,土地與食物
哪一項不是跟生活相關? 而且,此三者可以說是一切生活的成本


土地就不是必須,CPI的設計是基本生活,所以CPI在幾乎都是食、衣、住、行,房價不是CPI,但租金就是且權重很重,人民沒有必要持有土地,能租屋就有地方住


KCLin0423 wrote:
所以我才說,搞得萬物皆漲,CPI 很高,很爽


萬物漲價跟CPI上漲是兩回事,且CPI的上升是需要控制的,以現代經濟學觀點常設定在2~2.5,不能太高或太低,那都對經濟發展不利,但這個區間數字也是要看每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程度調整,剛開始發展的國家或地區一般會設定高一點,但成熟經濟體了不起設定在2~2.5,事實上一般超過2就會嚴格監控了,超過2.5就該緊張了
至於其他東西的價格,那不是政策面該主要控制的,最重要的還是CPI


KCLin0423 wrote:
百年來,麵包(生活必需品,食物)的價格下降,但是,但是,大家的生活過得更好呀!


你這是盲點的說法,每一個時代的生活必需品和購買力要相對去看,百年前CPI絕對不會放入基本生活3C產品,甚至油價這種能源不需要,而現在則是必須,建議你重回去看CPI該有的相關知識,請慢慢看,並試著去多瞭解其意義


KCLin0423 wrote:
工時縮短並不會引發惰性,
因為人類的慾望無窮,他們會去追求比當下更好的生活
工時縮短還是會有競爭


勞動市場是本身供需,不是調動價格就可以平衡供需的,且以現代的認知部分學派認為薪資有名目僵固性這也是有這樣的現象,直接壓低工時更違反企業管理規則,企業為了生存是不可能配合的,有可能的東西早會有國家或低區實驗實行,勞動力是經濟學很核心的一環,沒有那樣容易瞭解的和有適合的政策的,尤其在現代自由貿易的趨勢下,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也認為是自由貿易的一環,這部分在現實面上還很多要面臨的狀況,沒那樣容易有適合可行的政策




KCLin0423 wrote:
至於富有錢會不會更願意消費
當對的未來生活感到恐懼,尤其是弱勢者,第一件事情,就是緊縮消費
當一個人對未來生活無虞,才會開始想到要享受生活
用恐懼逼(不買就漲價了!!)使大眾消費,個人不能認同。
(製造對未來的恐懼,恐怕也不是經濟學家想要的吧)


那是你搞錯了
CPI的設定是基本生活,也就是這些幾乎屬於必需品,不漲價或跌價會有延遲消費的現象,對經濟運行更不利,這也是為何經濟學家也非常害怕通貨緊縮,適度的CPI上漲才能使該有的消費順利在當下進行,但CPI也不能過高,那一樣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才要去瞭解CPI該有的知識和定義


KCLin0423 wrote:
我後面已經說過,經濟學家只會用目前貨幣政策的方式來創造通貨


這部分我前面說的很清楚了,請重回去瞭解經濟學和貨幣銀行學,那沒有很容易懂,等你瞭解現代貨幣經濟該有的設定和運行後,那你就會瞭解你說的是不太正確的,貨幣絕對不是央行印的,那是多種經濟機制形成的,書上有知識,請回去慢慢翻,慢慢花點時間瞭解,但我個人的經驗是這個部分由於牽扯相當複雜,真的不是很容易懂,但確定貨幣不是央行可以隨意印的,不然美國的QE可以無限,而現在卻是很快的縮減,沒有壓力FED幹嘛縮減,請記住央行也是銀行的一種,也是會可能倒的


KCLin0423 wrote:
試問,當經濟學家都換個角度,社會主義與賦稅成為調控經濟體的共識


但社會主義的缺點也會浮現,現代的制度只有偏向問題,太偏社會主義的國家問題其實也不小,且這樣的國家很難建立具備競爭力的企業,畢竟沒有市場的競爭企業也缺乏動力,所以你的方案以台灣來說有空間,但北歐國家其實剛好需要反向修正,那是需要拿捏的
至於資本,逃不逃不是經濟學家最需要思考的,如何使資本有效運用才是,太過社會主義的國家其資本運用效率和效果很差,那是一種浪費的狀態,對經濟發展不利,適度的社會主義是好的,太過反而不好,不然以社會主義當過渡的共產主義應該有空間,而事實上共產主義是根本沒有空間的



KCLin0423 wrote:
但是,當這些專家給大家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恐懼時


漲價會恐懼?那通縮就可以不恐懼?
具備該有的知識可以免除這類恐懼,但能有多少人願意去學呢?更何況這還真的不是很容易懂的知識,沒有一定的程度能聽得懂?算了吧
水云 wrote:
我想問這一題價格內容...(恕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KCLin0423 wrote:
"今天豬肉又漲了.... 那就少買一點"
"今天豬肉又漲了.... 那明天還會長,多買一點"
試問,你看到哪個新聞了


等你真的重新學習瞭解貨幣經濟該有的知識會對這種有所瞭解

豬肉漲價可以少買?
CPI設定一定是食物,這是生存必須,真漲價少買?
價格和供需的關係不是漲價就會少買
經濟學教科書上明確指出兩種剛好相反的狀況,而CPI項目在經濟學上屬於需求彈性很小的那一種,不吃東西就會餓,所以CPI項目比較偏向於上面兩種的其中一種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apblue wrote:
私以為接下來會出現跟...(恕刪)


事實上以經濟學的角度看,配合貨幣經濟的制度,你所認為會跌的東西長期往名目價格上升的機率非常非常非常高,經濟學上供需和價格的部分在這方面有說明,有興趣可以試著去瞭解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等你真的重新學習瞭解...(恕刪)


不管怎樣
經濟學就是實證科學
任何理論與事實相悖,就是無法成立

事實上,你看到的就是
豬肉漲價,那就少吃點。
麵粉漲價,餅乾容量就變少

豬肉降價,大家都來烤肉
麵粉降價,大家都買蛋糕餅乾來吃下午茶

所以,增加貨幣供給,拉升 CPI 不會刺激經濟活動

增加貨幣供給
除非這些貨幣幫大部分從事消費者創造財富
否則,加大貨幣供給,只會降低購買力,使消費緊縮
然則,事實上加大貨幣供給,或者貶值的所帶來的財富,都給了企業和資本家了

記得您曾經說儲蓄太多,消費需求不夠
而我回您的是
我們無法去苛責弱勢者想要儲蓄
利用儲存物資防範於未來,是生物的天性(包括植物)

唯有解除大部分人對未來的恐懼,他們才會享受人生,盡情消費,需求才會上來
(如果北風不吹了,旅人還需要穿緊大衣嗎?)

我們無法去要求人類社會要依造經濟學的論走
(所謂提升 CPI 可以刺激經濟活動)
而是,經濟學要隨時修正自己,去 fit 事實
(在經濟越來越差,購買力越來越弱,越是傾向減少消費)
(事實上,形而下的學問都是這樣)

經濟學不是用來考試的
是用來運作在市場的
然則,事實是目前主流經濟學想要的那樣?


KCLin0423 wrote:
不管怎樣經濟學就是實...(恕刪)


所以我一直要你去重新瞭解CPI
CPI說的是整體食物價格
豬肉上漲也許豬肉少買,會去買雞肉當替代品,結果豬肉價格往下,雞肉價格往上,但整體CPI價格往上
且經濟學說的CPI上升我有題過數字了,那是你拒絕去瞭解這該有的含意
我說的東西都不是特別的,你可以在教科書上找到
我建議你去瞭解的也在經濟學教科書和貨幣銀行學教科書上有,但需要花費時間去瞭解,我也說那不是很容易讓一般人瞭解

貨幣經濟的機制可以寫幾萬字甚至幾十萬字解釋,沒一定的專業還看不懂,但那都是可以在教科書上的基本知識中延伸的東西,我個人只會建議去把基本知識花時間弄懂

包含你說的購買力問題,那也是你認知上有落差
前面有人一直說停滯性通膨,那不斷提升的購買力在經濟上代表什麼有人搞清楚那代表的意義嗎?
弄懂那些基本知識對整體福利的判斷才會有比較適合的基礎,那才是經濟該有的東西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所以我一直要你去重新...(恕刪)


把整體食物價格拉升所以大家就會爭先恐後多吃點多消費嗎?
您是否要表達這件事呢?

我只同意經濟學基本原理說的
需求會帶動價格提高,其反為,價格下降是因為沒有需求
但是,藉由貨幣與市場操作,價格提高會帶動需求增加?
喔,也許我經濟學只有通識的程度吧,難以認同
(我只認同,藉由貨幣操作,如果可以創造大眾的財富,則需求將會上升,CPI 將會增加)

所以,CPI 增加表示經濟活絡應該是這樣的
豬肉貴了,喔,那我去買雞肉,雞肉需求增加了,又貴了
沒關係,經濟很好,我也有加薪,我再去買豬肉
食物一直漲,我的財富也一直漲
經濟真的一片大好呀!!!!

而現在呢
少數資本家(是少數吧,你我借得到那些炒作的錢嗎?):挖,錢好多利息好低
借出來炒高食物,能源,土地
CPI 飆好高
資本家:我存摺裡好有錢
市井小民。。。阿,我可以買的東西變少了,老闆也不加薪,以後要怎麼辦,只好少吃點? (這不是反映出新聞報導的"真相"嗎? 這是新聞說的,可不是我個人認知)

另外,您真的認為,在您認知的經濟學操作下
社會整體福利上升了嗎?

台灣的CPI計算通膨公式目前陷入一個危險邊緣.就是季芬財現象

這是主計處不敢講.所有的經濟學家都不敢講的事,因為這是課本裡說過,不存在的物品但只有在戰亂或動盪的時期才會出現的狀況.

為什麼? 因為台灣的分配出現極大的扭曲.幾乎所有的資源都被極少數的人控制.產生排擠效果.而土地與房產對窮人來說就是頭號季芬財,對富人來說是炫耀財.

樓上講CPI正循環溫和通膨=提升購買力是正常財模型. 忽略分配問題與排擠效果.所以越來越多人不相信主計處的數字就是這樣.因為數字還是溫和通膨.官員當然無感.真心無感.所以會不斷的用正常財模型來告訴民眾: 免驚啦

無言...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