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星期一:兆豐金併彰銀...

可達瓜瓜 wrote:
政府不肯讓出彰銀
間接也影響的其它泛公股的股價
只剩股東權益 還有公家保障的員工福利
也難怪 泛官股銀行 股價 都漲不動了

也關係著員工子女的福利.
很多人不知道,公股銀行的職缺可以世襲的.

前公營行庫多年以來都有這樣的陋習.
退休員工可以 "推薦"一名大學畢業的子女進去銀行工作.
大學畢業在今天的台灣,毫無難度.

被 "推薦"的退休員工子女,不需要和各路英雄好漢一起參加筆試,
只要通過內部的 "面試"就可以了.

公民營銀行合併,不單關係到自己的工作,也關係到下一代的工作.
民營銀行或私人公司,絕對不會有這樣的 "世襲"福利.

NYC5618 wrote:
彰銀的工會會反對台新...(恕刪)


謝謝分享這個消息!
因為台銀在我家附近搬家了!
離我最近的是台新,機器多,旁邊又有兆豐金,可是存戶很少!
我會好好考慮開戶台新(存提)還是兆豐(換外幣)哪個方便!

本來答應明年初給台新櫃姐作業績,現在可能...有務實考量了!
同學在彰銀服務,好不容易考進去!
現在做了幾年,應該內心不安吧!

話說~兆豐金好像房地產玩很大,都不太理會發行的信用卡競爭力耶!
要改進!

Katong wrote:
也關係著員工子女的福...(恕刪)


這樣很公平阿!
免得常常都學公務員一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太多年度考績都是公家機關給幾十萬年終,國庫吃不消這些爛帳阿!
一直轉嫁給民間公司和員工,及普羅勞工各種名目數字!
其實政府這樣搞,最重大影響的不是彰銀,台新單一行庫的利益

是政府已經用奧步博歹自己名聲了,現在只能關起門來公公併自己跟自己玩了

以後如果有公開跟民營行庫合作的政策,政府勢必要讓利讓很大,合約大概也會被要求死死的,才有民營行庫肯冒險,但如此一來政府一定怕被罵翻

最後只好都走向檯面下跟財團偷來暗去議約

為什麼台新金 不在彰銀董事會提出
由彰銀發債 以原價26.12元買回台新金經營權持股 退出彰銀
並尋求 有機會不花錢 變第一大股東的財政部同意
財政部同意 金管會也應會同意
公股銀行近數年來經營績效明顯不如人(兆豐除外), 不知財政部長是否知道誰要負責?? 我還有親戚抱著幾百元的三商銀!

*********************************************************



觀察站╱金融整併 公公併非首選

打造台版的星展銀行,兆豐金控成了財政部、金管會啟動「公公併」的領頭羊,就以兆豐金的資產、規模、國際化深度來看,兆豐金確實具有台版星展銀行的實力,但如何配對?如何避免「公公併後反而變成公公(更無能)」或反而淪為民營銀行「一箭雙鵰」吞食的後遺症,政府金融整併策略實應更有前贍性眼光,更國際化思潮,不可再迷信「公公併、大就是美」的錯誤大夢。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明,台灣金融機構整併中,擬將現行八大泛公股銀行先行合併後,再以公股銀行強大的資產實力向海外進軍購併,而民營機構則以東南亞市場優先放行整併,基本理念,壯大台灣金融機構的資本實力,向海外購併,是正確的,但作法似有商議之處。

第一,公公併絕非最好的作法,過去合作金庫與農銀的合併、或台灣銀行與中信局的合併,都是「公公併」的代表,但整併後的合庫銀行已是國內最大銀行、擁有300多家分行,但實際獲利表現還不如兆豐銀行的一半,台灣金控雖擁有龐大資產,但至今國際化的步調,也未見具體突破。關鍵就在,公股銀行間不論併購幾次,其公股銀行被立法院、公家機構「綁手綁腳」的限制,始終無法鬆綁,這個根深地固的枷鎖,就算公股銀行再併幾回,效能不彰、無法突破的老問題依舊無解。

第二,公公併的目的為何? 莫倒因為果。近來傳出政府有意以兆豐金併彰化銀行,來解決台新金與彰銀八年來無解的難題,表面上,似可趁機踢除台新金。但從實際作法來看,目前台新金已表態,除非以26.12元原價買回,否則台新金不可能放棄到手肥肉。且依市場粗估,兆豐金若能併入彰銀,在彰銀的持股可升高至12%,高於遭稀釋的台新金10%,有助於掌控彰銀。

但這都是公股一廂情願的想法,財政部近來財政吃緊,根本無力提升公股銀行的股權,若台新金透過股權加碼、吸收委託書方式,反而「意外」超越兆豐金持股,屆時,政府要擔心的不光是彰銀被台新金整個併入、還要擔心「買一送一」連台灣最好的兆豐銀行也要一併拱手併入財團口袋。

表面上,銀行合併,大是好的,從民營的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看得到績效,關鍵是透過合併後,藉由龐大的資產規模進行購併,配合有效、強勢的管理效率和魄力引進人才,才是銀行壯大的必勝條件。

但在政府談公公併、打造台版星展銀行的熱頭上,若政府始終以「管理公家機關」的方式,管控公股銀行,就算公股併了八次,還是一樣沒有效率,與其老是想著老掉牙、無效率的「公公併」,不如破釜沈舟,認真地檢討解除當前公股銀行受制於立法院預算、人事、薪資等種種限制障礙。或是可考慮利用郵局龐大資本來壯大公股銀行資本實力、或購併國際銀行等方式進軍海外,否則老是原地打轉,再轉個三、五年,台灣的銀行業只會離金融中心、百大銀行愈來愈遙遠,屆時公股的競爭力、比不上民營機構,結果可能是全民皆輸。


【2013/11/2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彰銀直接漲停!!!
http://www.inpuman.com/posts/singlepost/142273
又是財團得利,債留台灣

flyingmax wrote:
今天又傳出,兆豐金去...(恕刪)
CNNWBT wrote:
又是財團得利,債留台...(恕刪)

當初扁政府內線交易唯一輸家,只能說沒徐老的快狠準吧
政府這樣很好,讓那些想偷雞摸狗走後門的財團以後不敢再走後門了
今天跳空滿漂亮的,只是收一根長黑,融資又大增,只能注意明後天走勢如何!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