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也稍有了解
所謂有上市的公司通常都是擁有雄厚財力的大佬所掌持
而建案也都會有銀行團出資支持
至於QE退場是否會嚴重打擊營賤類股,我是不知道
但營賤類股在股票市場不像電子業受到大眾喜愛
所以人家說"電子業的消息不一定是真的,但營賤業的消息很可能是真的"
會持有營賤股有一部分會是那些大佬跟集團
公司有利空或是營運有問題,最快掌握到的也是那些人
空頭到了?泡沫了?目前我是還沒看到...
但走了那麼多年多頭的黃金都出現空頭,也很難講~
關於營收暴衝,是因為每個建案入帳的時間不一樣
如果某個大建案都認列營收在那個時候(就會出現大量進帳)
其他時間就會有空窗期 (靠的是做維修或是小的建案)
如果泡沫注定會發生,那要多久甚麼時候?
我是不知道你有沒有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他是傳統產業,所以不像電子業一樣輪動性高(像2000年砷化鎵博達案 跟網路泡沫化)
以上有誤,還煩請指正
占位子,空到就是你的了,板大加油,見證一下
willk wrote:
v大一起討論不過預期...(恕刪)
多謝提醒,這些公司還沒仔細研究過,暫時是當興趣放旁邊看的。最近剛好研究地產股,只是對象在香港的中資地產股,所以這個話題很有興趣。晚一點資料整理好後再PM給W大鑑定一下,不然老是白看你的東西,還要上來故意跟你作對,有點不好意思。
台灣業者有得天獨厚的資金成本優勢,將來掛掉的速度可能比起上個循環要來的緩慢。上個循環不少企業是現金流斷流後被利息逼死的,而這個循環發生的時間延長。不過不管怎麼看,台灣許多業者的NAV折價幅度實在太小了,又沒有足夠的商業地產做補充。以後行業泡沫掉後,預期利潤一直下修,公司存在的價值也變得很難定義。如樓上大大所說的,時間雖然可能拉長,能但見證一次這個行業的興衰也是蠻有意思的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