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蔡明忠搶華一銀,為的是中國分行布局,然而,辜仲諒為何選擇攻日本?
一月二日,馬政府任內的第一任駐日代表馮寄台,成為中信金最高顧問,馮寄台的現身,代表中信金進軍日本、購併銀行的企圖更加明顯。
一月六日,辜濂松的追思會,他生前的好友、日本新任副首相暨金融大臣麻生太郎,將派遣他的親弟弟代表他來台,向辜濂松致意。
論日本人脈,國內金融界無人比得過辜濂松,二○一二年四月,日本政府頒出企業界最高榮譽旭日重光獎章,四十年來,第一個得獎的台灣人,就是辜濂松。而他的追思會能讓日本金融大臣派人來台,這是辜濂松生前,為中信金的中國大陸布局,已經布下三個錦囊計畫,「購併日本銀行,是這三個錦囊中的第一個。」一位熟識辜家的金融界人士透露。
這位人士指出,「馬政府上任後,全面發展對日的商務合作,當時與日本關係極佳的辜家,看到這項政策宣示,就開始思考台、日金融合作的可能性。」
早在鴻海於二○一二年三月與夏普簽訂股權合作之前,辜家於一年半前就接觸由私募基金掌管的日本青空銀行,盤算全面收購的可能性。但後來青空銀行股價從一百五十日圓一路漲至二百七十日圓,投資報酬率降低而作罷。
二○一二年,東京之星銀行的大股東、美國私募基金龍昇星,委請投資銀行野村出面尋找買家,由於青空銀行亦是東京之星銀行的股東之一,透過這層關係再與辜家牽上線,這讓中信辜家決定將重心朝購併日本銀行發展,而放棄華一銀行這項布局。
中信金盤算:日銀當誘餌吸引陸銀合作
當台灣金融界全往中國大陸發展,「辜家盤算手上現有籌碼後,決定逆向思考,以中信銀最強的海外平台為基礎,把中信銀打造成一個中、台、日合作平台,用這個優勢吸引國際化最弱的中國大型銀行主動上門尋求合作。」一位中信金高層指出,若能有一家中國大型銀行的合作,這抵得過上千家華一銀行的優勢。
「中信銀的海外分行數,是國內銀行業第一多,中國銀行業最缺的就是走出中國的經驗,這是我們吸引中國大型銀行合作的最大誘因。」這位中信金高層透露,馮寄台在此時被中信金延攬成為最高顧問,就是辜濂松生前打算將中信銀打造成中、台、日合作平台計畫的布局之一。
主管國內金融產業發展的金管會,在二○一二年七月一日改制為首長制,陳裕璋續任金管會主委後,成了國內任期最長、且第一位跨任期的金管會主委,他當時釋放五大利多,其中一項與銀行業發展最息息相關的,就是「建立兩岸金融平台」。
當陳裕璋宣布推動兩岸金融平台半年後,為了這個目標,蔡明忠選擇出高價購併規模小的華一銀,直接進攻大陸上海,辜仲諒則是迂迴日本東京,要以中信銀的國際平台優勢吸引中國大型銀行主動追求合作。
一旦富邦金併華一銀、中信金併東京之星銀行成局,不僅等於金管會的兩岸金融平台政策正式起跑,亦將是國內金融業正式邁向海外購併的開始。
可達瓜瓜 wrote:
大概3個月後
------------------
通過13.334億股現金增資案
中信金目前股本 1241.7億
增資比率 約11.1%
原始股東 可取得8成認購
買一張(1000股) 應可認購 1000股x11.1%x80%=89股
買100張 可認購8.9張
最近股價16.55元 增資價 15元
價差1.55元
但一張 只有8.9%認購權 只賺到價差 1.55元/股x89股=137元
約有 0.83%報酬 137元/16550元=0.83%
抽籤較划算 有10.3% (1.55元/15元=10.3%)
但一個身份證戶頭 只能抽1張...(恕刪)
已經收到認股書了
4/8前繳款即可
現中信金18塊多,希望到4月仍維持18以上



玉日比 wrote:
老闆持股這麼少又愛亂搞,然沒人敢買
...(恕刪)
可是認股有收足股款誒

【公告】中信金101年度現金增資收足股款暨增資基準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