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旺宏:「年輕人不願把手弄黑,當然無法滿足企業需求!」

台灣的慣老闆們還是趕快滾到南極找企鵝代工比較乾脆啦...

廢話一堆..
20年前一群把手弄黑的人,20年後老又黑,公司想辦法請你捲鋪蓋走人,世代不一樣了


ebola01 wrote:
旺宏盧志遠總座:「台...(恕刪)

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
大部分老闆都先把自己的心給弄黑了!!!
看到一篇好文,值得領人薪水的員工省思.
-------------------------------

柯達破產裁決對企業與個人的啟示

美國最高法院畢竟還是做出了裁決。當然,公司也是人組成的,他們並不是神仙,可能會違背承諾,就像所有容易犯錯的人一樣,他們也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讓你和其它人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此外,他們還可能再也不會對客戶、供應商、投資人和當地社群或甚至是公司員工兌現其合約或承諾了。
已經在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工作了36年的Richard Diehl終於認清──無論是人還是企業竟會如此地善變。Richard Diehl還曾經誤以為會一直獲得公司提供的「退休醫療、牙科、壽險以及遺屬所得給付福利」。然而,就在上週,讓Diehl以及其它56,000名柯達退休員工大感震驚的是,美國法院法官已批准柯達公司終止繼續為退休員工與家屬繼續提供各種健保福利的請求,這項裁決從今年12月31日起生效。

柯達在先前的聲明中說,它可能無法「繼續支持退休福利的支付」,甚至展開幾項精簡成本的行動,包括遣散近4千名員工、退出或放棄幾項業務以及扛出售個人影像與文件業務。

柯達顯然已經陷入嚴重困境,它的許多問題也開始蔓延到(包括現任以及退休的)所有的員工、供應商、客戶以及股東。這家曾經是攝影器材、印刷以及影像領域的重量級大廠正逐漸地被遺忘,過去四年來,該公司的銷售業績正急劇下滑,每年虧損達億萬美元。

柯達公司的市值已經驟減到不超過6千萬美元,而其股票價也跌到每股1美分的粉單市場。可悲的是,該公司曾供應全球幾百萬套攝影設備,記錄每一個難忘的時刻;而今,它卻再也無法為自家留下一點點過去的光輝歷史。

柯達公司的管理階層正重組柯達為一家「更小、更精簡且專注於商業、包裝以及功能型印表機與企業服務」的公司。這都得歸功於美國破產法庭法官Allan Gropper同意柯達可終止提供對其退休人員的義務,讓該公司現在不僅負擔較輕債務,對於已大幅減少的退休人員的義務也免了。

對於依賴公司在他們離職後仍繼續慷慨提供福利的柯達退休員工來說,他們現在必須尋求其它的醫療與遺屬所得給付等福利了。許多新聞報導中都可見到柯達前員工在指責柯達管理不善,以及無法預先準備好因應重大的技術變革,因而結束了該公司在攝影市場的主導地位。

另一方面,從柯達現有管理團隊打算放棄許多員工以及大幅削減退休人員福利這件事來看,值得我們省思的是,許多人似乎都將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兩個錯誤的前提假設下。首先,柯達公司仍將在其細分市場上繼續其主導廠商的地位;其次,第二,柯達公司將可靠地持續與員工的協議,永遠為員工提供這些福利。但在這兩方面,他們都錯了。

事實上,柯達和其他陷入破產困境的公司可能不覺得終止員工福利有什麼不對,但這件事對於美國的企業以及員工來說,卻能得到更多的啟示。儘管我個人有部份想站在退休人員這一邊,一起責怪柯達公司的不是,但其實我心中更記得的是在美國,就業所承諾的好處也一樣是很「自由的」。這表示,無論你的公司雇主承諾能提供更多或甚至超出公司的支付能力,他所欠你的只限於你已經完成的工作,他並不欠你保證就業或終身受益。因此,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雇主提供了什麼福利,員工都有義務確保自己獨立擁有一個穩定可靠的退休生活。

英特爾前CEO Andrew Grove曾經在其《十倍速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一書中提出了許多相關的建議,在此,我想針對目前在職的所有讀者朋友們再次強調這六點原則:

  ‧沒人欠你一份工作。

  ‧你的職業生涯就是你的事業;你擁有獨資的經營權。

  ‧你只有一名員工,那就是你自已。

  ‧你正與數以百萬計的同類企業競爭──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其他員工。

  ‧你必須接受並擁有你的這份專業、你的技能以及掌握你進展的時機。

  ‧你的責任是要保護個人業務免於受傷害,並使其處於可從環境變化中受益的位置。沒人能為你做到這一點。

此外,這些原則對於企業也同樣別具意義。企業管理人員必須明白,Grove在其著作中所強調的:當每一家公司面對危機挑戰時,員工將會在決策行動中成為傭兵,不再總優先考慮到公司的利益,管理人員該如何利用這個關鍵點化危機為轉機?你可能不喜歡它所帶來的影響,但這就是這項法院裁決為企業以及每一個人重新強調的重要意義。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如果一個企業..曾經裁員過..那麼是找不到員工嗎?
不過用不道德的手法..棄老貴(高薪)換新廉(低薪)..
再用責任制+爆肝+低薪..來抱怨年輕人..
這種企業..還真有臉出來抱怨?

leftsurvivor wrote:
看到一篇好文,值得領...(恕刪)
英特爾前CEO Andrew Grove曾經在其《十倍速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一書中提出了許多相關的建議,在此,我想針對目前在職的所有讀者朋友們再次強調這六點原則:

  ‧沒人欠你一份工作。

  ‧你的職業生涯就是你的事業;你擁有獨資的經營權。

  ‧你只有一名員工,那就是你自已。

  ‧你正與數以百萬計的同類企業競爭──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其他員工。

  ‧你必須接受並擁有你的這份專業、你的技能以及掌握你進展的時機。

  ‧你的責任是要保護個人業務免於受傷害,並使其處於可從環境變化中受益的位置。沒人能為你做到這一點。...(恕刪)


很棒!
01乃嘴砲者的天堂, 取暖者之地獄. http://tw.mall.yahoo.com/store/flowers
flag.wang wrote:
20年前一群把手弄黑的人,20年後老又黑,公司想辦法請你捲鋪蓋走人,世代不一樣了

這一句真的是說到心坎裡了!
作了20年,不只手黑,人也黑,黑的莫名其妙!

老員工是公司的負擔!
2/10 - 長腿秀英的生日! 9/22 - 舞后孝淵生日!

Charles Laih wrote:
這一句真的是說到心坎...
老員工是公司的負擔!(恕刪)


台灣的老板大多是很短視的.

老員工如果倚老賣老,不思長進,的確是不得不請走.
但如果是因為不會逢營拍馬,或得罪權貴,擋人升官發財之路,那就真是公司的大損失了.

但職場上看到的大多是:
技術教會下面的後,公司開始想辦法請你走人.
如果依勞基法付你該得的資遣費,也就罷了.
多的是開始惡搞你,讓你受不了自動走人.

半倒體業聠的是技術,研發與量產,尤其是有價值的技術通常是有累積性的.而量產的經驗更是決定有沒有辦法比同業多個3%~5%良率的關鍵.

把資深有經驗的員工搞走,是福?是禍?短期看不出,
一年後開始良率不穩,產品開始出問題,給客戶的solution一再出包,新產品的開發開始無法on schedule.

這種由盛而衰的戲碼,不間斷地在業界上演....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由大家的發文可看出很多人都待過旺宏...哈哈..
因為我也覺得盧總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怎麼不去了解為何某些單位,半年內流動率可以高達50%??
員工在乎的是主管的態度..而不是薪水~~~

boyce2010 wrote:
都不跟上司溝通一下,他說:你會跟畜牲說話嗎

中肯...

六羽 wrote:
高層是5個人領10個人的薪水嗎


我看不止....
當年盧氏兄弟返臺的原因.
如今來看,真是不勝.......

-------------------------------
耗費10年白工!台DRAM產業正式瓦解
-------------------------------
台灣DRAM廠力晶、南亞科和華亞科3家公司累計前3季虧損達510億元,力晶12月11日將正式下櫃,華
亞科面臨全額交割,南亞科2013年中正式退出PC DRAM領域,台灣DRAM產業耗費10多年,也是政府極
力扶植的兩兆雙星之一,如今全部瓦解,未來僅剩代工角色和利基型記憶體事業。

全球經濟景氣情勢惡劣,多家DRAM廠多年來一直面臨生死關頭,過去幾年來多次進出多次加護病房,
2012年爾必達(Elpida)終於不敵大環境惡劣,宣告破產後併入美光(Micron),旗下日本、台灣12吋晶
圓廠也將器官移植到美系陣營,遺愛給美光。

台系PC DRAM廠在這一波電子產業變遷趨勢中,幾乎是退出全球市場,10多年努力等於作白工。

台灣DRAM廠一家家倒下,除了華亞科和瑞晶未來將併入美光陣營後,茂德破產後的資產處理延宕多時
,瑞晶下興櫃,力晶因為第3季財報每股淨值轉負也將於12月11日下櫃,南亞科年底面臨每股淨值轉
負的危機,預計在12月中召開臨時股東會,台塑集團將再度金援,但南亞科也正式宣布2013年中正式
退出PC DRAM產業。

翻開3家DRAM廠力晶、南亞科和華亞科財報,合計2012年第3季合計虧損仍達新台幣180億元,3家公司
累計前3季虧損達510億元,DRAM產業景氣持續惡化,價格續跌是DRAM廠持續虧損的主因。

過往DRAM產業景氣循環總有起伏,每隔幾年的不景氣後,終究會爬起來,但這次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
是PC產業的衰敗,讓原本產業結構就已不健康的DRAM產業,再度面臨重擊。

過去DRAM產業極度依賴PC應用,估計高達90%都與PC相關,但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興起
後,對於DRAM記憶體容量大減,PC產業註定是回不去了,DRAM產業面臨淘汰、整合是必然的結果。

只是在台灣過去10多年的DRAM產業經驗中,缺乏自有技術的建立,都是一直向國際大廠買技術、作代
工為主,加上過度地舉債蓋12吋晶圓廠,面對連續多年的全球經濟局勢嚴峻,終究全部瓦解。

在茂德退出後,力晶也逐漸宣布退出PC DRAM自有品牌角色,僅純作記憶體代工,以及轉型為晶圓代
工、利基型記憶體代工等,原本只剩下南亞科一家品牌DRAM廠,但南亞科也宣布2013年中正式退出PC
DRAM生產製造領域,代表台灣DRAM顆粒品牌廠全軍覆沒。

2013年PC DRAM產業的位元成長率(Bit Growth)僅20~30%,是歷年來最低,回顧往年,幾乎每年位元
成長率至少50%起跳,可見電子產業風雲變色,PC勢力完全式微。

過去DRAM產業的黃金時代出現在1992~1995年,尤其在1995年當年度全球DRAM產業的產值首度超過400
億美元歷史紀錄,因為當年日本住友廠房大爆炸,導致DRAM報價一日大漲,許多記憶體模組廠提著現
金交易的故事在業界廣為流傳,但進入2000年代後,整個DRAM產業開始邁向成熟化。

市調機構Gartner曾統計,2001~2010年期間,DRAM產業產值約達2,490億美元,前8家DRAM供應商的營
業利益達78億美元,但若扣除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2001~2009年的營業利益率則是負102
億美元,代表過去10年間,其實只有三星在DRAM產業中是獲利的,其他DRAM廠幾乎都在作白工。

DRAM產業經歷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風暴時期後,即元氣大傷,台廠財務體質本來就不健全,加上沒有
自有技術,之後又遇上歐債風暴、PC產業需求衰退,自然走入崩裂瓦解的命運。

爾必達即使有自己的DRAM技術,甚至製程技術能力超越同業,但也敗在財務體質太弱,加上產品線不
夠多元化,光是沒有NAND Flash晶片能力就大輸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友廠。

未來記憶體廠業已不能再稱為DRAM產業了,因為單靠DRAM單一產品絕對無法撐起一家公司,事後結果
論,未來記憶體產業要能永續經營,財務能力、製程技術、產品多元化三大關鍵缺一不可,甚至以後
記憶體廠也要大量與邏輯製程業者合作,在未來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強鼎立的時代,要強者越強才
能免於被產業洪流淘汰。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