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嗎?我以前住的校外宿舍小歸小,還是有個小拉門做分隔濕的那邊就只有站著沖澡的空間v_v乾的這邊比較大一些orz-------------------------------------------------------以前不好用的設計,未來一定會淘汰掉的,因為少子化和高齡化退休潮來了,不提升品質就無法競爭殺出血路了過去落後以房東為尊的觀念將徹底改寫,未來無法滿足房客較高生活品質要求的,是會留不住客人的啊,蓋一堆爛格局而且不思改進,只好被殘酷市場給淘汰了
CG206 wrote:題外話,不知現在租屋...(恕刪) 電費:目前大約新制要5-6元間,但須視台電1個電表分幾個房間分表而定,公共區域設備如有飲水機,監視,脫水機,洗衣機,公共用電....等約在家用民生用電約700度以上(房東如吸收付擔),所以其個人房間電費至少1度5.3元(非夏季)以上,夏季用電至少1度6.43元以上才合理,公寓如有大樓公共設備(電梯.造景燈....)至少1度6.43元以上才平衡,個人參考,
小乖乖333 wrote:房東明明會裝很多電表...(恕刪) 提外話...電費:目前大約101新制要5-6元間,但須視台電1個電表分幾個房間分表而定(3間以上,應該會累計到700度以上),公寓有大樓,電梯,消防台電契約用電,可能更高!設備愈多電費愈高....是台電收的費用!提外話...
我們透天共住2-2.5人,1樓和2樓各有一個電表,每2個月一期(我拿出一整年共6份,12張來探討),夏天=1樓220度+2樓500度=總共720度,冬天=1樓190度+2樓250度=總共440度,(裝2個電表真的有省不少錢,因為電費是分段累進下去算,)從1樓+2樓總度數下去看每人.每月,夏天約用720/4=180度,冬天約用440/4=110度,若想省電費的話,大概每2間套房=2個人就得用一個電表啦
ckh.zf3c wrote:因為價格定位在450...(恕刪) 樓主是否想過 每個套房是否可以分戶來處理水電甚至瓦斯的問題如果是用"學舍"的思維 大概1樓7-8戶共用一支水表與電表但房東與房客之間水電費計算的百年大戰就會一再上演另外第四台業者與房東的百年大戰也會一再上演是否乾脆每一間套房都是一個獨立套房(分戶並有自己的門牌號碼)水電費就可獨立計算 公共電費也可由各戶分攤 就沒話說了(我不做改裝大樓/公寓的分租套房 這是原因之一)當然這有空房基本費的問題 當然萬一空房房東基本費跑不掉但電費的累進計算很可怕 暑假期間動輒上萬的價差加上若以電為洗澡熱水的供應來源 那差距又更大了有些變通方法 有些社區是把兩個套房設為一戶我記得中興大學附近的大英帝國 淡將大學的淡江有約都有這個設計除了可以少些水電基本費 主要是符合銀行的貸款限制(15坪以下不貸款)如何分戶 樓主應該要好好評估一番 戶數也會影響法定車位的規劃我記得至少兩戶至少要有一個車位(現在大學生有車很平常也有需求)當然這與樓主的成本與收益規畫有關 請好好考慮這一塊至於公設的部分本來就不算進容積率以內 這是成本的問題由於公設比高的房子在建商出售時很不討喜 建商會用很多方式減少公設比 以前用雨遮與陽台這類虛坪來灌水 現在不行了反正還有別的花招 但樓主應該沒有這些問題我看了樓層設計圖 似乎規劃有些難處 最難的是空間安排問題當然大 中 小的房間 我是建議要分就分清楚(價格原本就有差距)大的更大 小的就無仿 浴室的規劃因地制宜(無法靠外窗的就算了)當然現在的規劃有些小 但陽春的套房能做到完全乾濕分離的不多如果可以 大的套房就用較好的浴室設計(浴室的空間加大)乾濕分離的設計 降板或大型浴缸也可以使用 然後又靠外窗房間的大小部分 已有他樓提出3.2M以上(實際還要扣牆寬)我想這是一個好建議 我在規劃時也曾遇到這個狀況床長1.9+0.6走道+0.6衣櫃 是我認為合適的房間寬度對套房吸引人與否 還有要讓房客驚豔 還有一些方法台北由於房價過高 十幾前年用樓高4.2/4.5米來做夾層這類房子挑高的部分可設計蠻好看的 加上又有生活區分離的感覺牽涉法規問題 但現在連3.6米的房子都不行蓋了(3.45米大概是台北的上限)其實樓層高度高一些可以營造比較好的氣氛 透過夾層的製作可以把一些空間立體化與實用化(作為收納或儲存的空間不錯)但這有成本考量 樓主若規劃夾層 是要考慮建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