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政府的參考答案:為何要先課證所稅?

vaquero wrote:
沒錯。如果沒有籌資需...(恕刪)


小弟我睏未去,也來湊個熱鬧。

我認為不管油電雙漲或證所稅都是急救章政策。
(想像一下,學生剛放完暑假今天開學日,老師今天卻說明天要模擬考。)
這兩個跑龍套的角色主要是在劇中打太極,跑跑場賺點酬勞以時間換取空間。
至於主角是誰,各位也知道通常一齣戲的主角在開場就已出現了。
至於男配角是誰,透露一下是外國人。
片尾你會覺得納悶,怎麼還沒結束字幕片尾曲都上了。
30秒過後,畫面回到男配角手裡拿著一檔案夾慢慢走到檔案室的盡頭。
打開抽屜,將檔案夾放進抽屜裡,檔案夾名稱標示著Taiwan X files,
關上抽屜,男配角露出一抹微笑。The end字幕打上。

對不起,小弟我電影看太多了。扯遠了,就不介入各位唇槍舌劍中了。

至於近來台股中,小弟自我覺得一直有一股勢力,猶如龍捲風,來的快去的
也快。佈局鎖定,襲捲台股後,滿載而去。其實這是番外篇啦。

來去睏喔。
樓主漏了最大的大魚,KMT不愧是企業主的最愛,還留個外資不課稅管道可以避稅,以目前的成交量看,這些大魚,我看才是真正的還跑不掉,看融資就芝都是散戶在跑...反正還有半年空窗,這些大魚會伺機勞跑!
現在成交量還在
唯一的寄望 是 立法院 還沒過關
如果立法院 版本 有降証交稅 那天下就太平
如果照 行政院版本 通過,那資金就會再走出

到時就 恭喜你這個 股市小兵,有機會一展長才,大力買進
不夠恐怕你也沒幾毛錢可以買
你跟本從來沒有在股市賺過比較多的錢。
一心一意就等崩盤,現在好不容易機會上門了。
慢慢等吧
立法院,應該沒行政院眼光這麼短淺,如果一樣短淺,那就算了,股票賣一賣就是了。

不是每個人跟你一樣出不了國,看一下這個海外投資版
firstrade 開戶討論 13萬人次, interactive borkers 17 萬人次
其他各大理財版也還不少。

3325km wrote:
現在成交量還在唯一的...(恕刪)


對呀! 我也是一直希望『不接受證所稅』的大戶或股民可以到美國去操作。轉錢到國外很快,二、三天而已,快一點的,早上匯、下午就到了。可到綠角投資筆記了解。
我支持證所稅 ( http://www.hoamon.info/blog/2012/12/15/2013_capital_tax_type.html )
樓主很熱心地回應許多人但卻漏掉我的疑問.
你的數據與我的認知差距太大了, 因此結論完全不同.
我再提出一次, 希望樓主能回答我的疑問.

Q1: 你說薪資所得稅(3.45兆 )又佔綜合所得稅收入(4.58兆)逾75%.
請問資料來自何處? 請提供!

我從財政部網站獲的資料是, 99年度全國總稅收約1.6兆. 其中綜所稅為3047億.
不到你說的十分之一. 綜所稅包括各家戶的各種收入. 例如, 薪資(含員工分紅), 股利,
利息, 賣房的增值稅,...等. 最大宗的為薪資和股利兩項. 我推估, 薪資所得稅應
只有1-2千億. 股利所得稅也有1千多億.

比較近十年股市, 薪資和房地產的所得與稅負:

股市是低所得, 高稅負 平均稅率約26%.
股市平均年獲利總值約九千多億, 其中股利約8千億, 市值增長(扣掉手續費假設400億)約1200億. 以有效股民約400萬來算. 股民平均年所得約二十幾萬.
(課徵證交稅約1千億(11%)+股利稅(併入綜所稅內)約1千多億(15%)= 26% (共2千多億)
明年還要加課健保稅約2%. (約160億)
26%有多高? 年薪6百萬的薪水族就可以達到平均26%的稅率. (累進稅率可達40%門檻.)


薪水族是中所得, 中稅負. 稅率不到10%.
全國約685萬員工,平均月薪4萬多元, 總薪資每年約3.5兆.
每年薪資所得稅總額約為1-2千億.
例如, 以家戶綜合所得150萬來講, 應納稅額可能在2-10萬之間. 若是7萬塊的話,
平均稅率為4.7%.


房地產是高所得, 低稅率.
每賣出一戶房屋或一塊地獲利從幾十萬到幾十億. (但2003年 SARS時,也有可能是虧的.)
實質稅率約1%.

hoamon wrote:
對呀! 我也是一直希...(恕刪)


這裡是mobile01,不要打廣告

hoamon wrote:
對呀! 我也是一直希...(恕刪)


你看看,

又來一個鎖國心態的。
跟本不曉得今夕是何年,
本國人會出走
外資也會選更開放的中國 (人家現在是在降交易稅)

台灣,就等邊錘化而已。
關門起來買一些不會流通的低價股。

3325km wrote:
你看看,又來一個鎖國...(恕刪)


我贊同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不應有關稅壁壘,就像美國對其國民一樣有證所稅,對外國人免證所稅一樣。

這是個全球化的世界,股民也應該了解全球化投資了。
我支持證所稅 ( http://www.hoamon.info/blog/2012/12/15/2013_capital_tax_type.html )
hoamon wrote:
我贊同一個自由開放的...(恕刪)


美國要証所稅,
不表示台灣課証所稅不出問題,
結構差了很多,
美國市場,自然人少,課稅又屬人主義。避稅很難,罰責又重,查帳的功夫又比較好。
市場深度也夠,不需自然人撐盤。

台灣淺碟子,外資有興趣的股票只占一部分,自然人多,尤其中實戶實力非常可觀。
中實戶跑掉,流動全沒了。現在就已經有一大半的股票沒流動性,更何況以後征稅。

課稅又屬於屬地主義,避稅容易,台灣要課,跑去大陸買股就好了,不買股,買人民幣定存也行,利率有夠吸引人。

亞洲國家,大部分沒課,課了競爭力就差,外資跑掉一些,中實戶跑一些,成交量就是掉下來,流通性更差,到最後,後半段的股票都不用玩了,只能靠股東自已橕盤。
靠股東自已橕盤的公司,別期待找得到好工程師了,只能找到一些三流大學畢業的學生,到最後一定關門大吉,是不是這樣啊?

只有不懂資本運作,沒啥股票經驗,又急著買便宜股票的玩家,期望課稅。

要課稅我也不反對,但不能喪失競爭力,不能把資本趕走。資本縮小,沒流動性,便宜有啥用。

3325km wrote:
靠股東自已橕盤的公司,別期待找得到好工程師了...(恕刪)


如果不是自己持股數不足,不是要炒股,大股東撐盤的意義在哪裡?

其他國家的工程師,很少有配股這回事。台灣現在也慢慢改掉了,相信您知道為什麼。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