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lymanmk2 wrote:
站上有沒有做小吃貨是...(恕刪)
我伯父在中和賣牛排的,
價格15年沒有調,
從以前到現在都是120元。
沙拉油、瓦斯、麵、肉、蛋、調味料、房租,15年來,哪一年不漲。
石油一漲價,上游開始將運費逐級轉嫁到最下層,
但是又不能調漲,因為隔壁同行也是賣120元阿。
所以......肉變小,麵變少,醬變少;
消費端減少需求,產品不能多樣化,以前賣魚排、蝦排、羊排現在都沒這三樣;
煮玉米濃湯原本加牛奶,改加奶水,現在連奶水都不加,直接清水煮麵粉,
本來一桶湯加兩三罐玉米,現在可能只加一罐......
最近放假去台北時,也會去看看,
15年前,120元,節假日,吃飯時間大爆滿,
現在,120元,節假日,還有空桌。工讀生也沒了。
最近生意每況愈下,成本不斷攀升,房東每年也來參一腳,
伯父也不得不搬遷,大店,換小店;大馬路,換小巷子。
而我家以前是賣學生早餐,4點開工-10點收工,
後來成本不斷墊高,光靠早餐已經撐不下去,
只好連宵夜一起賣,晚上10點開工-早上10點收工,
還要到電動玩具店、小鋼珠店發單子,外送宵夜。
但是宵夜+早餐,日夜顛倒+工時長,實在太累人,
加上年紀也大了,最近也請大伯技轉,改回鄉下賣牛排,
雖然牛排已經不好賺,但也勉強糊口飯,
月休5天,扣除所有成本,淨利約3萬,鄉下地方還過得去;
況且,我和我弟也都有工作,爸媽等於現在輕鬆加減做,不無聊而已。
小結:
薪水不漲+物價攀升=民眾消費力降低,
民眾消費力降低+物價攀升=小吃業者不敢漲=營收、淨利降低,
營收、淨利降低=小吃業者的消費力降低
小吃業者消費力降低=育樂、休閒、教育、、、異業業者營收降低,
異業業者營收降低=薪水不漲......停滯性通膨!
很多業者已經吸收了成本好幾年,每年都有調漲的理由,
但是從來都沒調漲,以為共體時艱兩三年,怎知共體時艱十幾年,
調漲,只是忍無可忍,毋需再忍。
不調:淨利3萬可能壓縮到2萬5
調:消費者變少,淨利3萬壓縮到2萬8
你不多擠出這3千元,健保、國保怎麼繳?!
漲與不漲都是難關,畢竟台灣已經不如以前,
加工業大量外移,外勞又大量輸入,
台灣接單,國外生產,這些賺進來的外匯,人民看得到-吃不到。
基層民眾都是越來越窮,各項開支越來越高,大家只好勒緊褲帶過活囉!
(真懷念以前每餐200元隨便吃的日子,現在三餐加起來還不能超過200元勒......)
qwqwqqqw wrote:
我伯父在中和賣牛排的...(恕刪)
我想做吃的不是不能漲價,而是當原物料下跌或是其他成本下降後,價格是不是能再降下來,而不是漲都有你的份,反而跌價,價格還不跌反漲,這才是問題所在
sean2316 wrote:
我想做吃的不是不能漲...(恕刪)
小麥
2002~2006年均價167美元/噸
2012年4月 227美元/噸
(http://www.moa.gov.cn/zwllm/jcyj/zh/201204/t20120425_2610663.htm)
小麥每天都在漲/跌
年線來看是漲
如果2002年饅頭一顆10元,賺6元。
2003麵粉漲,
一顆10元,賺5.5元;
2004麵粉又漲,
一顆10元,賺5元;
.
.
.
2011麵粉又漲,
一顆10元,賺3元;
2012麵粉又漲,
一顆15元,賺7元;
1.
小吃店尾數多數是0或5
2.
不喜歡經常性調價
3.
吸收成本久到,利潤太低,才會漲價
4.
漲太多客人不能接受,通常只能漲2成,10元漲到12元
做小吃的有個特性:不喜歡1元
這個月賣10元,下個月12元,下下個月11元,下下下個月9元?
如果我是收悠遊卡,那我可以這樣搞,
今天考我7顆9元,明天考我12顆13元,後天考我5顆17元,
如果我是收現金,我不是自找麻煩嗎?
後面排隊的客人沒耐性等你按計算機,一切你都要心算,
不是每個賣饅頭老闆都是數學高手......
還有豆漿、燒餅勒?!
這個月跟進原料,豆漿漲1元,燒餅降2元,油條降1元,......
自己考自己數學,這種老闆你想當嗎?
蛋、沙拉油、麵粉、糖、醬油、辣椒、塑膠袋、紙杯、食材,
短期內都會漲/跌,長期都是在漲,
現在汽油、水電、瓦斯也要參一腳,
你不要以為饅頭就是只有麵粉揉出來的,
不加水蒸?不插電保溫?不租房子開店?不紙袋包?不塑膠袋提?老闆不用繳國保?
小麥跌10%,饅頭不可能調降10%;
如果蛋、沙拉油、麵粉、糖、醬油、辣椒、塑膠袋、紙杯、食材、房租、國保、勞保,全部跌10%,
我半夜也爬起來幫你從10元改成9元......
yehkuohui wrote:
其實做吃的賺的都是辛...(恕刪)
+1
小吃業的定價比消費者想的還複雜,
除了從成本面考量,
還要考慮經營面。
假設我賣紅豆餅2個10元,
如果成本提高,我必須漲價到3個20才能維持元本利潤,
但風險是消費者可能不吃紅豆餅,20元他可以買一包炸甜不辣。
單位利潤不變,營收大幅降;
若我咬牙苦撐,維持2個10元,
單位利潤降低,營收小幅降低;
若我降價求售,3個10元,單位利潤大幅降低,營收大幅降低,
大排長龍,每天翻車輪餅翻到手軟。
換得好處是,先讓對面賣甜不辣的倒,等他撐不下去,我在調回2個10元。
但風險是對面甜不辣也降價跟進,最後兩家低利惡鬥,一起倒,
最後爽到隔壁街賣蔥油餅的。
整體而言,小吃業只有在營收已經低到無法維持生計,才會調漲
(要養小孩、要付房租、要繳國保、壽險、要養長者、......)
除非方圓10公里只有你賣小吃,可以獨佔市場,
否則通常以不變應萬變,必須考慮到周邊可能發生的效應,因此不會貿然調價漲/跌。
這就是為什麼夜市牛排各個成本不一,卻都會均一價90元/100元,
因為價格有高、有低對彼此都不好,最好的方案還是均一價,
各自顯神通,靠口味、品質攬客。
如果有C廠商插花來降價賣80元,你猜怎?!
會被請去談兩句,喝兩杯,
說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脅之以力。
畢竟削價對大家都沒好處,通常會妥協90元。
可能C廠商會多附生菜沙拉+奶油麵包~
(哪天他們坐下來談定,突然集體調10元,別太驚訝,因為這已經忍很久了!)
有3間店
A-蔥油餅-20元-賺5元
B-車輪餅-3個20元-賺5元
C-牛肉餡餅-20元-賺5元
小學生下午放學,共300人消費。
A、B、C店各得100名
假設5月牛肉、瓦斯漲價,
C店需要反應1元在售價上,
你猜怎?
A-110人*5=5500
B-110人*5=5500
C-80人*5=4000
吸收不調整呢?
A-100人*5=5000
B-100人*5=5000
C-100人*4=4000
還不是賺4000,一樣嗎?!
不一樣的是,A、B沒有賺這麼多,
對敵人慈悲,就是對自己殘忍。
6月牛肉崩盤C店可多賺2元
C店反應-2元在售價上,
你以為是這樣嗎?
A-80人*5=4000
B-80人*5=4000
C-140人*5=7000
那你就錯......
因為不會有40個傻蛋在那邊排隊等牛肉餡餅,
等一下還要去補習勒!
大不了是這樣:
A-90人*5=4500
B-90人*5=4500
C-120人*5=6000
既然如此不如別動
A-100人*5=5000
B-100人*5=5000
C-100人*7=7000
漲不是你說漲就能漲,客源減少,一樣虧。
跌不是你想跌就能跌,翻桌率不夠,一樣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