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證所稅或資本利得稅 短期好像是為了"公平正義" (笑死人了 這樣你就覺得有公平正義了喔)長期我還是認為 可以扭轉人民對"投資"的正確態度要投資在長期 可以藉由技術或競爭力而獲利的事業 對個人 國家 還有參與事業的人都是正面的而不是短期 靠著價差賺到的錢 自己爽到就好 因為很多情況是你賺了 別人卻賠了當像葉sir這種早期是靠電子業賺大錢的人 卻跑去專心搞房地產 還得意洋洋時北邊的韓國人 持續在各種產業擊敗台灣人唉!
saya wrote:這並無重覆課稅問題。...(恕刪) 證交稅降低或是0,有獲利繳稅,理論上很對,有很多東西理論是對但實務是不對的。像目前有錢人,攤販,開店的,都可逃稅,只有我們上班的一分一豪都要繳稅。證交稅最符合公平與正義,有交易要課稅,輸了是自己能力不足,就不要進賭場,買電信股領股利就好。同理,造市者(拉抬股票的人)是等於有錢人,怎可能會無法逃稅。同理,我們小散戶,稅一分一何都逃不掉。IPO那是真正的獲利,理當繳稅,沒理由不課稅。結論: 最後不要有搞得又是散戶是繳稅的大戶(賺錢時),虧錢時,政府又不會把你以前繳的稅環你。
Wind-Hs wrote:證交稅降低或是0,有...(恕刪) 但你要知道,上班波動風險最低。如果增加證所稅,卻不大降證交稅,只會把餅做小,一個小的餅怎麼切都是小,大的餅就算拿到小的,通常還比小餅切開後平均大小大。最後受害的是誰?絕對不是政府,鈔票可是政府印製的哩。
sharkav wrote:本來就該課資料看一看買隊就可以賺這麼爽才繳一點交易稅 有這麼爽就可以賺,大家不會那麼辛苦上班賺死薪水。也不會反對多繳一點稅。認為很爽的,趕快來買。對交易市場不存敬畏之心的,您真是神人級數。
證所稅本來就應該課徵 政府挑這時間點實施反對力道會很大為什麼金融海嘯谷底時不硬幹 相對高點時才來證所稅現在遭致強烈反對無非既得利益者塑造媒體與論主力都能寫新聞讓散戶看 何況簡單的社會與論錯的實施時間點 如果硬要成功 配套措施就很重要主力躲在散戶後面 政府如果不能清楚的界定證所稅的課征目標 成功的機率很低如果用限定條款 切割出散戶/主力的區別成功的機率就很大e.x證所稅實施條件 取消證交稅 股利所得不計入證所稅範圍/股利所得取消健保附加捐(鼓勵長期投資)年度統計淨獲利(獲利-虧損)超過100萬 證所稅率40%再來 提前修改融資/卷相關規則 融資戶提高股價下跌的風險承受度 限縮放空(借卷/融卷強制回捕)讓手中有股票的人降低賣出意願 沒股票的人放空難度提高如果是這種相關配套措施 證所稅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增如果沒配套措施 或是半調子配套 挑錯時間點實施的前提之下 失敗可能性很高主力要坑殺 外資也要坑殺 連散戶也要坑殺 證所稅要收 連證交稅也要收贏錢要抽頭 連輸錢也要抽 短線投機要抽頭 連長線投資也要抽頭長短線 / 大中小 一網打盡 這種蠻幹法 會成功才有鬼
明月書流 wrote:證所稅本來就應該課徵...(恕刪) 思路實在清晰合理。明月書流 wrote:再來 提前修改融資/卷相關規則 融資戶提高股價下跌的風險承受度 限縮放空(借卷/融卷強制回捕)讓手中有股票的人降低賣出意願 沒股票的人放空難度提高 馬政府既然要課這個稅,他不會希望持股人沒有賣出意願,因為就是要賣了有賺,他才有得抽頭。吃相難看就在這裡,證交稅不敢輕言廢除,也不願失去抽頭股利的甜頭,(哪來的鼓勵長期投資?股利已經要列入個人綜合所得課稅,又來個健保補充費加碼)看你作短線賺價差,更覺得有撈一筆的機會,蠻幹之餘還搬出一套租稅公平正義原則來自我標榜。
sharkav wrote:本來就該課資料看一看...(恕刪) 金融操作沒這麼爽要賺一億你也要有賠一億的打算他是賭命的另,李紀珠有發言"李紀珠強調,證所稅應該與證交稅一起評估,台灣證交稅由千分之1.5調高至千分之3時,每年約有1000多億元的稅收,彌補沒有課徵證所稅的缺口;因此若要課徵證所稅,應該一起考量調整證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