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killer wrote:
利差應該是買入及賣出...(恕刪)
這不是利差好嗎 ?
央行主要獲利來源 , 所謂的利差
是指央行把外匯存底購買美國國庫券得到的收益率
扣除央行發行定存單回沖新台幣的定存單利率
所產生的差異
現在台灣就是超額儲蓄太多 , 銀行手上爛頭存太多 , 貸款需求不振
銀行寧願把手上多餘的爛頭寸 , 拿去搶央行發行的定存單 , 導致央行發行的定存單利率幾乎全世界最低
如果現在台灣的經濟蓬勃發展 , 內需強大 , 游資過多 , 景氣過熱 , 需要進行適度升息的時候
那麼利差自然就會縮小 , 屆時央行的獲利就不會那麼多了
從 1998 年之後 , 央行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利差收益可以收 , 是台灣經濟畸形發展下的 " 結果 "
是製造業大量出走 , 內需服務業發展無法接續 , 所造成的 " 結果 "
================================
百年泡沫? 彭淮南:譁眾取寵
中央社中央社 – 2011年12月29日 下午10:57
(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29日電)央行總裁彭淮南今天針對某周刊「百年泡沫」的報導,認為是危言聳聽、譁眾取寵!他反問某周刊作者及報導,民國100年快過去了,百年泡沫沒發生,面對全國百姓,你們會心安嗎?
去年市面上出版一本書「民國100年大泡沫」,今周刊也報導「小心百年泡沫」。
彭淮南在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中,批評這本書及周刊報導。他說,今天已是12月29日,並未發生如該書或某周刊報導的情事,百年泡沫是危言聳聽,譁眾取寵。
另外,他說,今周刊曾於今年5月報導「央行匯率政策使貿易條件惡化,加深台灣苦勞程度」。事實上,此篇報導無論從學理上,或實證上都說不過去。
彭淮南強調,聯合國、世界銀行及國內外學者研究報告均指出「是貿易條件影響匯率」,而「不是匯率影響貿易條件」;適足以說明該周刊倒因為果,誤導大眾。
另外,今周刊也將台灣生育率下降歸咎於新台幣匯率,顯無根據,讓他啼笑皆非。1001229
=================================
記者沒水準就是沒水準 , 連這一點基本的事情都不了解也在那邊亂寫一通
明月書流 wrote:
百年泡沫..? 沒發...(恕刪)
摘錄自中央銀行網頁 ...
看清楚一點 ...
==============================================
民國38年,中央銀行隨政府播遷來台,隨後於民國50年7月1日根據「中央銀行復業方案」在台北復業。復業初期,為了配合國家整體發展需要,中央銀行也負起類似於開發銀行的角色,並以行政方式管理分配有限的金融資源,以促進經濟發展。
迨至民國68年,中央銀行的發展邁入新紀元,依據11月8日修正及公布的「中央銀行法」,中央銀行由總統府改隸行政院,經營目標明訂為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的穩定,並在上列的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發展。隨著經濟快速成長,中央銀行所肩負的首要任務由原先的追求經濟高度成長,轉變為維持物價與金融穩定,並積極參與金融體系的建制與改革。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