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目前41歲,工作尚算穩定,但就業市場的現實,私人機構能做多久?很難說...我承認,跟二三十歲那段日子比起來,現在應該是壓力較大,也較不快樂,不過也不至於提心吊膽或一片灰暗,有時不是錢或工作的問題,而是未來不確定所帶來的焦慮 + 機會不再的失落感.....這階段比較需要樂觀正向的人生態度............給自己與大家
40歲失業如果沒有家累如果你對得起40歲之前的人生那40歲失業是上天給你的最好禮物除了含著金湯匙的沒有人不賭而能大富貴的拿出你的霸氣,是你人生該賭一回的時候了你沒有甚麼好損失了再爛也是這樣而已賭贏了,人生完全翻盤
水云 wrote:...莫忘韓國人,亞洲金融風暴時,民眾是連自己的金色牙齒都捐出去...(恕刪) 人家捐出去政府真的有用在拼經濟上, 我是怕我們的捐出去, 政府說稅收又增加不少, 公務員可以再加薪了...
alexjose wrote:人家捐出去政府真的有用在拼經濟上, 我是怕我們的捐出去, 政府說稅收又增加不少, 公務員可以再加薪了... 你捐出去..政府必需先還給債權人,接下來付公務員退休金跟薪水..
剛好是2年前快要滿40歲的我也加入了失業一族 失業當時其實沒有領到薪水半年多了 真正辦失業只是一個程序罷了 但2年過去了 這段期間我多了一個遲來但終於來的小寶寶 一直沒有兄弟姊妹的老大終於有一個親手足弟弟了 沒有薪水的期間還買了一個房子 我的退休還真是很不尋常以前工作的地方一直被人公認為是鐵飯碗 很多人怎麼也想不到會有倒閉的問題 所以當初公司出問題時大部分的同事沒法接受 每個人真實的財務問題就很明顯地浮現出來了 我不是科技新貴從來也不曉得分股票賣錢是甚麼滋味 當然也無法用公司的股票來幫忙提前退休 唯一只靠理財來增加財產以及運用剩餘的時間兼差賺些零用錢罷了剛結婚時 老婆吵著不要上班加上母親要我算"一次領退休金"與"領月退休金"的差異 所以我就開始製作"不用上班的理財計畫其中有"一人不上班"與"兩人不上班"兩個版本 剛結婚時我真的是月光族 除了一個儲蓄險與壽險以外真的沒有錢 老婆嫁來帶一些自己的錢還有父母給的一些錢以後 從結婚的30歲起我才開始執行所謂"不用上班的理財計劃"這個"不用上班的理財計劃"是假設今天臨時接到通知不用上班 明天起該如何過的"退休計畫" 當初公司也跟別人搞這類的"今天通知打包明天不用上班" "優退計畫"等等 雖然當初我被高階長官認為是"明日之星"與"公司資產"積極培養而不可能有這種下場 我還是很努力地執行"不用上班的理財計劃" 每幾個月定期按現實調整 很諷刺的是越有可能被"提前退休"的同事 反而沒有任何提前離開職場的財務計畫 很多人當初還覺得我杞人憂天 這些同事在公司出問題後就很變得很慘烈了"不用上班的理財計劃"當然是沒有上班後但還有足夠的收入來養家活口 沒有上班並不表示沒有收入 這十幾年以來我堅持保有兼差收入 當初有正常工作時 我一直想辦法在學校兼職當老師 下班後還要去教書其實很累 有些學校還在外縣市單交通的往來時間就好幾小時甚至要搭夜車回來上班 轉眼已經教了十幾年的書了 教書兼職的收入說多不多 一個月萬把塊雖不夠生活但也可以做為零用金使用在這個網站大家痛罵很多事 但我想這個事沒有人曾經罵過 鄉民們能夠想像大學兼任老師的鐘點費已經將近20年沒調整過了嗎? 有時我覺得大學的學費要漲價是很奇怪的 兼任老師的鐘點費20年都沒漲過了(一小時日班585元/夜班615元) 我們這些兼任老師也是要教一百多個學生 到底哪些大學的教學成本哪部分有增加了我很有興趣 不過台灣的大學學費增幅跟美國比起來還算小意思 連我自己美國的母校 在20年內的學分費漲了近6倍 這在台灣早就罵死了 在美國的大學教育是願者上鉤 跟台北市的房子一樣的道理 邊罵還是邊買幹房東是家傳的"副業" 我們家已經幹了幾十年的房東了 從父親(有正職到退休)再傳到我自己 只是沒想到現在成了我的主業 6年前我曾經有一個很大的決定就是"買房子" 當時我有正職與兼任教職 除了股票投資以外實在沒有太多時間管理房子 那時大部分的資產都是定存與儲蓄險(股票獲利賣掉也是變成定存) 但結婚初期5.1%的年利率調到2005年1.875%的年利率 退休後靠利息入實在沒搞頭 其實我對管理房地產算是家傳也有些興趣 所以決定把所有可用的資產來購買出租用的房地產 剛開始是以現金購買不用貸款來評估房地產的案子 只是到各處看了看還是忍不住多買了幾戶 搞得最後現金不夠要用貸款才能買得起 由於我跟老婆的條件還可以 所以就用貸款多買了幾戶 即使是金融海嘯最慘烈時邊咬著牙還買了一戶買完以後房價立即V型反轉 雖然是拿來出租但覺得自己的運氣算不錯"房貸"雖然是一個包袱但也是一個自己故意造成的包袱 開始買房子時就曾怕被以後靠包租公就可以過活的美景所迷惑 所以才故意設下"房貸"這個包袱逼自己乖乖上班負擔貸款 最好不要太早退休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 設了這個包袱後竟然公司就倒了 而當初預售的房子也開始陸續交屋 我就只好乖乖轉任職業包租公 由於當初我買的房子價格都還算低而且我對租金的評估很保守 扣除房貸以後的房租雖然吃不飽但也餓不死其實我蠻喜歡幹包租公 上班的勞累不是問題 勞心的問題才是問題 我不是公司老闆但我總是要做一些責任重大的事又不可能的任務 有功無賞打破要賠這類有責無權的上班日子令我很痛恨 不同單位協調的工作雖然我很擅長但看到有些單位吃相難看的嘴臉就很痛苦 我不是老闆也沒有資源可以分給別人幹包租公就不是這樣了 所有出租事情是我自己的決定與執行的 不用去幫別的單位擦屁股 不用去幫老闆執行那些明知道不可能但又要執行的工作 更不用幫一些狗皮倒灶的事情簽字而自己根本不知道也沒有好處 幹包租公不是很高尚的工作 因為包租公其實還兼 清潔工 水電工與油漆工等等 但我賺錢賺得心安理得又比上班要快樂多了如果6年前那些房子沒有買的話 或許我可以搞到快7位數字的定存但沒有這些房子然後定存利率這麼低 每個月的利息收入才1萬塊 即使有千萬金盾(定存)來保護 我還是快樂不起來的? 現在我寧可每個月有3-4萬的房租來花比較實在 對我來說中年失業雖然是不得已與無法預期的狀況但有準備總比沒準備好
我自己也是中年、數年前也失業過其實、中年失業最大的問題是...自尊過去職場累積的經驗、實力、到最後不能所用、甚至被忽視心中便會有無限的感慨當失業後、薪資水準頓時降低很多、這以以無法容忍更重要的是、以新人姿態進入新公司時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便足以讓中年人打退堂鼓而那些問題、其實都是小問題另外、有很多中年人、失業後以不願意重操舊業(這是我遇到最多案例的)但不重操舊業、卻也無其他行業可選擇、搞到最後只能吃老本(如果也的話)台灣的職場有一個特色、那就是低階工作、只找25、30歲的年輕人不管你的經歷多麼豐富、只要是低階、大都不用中年人所以、年輕人要再趁著年輕時、在中年之前便要擠身管理人才要不然中年時、恐怕......如果擠不進去管理階層、那就要開始規劃、尋找可以做到中年的職業管理員、司機、業務總之、愈早規劃、愈可規避中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