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外資報告」,會相信你的才是豬!


不過有幾點再說明一下

lookscottlee wrote:
...花旗並未一路從高點往下賣,也是有買超狀況...(恕刪)


如果表中幾個買超是長線基金的話
可能在年初才算高點
一個月的交易看不太出來
要看該分析師最早是何時開始喊空的

lookscottlee wrote:
...一般透過外資卷商買賣的散戶應該不會敢買那麼多吧(個人推測:4/21的買超是花旗自己買的居多)...(恕刪)


外資券商幾乎沒有散戶的客戶
外資券商也有分一線二線
像花旗這種可以歸為一線的吧
在花旗下單的客戶的AUM(Asset Under Management)動輒十億百億美金
花旗的自營商充其量不過是主要客戶之一(還要看他的AUM有多大)
沒有證據顯示4/21的大單就是花旗自己的自營商

何況4/21的大單也不見得是單一客戶的單
單一客戶一天買一家公司將近6000張
除非他有十足十的把握
而且外資法人的內規中
投資單一公司的比例是有上限的

倒是那幾天已經有許多其他的外資券商翻多了
個人推測是分析師持續看空
但是客戶們不這麼認為
於是就變成
報表:"花旗環球看空 但花旗環球連續買超"
媒體和老師:"外資一手喊空 一手作多"
投資人:
lookscottlee wrote:
...這表示花旗對Q2明顯不看好,但是現在卻一直偷偷進貨...(恕刪)


祝各位投資順心
dctpe wrote:
不過有幾點再說明一下


多謝D大的說明,如果單看外資的買賣超確實有盲點。

如同Shng大說的:
花旗環球的buy side=花旗環球自營部門的buy side
所以應該說:4/21的大買超是“花旗環球的sell side的客戶”
(可能包括“花旗環球的buy side”)買的。

這樣根本就不知道到底誰是買家(到底是花旗自營商或者是透過花旗下單的大戶),難道沒有辦法知道誰是真的buy side嗎?

我想還是繼續長期觀察一下,坦白說這種資訊的「落差」真的讓人很灰心,完全是瞎子摸象。


PS:感謝dctpe大大的解答,加大大3分表達感謝。

lookscottlee wrote:
...這樣根本就不知道到底誰是買家(到底是花旗自營商或者是透過花旗下單的大戶),難道沒有辦法知道誰是真的buy side嗎?...(恕刪)


沒有辦法
政府不可能要求公佈這類資訊
這樣會違反私有財產隱私權
除非單一客戶持有某一檔股票超過依法必須公佈的下限
或是異常交易可能違法或影響到其他投資人的權益
此時相關單位才有權力介入

其實在紀律嚴謹的外資券商中
如果客戶與分析師反向操作
(換句話說分析師被客戶巴了)
連分析師自己都不知道是哪個客戶巴他

我們通稱的buy side客戶包含各種類型的基金(長線、對沖、壽險等等)
客戶不是一個個人
裡面有各種角色 有基金經理人 也有分析師
sell side分析師出了一份報告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狂打電話給buy side客戶(基金經理人或分析師)
推銷自己的想法
客戶了解分析師的想法之後
還要考慮其他種種資訊(熱門的股票幾乎各外資券商都會出報告)
然後才會做判斷決策
絕對不是分析師說了客戶就買單
也不是當天就做決策
否則buy side客戶自己養這麼多人有什麼價值

分析師打電話給客戶時
大部分是在語音信箱留話
客戶接到分析師的電話
(多半是在等別的電話不小心接起來)
即使不認同分析師的想法
客戶還是會很客氣地和分析師討論
(或很客氣地找理由掛掉電話)
因為分析師的推論即使有誤
其中總會有客戶想要得到的資訊
例如據此猜測其他客戶可能採取的行動
他們希望持續得到分析師的服務
所以即使不認同也不會正面和分析師槓上
客戶更不會讓分析師知道自己的想法或決策
因為不想讓自己的行動成為分析師手上資訊的一部分

lookscottlee wrote:
我想還是繼續長期觀察一下,坦白說這種資訊的「落差」真的讓人很灰心,完全是瞎子摸象。...(恕刪)


自己鎖定對象長期觀察才是正確解讀外資報告的方式
不要再相信"外資一手喊買一手放空"之類的說法
說這些話的人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外行
無論是哪一種都沒有相信他的道理

祝各位投資順心

楊亨利 wrote:
我也是有聽過外資作2份報告。一份較重要的研究報告會提前第一時間先給客戶。另一份呢,就提供給媒體發布新聞專用。
但給媒體的往往都是資訊延後了。也可能是誘惑散戶出貨或想拉抬個股。
...(恕刪)


這種說法是被謠言所誤導

一般的外資券商根本就不會提供報告給媒體
首先就有法規的問題
外資券商的報告依法規只能提供給客戶
媒體引述外資報告都必須自行透過其他管道取得
再者
如果外資券商可以做兩份報告內容還不一樣
被主管機關查獲實據
可能連券商牌照都不保
分析師自己的執照都可能被吊銷
哪個外資分析師會拿自己的高薪職位去冒這種險

外資分析師出報告的對象根本就不是散戶
散戶又沒付他錢又不是他的客戶
誘空或誘多基本上是操盤人的手法
分析師白紙黑字寫報告來誘空誘多?
萬一出事日後都有真憑實據可以檢視的

祝各位投資順心

dctpe wrote:
這種說法是被謠言所誤...(恕刪)


感謝大大釐清事實。

原來如您所說,外資分析師提供報告。但是下單的決定權還是取決於客戶群們。

難怪,我看外資每日買賣,我的下單系統會顯示5天買賣超。我就想說 有時候幹嘛一天買一天賣~


大大你的解釋,我就大致了解啦~感激
dctpe wrote:
一般的外資券商根本就不會提供報告給媒體
首先就有法規的問題
外資券商的報告依法規只能提供給客戶
媒體引述外資報告都必須自行透過其他管道取得
...(恕刪)

是嗎
某雜誌最近有一期講外資紅牌分析師的報導
副主編自己在電視上親口講的
她以前當財經股市記者時
每天有一大堆看不完的外資研究報告
跟分析師混熟了也都有電話號碼
常會私下見面或電話詢問一些問題
有時候分析師很忙就會叫她自己去看報告

不論平面或電子媒體
發的新聞稿也常會對分析師指名道姓
“xx外資的xxx分析師表示。。。”
電視上也常看得到對外資分析師的訪問

shng wrote:
是嗎...(恕刪)


是的

分析師與記者之間有一道界限
分析師必須自己拿捏
即使是私下聊天
也必須很注意講話的內容
要與自己所發的正式報告一致
否則很容易讓自己惹上麻煩

shng wrote:
分析師很忙就會叫她自己去看報告...

對分析師來說這是最安全的做法
而且個性謹慎的分析師連報告都會要記者自己去找

shng wrote:
xx外資的xxx分析師表示...

這裡所謂的表示大多是媒體自行引用報告的內容
媒體要引用報告內容是媒體的自由
並不是媒體採訪分析師

shng wrote:
電視上也常看得到對外資分析師的訪問...

外資分析師接受訪問通常必須事先向所屬券商報准
不是每個分析師都可以接受訪問
而且一般券商會放行的也多半是總經或是策略分析師
討論的主題都是大趨勢
你應該很少看見外資分析師在電視上討論個股的

shng wrote:
是嗎...(恕刪)


shng大
這個網站看一下就知道了

http://web.csa.org.tw/BrokerDeclare/

台灣的媒體是無冕王
講錯了不用負責任
斷章取義觀眾也不知道
一般觀眾看到媒體引述的並不是全部
也不見得是分析師的原意
反正明天觀眾就忘了
一切重新來過
更多時候觀眾看到的是股票分析節目裡面名嘴引用媒體報導外資報告的新聞
已經轉了很多手
也加入了很多人的意見

如果你認為跟外資報告正向或反向操作有獲利空間
建議你先鎖定對象
設法取得報告原文
追蹤觀察該分析師的紀錄
自己做功課
然後決定該如何做
只是憑媒體上片段的報導
很容易被誤導

不要跟自己的錢過不去

祝投資順心
dctpe wrote:
shng大這個網站看...(恕刪)

謝謝這個資訊
大致看了一下
除了少數例外
多數刊登在那裡的聲明都是有關評等調降的
撇清自己並沒有授權媒體引用
(看到一個最近的例子是某個個股在外資最新報告出爐的當天
被媒體引用,股價漲停。。。怕引起證管會注意所以趕快撇清嗎

過去半年將近20個聲明
只佔媒體刊登過的極小一部份
更有趣的是其中1/4是有關Acer
並集中在 Acer三月底公佈調降財測
股價開始跌停時
可是之後一個月Acer負面新聞不斷
外資也不斷更新報告及評等
媒體也還是一樣不斷報導
卻並沒有看到任何外資再出來撇清了

看來似乎是股價開始有大幅波動時
外資才會跳出來說我的報告並沒有授權媒體引用

看了那些聲明
覺得我也許太高估了一些媒體記者
這些有關外資報告的新聞
似乎不少是經過 syndicated news 傳播的
並不像是某家媒體記者自己寫的
好像是有人專門傳外資報告的新聞給媒體的
還有些新聞張冠李戴
比如大和國泰證券就跳出來說他不是大和證券

dctpe wrote:
如果你認為跟外資報告正向或反向操作有獲利空間
建議你先鎖定對象
...(恕刪)

我沒有這樣說過哦
我也不這樣認為
呵呵我只跟著趨勢走
要是我看到外資sell side客戶用大買賣超
跟他家報告反向操作
那我要跟當然跟那些客戶走

說到研究報告本身
前面提到半年前小摩菜鳥分析師對勝華的處女作
在勝華基本面的研究就很有內容
這個小朋友的報告以後要多多參考




shng wrote:
看到一個最近的例子是某個個股在外資最新報告出爐的當天
被媒體引用,股價漲停。。。怕引起證管會注意所以趕快撇清嗎
...
過去半年將近20個聲明
只佔媒體刊登過的極小一部份
...
看來似乎是股價開始有大幅波動時
外資才會跳出來說我的報告並沒有授權媒體引用
...(恕刪)

shng大好眼力
不是每次被媒體引用都必須澄清
通常是被媒體引用了
剛好股價又有明顯波動
主管機關才會要求券商說明
然後就會有網站上的澄清

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
這種澄清是由券商的法務部門在處理
法務部門會先找分析師確認報告不是由他給出去的
而且他沒有和媒體接觸過
所以現在的外資分析師基本上都很謹言慎行
生怕一不小心就惹上麻煩
外資券商受法規的管束很嚴
而且不只台灣的法規
還加上券商母國的法規
客戶所在國的法規等等
此外外資券商其實比較在乎客戶的想法
對外界能少發言就少發言
因此媒體再怎麼扭曲(一手...一手...)也鮮少出來澄清
外界看見的許多面像其實與外資的原形有所出入

shng wrote:
要是我看到外資sell side客戶用大買賣超
跟他家報告反向操作
那我要跟當然跟那些客戶走
...(恕刪)

這當然也是一種方法
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
不要只看幾天的進出
至少也要看幾個月

除了看好或看壞基本面
法人(無論國內國外)的買賣還有其他種種原因
舉例來說
也許為了停利停損
也許為了要benchmark某些指數而不得不維持某一檔股票佔資產組合的比例
而且法人有時候也不會只做單向 會運用其他的工具避險
總之多方面觀察

祝投資順心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