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關於LED照明前景??


diva36 wrote:
您客氣了,大家教學相...(恕刪)



可是...吳宗憲的財產撐得過2年持續虧損嗎

滿水位 wrote:
我想你誤會我的意思,...(恕刪)



散熱是LED罩門
至少現在還是業界共同問題

如果有公司突破
至少值100億美元
所以囉
別看報導或小道消息
太陽作業系統 wrote:
去年初日亞就已經發表白光LED已經可以在實驗室階段達到249lm
http://compoundsemiconductor.net/csc/news-details.php?cat=news&id=37614
實際量產的白光也可以達到150lm/W@20mA
300 lm/W的理論值是推測, 信不信在個人.
今年初Cree也發表白光達到208lm/W
http://www.cree.com/press/press_detail.asp?i=1265232091259

若你說的是LED照明成品, 那整體的轉換效率會更低.
因此你說的25%~30%應該是驅動電路+二次光學的耗損
並非LED的轉換耗損
另外, Toshiba, panasonic的LED燈泡其晝光色的產品都能有90lm/W左右的水準了.
...(恕刪)


系統兄提到關於led各大廠最新發展現況我都有資料,
不只Cree和Nichia,
我手邊也有Toyota, Lumileds, Osram的數據,
連國內Epistar的數據我也有,
我想這棟樓談的是實際運用的現況,
當我們談論實際照明運用的時候,
我想討論真正市場主流的規格才有意義,
實驗室數據就像車廠的未來車一樣,
只是技術宣示和未來方展方向的說明,
就像Sony前陣子所發表的OLED電視一樣,
你不會急著去購買OLED電視,確會折服於Sony的技術能力,

led正極通電發光,電能一部份轉換成光能,一部份轉換成熱能,
如果無法將通電時所產生的熱能導出,led將很快進入光衰,
因此led沒有耗損問題, led只有光衰的問題,
為了延緩led光衰, 燈具機構設計與驅動電力設計必須有多方考量,
這也是led照明運用與設計的兩難,
簡單地說,要使led變得更明亮並不難,只要增加電流即可,
但增加電流同時等於也增加的熱能,又是個更棘手的問題,

我前面提到200lm/w led 將在2015年問市,
指的也是實際市場運用,
至於系統兄提到90lm/w的day white燈泡,
老實說在通路上我還沒看過,
以現今市場上7W/8W燈泡目前所表現的光通量來看,
一般落在450~500lm(白)或380~420lm(黃)

抱歉說了一大堆, 我只是個國外採購代理, 技術問題我不是非常了解, 我了解的來自一般產業課程會議和供應商RD不吝的指教, 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希望系統兄多多指教,


我很拼,老闆有看到! 誰說的? 獎金會說話~~
asd777 wrote:
所以囉
別看報導或小道消息...(恕刪)


報紙上led的新聞很多只是幫特定業者抬轎,
從磊晶製造,封裝和下游燈具設計製造,
各自有各自的問題待解,
市場上卻已經一大堆燈具互砍價錢,
只能說這個產業太躁進衝過頭了,
成本如果不能進一步下降,
led照明運用也將只是聞樓梯響,

我很拼,老闆有看到! 誰說的? 獎金會說話~~
前一陣子剛好玩cree q5 LED 手電筒
cree 是市面上效率較高的LED 已超越日亞化
台灣技術最高的是 艾迪森 100 lm /w
100lm/w是已經轉換出來的 數據,不是轉換後剩下70w/lm
日光燈約60lm/w

省電燈泡略輸日光燈
兩者轉換原理相同
只是日光燈體積較大,安裝要考慮空間
省電燈泡較小,比較容易運用
這兩者體積均比led 晶片大很多,所以容易散熱

led 晶片很小,與空氣接觸面積小,熱量不容易散出,使用上就須外加散熱裝置

led強項是壽命長
本人20年前將一顆紅色led串1個電容接到牆上110v(限流20ma)
已經持續亮了20年,還會亮
前一陣子配線重拉,才取下

為何大家發現led紅綠燈常有暗點(某幾顆不會亮),或是閃爍
原因是
1.過熱(散熱不良)
2.封裝透明不良(變質)
3.溫差大(熱漲冷縮)

聽說大陸好多採購led路燈都出問題,因為大陸溫差大
又聽說做燈具的才有利潤

有業內能說一下led 是否買機台就能做,還是切入門檻高?

那我們就能知道led如同當年的面板(奇美/友達),
或是當年的CDR(中環/錸德)
操作方式就能清楚了

不變的是
廠商大量投入,價格割喉戰,消費者受惠
取代大部分照明設備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003179479441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003179484896

滿水位 wrote:
系統兄提到關於led...(恕刪)


指教不敢啦, 滿水位兄客氣了.
舉這些實驗室的例子是說
既然有辦法實作出來249lm/W的效率, 代表理論值應大於等於這個數值.
因此就轉換效率來看100lm/W確實只有約1/3的能量被轉換成可見光.

而就成品來說, Toshiba與panasonic的產品確實能達到約90lm/W的效率
這是我從日本帶回來的燈泡實際在學校積分求測的結果.
當然, Toshiba與panasonic所用的LED發光效率應該是有>100lm/W
同時他們也在整體系統上著力, 使得電路的耗損降低, 這也能提升整體效率.

滿水位兄應該會接觸到很多這一類的產品, 如果有機會遇到好產品,
記得分享給大家啊~


太陽作業系統 wrote:
指教不敢啦, 滿水位...(恕刪)


多謝抬舉~
Led產業未來勢必事明星產業,但要真正走進每一個人的生活,還有相當一段路,業界需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資金,不論是上游磊晶製造、封裝,到驅動電力設計和照明設計,必需上、中、下游垂直整合才能做出「好」的新一代照明。

所謂「好」的照明每個人定義不同,有人會以光通量和照度來論定好壞;也有人會以產品壽命來評斷好壞。 個人的確在業務上和業界有些接觸,所謂好的照明在我的定義是「適當 」的照明,部分特性可以要求,部分則不必強求,一切都要求最高最好,成本勢必無法下降,更務實來看,應該先了解照明的使用環境再決定心目中最「適當」的照明為何。

前面提到一般人會以照度和使用壽命決定產品好壞,這種觀念如果是針對室外照明其實還好,但如果是考慮到室內商業照明的角度,我覺得色溫與演色性就比照度和長效來得重要。 如果你還有興趣我們再討論色溫分bin差異和演色性的問題。
我很拼,老闆有看到! 誰說的? 獎金會說話~~

diva36 wrote:
大家都說LED照明是趨勢,今天實際走了特力屋看看LED燈泡到底亮度如何,裡面有展示真明麗7W的LED燈泡,說實在的,18W的螺旋省電燈管比它亮太多了,售價上也便宜許多,對於新聞雜誌大篇幅報導LED照明是未來的趨勢感到些許疑惑阿~~~~
.

TDR股
基本上 炒不太動
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人死不能復活 更何況心死

滿水位 wrote:
多謝抬舉~Led產業...(恕刪)


我也認同照明是要看場景需求的, 並非越亮越好.

LED色溫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恐怕都還沒有一個
在照明上真的適用的規範. 我個人認為用CIE 1931或 1976
色度座標來規範會比較好.畢竟色溫定義對LED來講太寬了.

太陽作業系統 wrote:
我也認同照明是要看場...(恕刪)


你指的是這個嗎?


binnings的問題各大廠無不努力尋找解決方案,這方面我很感興趣也在學習中, 我感覺它最終牽涉的還是成本的問題,
我很拼,老闆有看到! 誰說的? 獎金會說話~~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