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這樣有辦法在今年存到人生第一桶金(100萬)嗎?

changyiyao wrote:
以小弟目前薪資收入及支出狀況,
大家會建議準備多少緊急預備金(現金)就好?
20萬?25萬?30萬?

個人認為預留半年的支出即可.
萬一不幸被無預警炒魷魚,
失業補助金半年再加緊急預備金半年
至少有一整年的時間可以找工作.
如果一年過後還找不到工作
那就算準備再多的預備金也是枉然.
changyiyao wrote:
至於投資成長型電子小型股,
因為小弟對這塊更陌生,
很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恕刪)



基本上,投資不用怕虧錢…

有作分散投資,一定有些大賺、有些小賺、還可能有些賠的… 學習如何在虧錢後,別再犯同樣的錯,這錢就花的值得…

就像不下水的人永遠學不會游泳一樣,永不下場去實際投資的人,也是學不會投資的…

(但一開始學習時,你試水溫的資金大可以放少少的… 以我說的半年分散投資 30 萬來說,一個月不過投資約 5 萬元… 就是買個積優股近 1 張 / 或零股的資金而已…)

當然,賺錢的機率要盡量提高是沒錯,但絕不可能到 百發百中 / 買的股票只有漲,沒有跌的… (只有騙子會跟你說他買的股票只會漲不會跌的)

就連巴菲特投資的公司,也有許多是失敗 / 虧錢的… (但總體而言,賺錢的總多於虧錢的,所以還是大賺)


changyiyao wrote:
不過就小弟過去所汲取的知識來看,
個人相信進股市就必須挑選一家體質穩健,
而且進一步瞭解該公司制度、方針、願景後,
也願意長期持有的好公司的股票,
這才是『投資』,
否則就淪為「投機」了...
(不知道小弟這樣的觀念又是否正確?)
(恕刪)



這自然正確… 但說真的重要的是什麼?是你投資公司的 "經營者" 正不正派 / 你信不信任他…

畢意隔行如隔山… 真以為研究了上把個月,對公司的產業生態就會 100% 了解?自然不可能…

到最後,投資者 都還是靠一份 "信念",把他們的錢交給公司的經營者,由經營者來幫他們運用這筆錢賺錢…

公司制度 / 方針 / 願景 自然還是重要… 但畢竟只是紙上的東西,碰上不正派的經營者,要畫大餅寫得很漂亮 我也作得到… (雅新 事件 就是 假財報… 資料上看起來都很好… 只是最後紙包不住火,才暴發的…)

但最後經營者有沒有為我們股東利益把關,有沒有為股東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changyiyao wrote:
好多人都建議中華電...
「定存概念股」?
那【統一超】也算是定存概念股嗎?
(恕刪)



統一超也是… 看到滿街的 7-11,不會覺得生意作超大?

統一超過去的配股 / 配息… (金融海嘯來,還是一樣賺… 沒法,生活還是得過)

98 3.60 0.00 0.00 0.00 3.60
97 2.04 1.36 0.00 1.36 3.40
96 3.20 0.00 0.00 0.00 3.20
95 3.50 0.00 0.00 0.00 3.50
94 3.40 0.00 0.00 0.00 3.40
93 3.00 0.00 0.00 0.00 3.00
92 2.64 0.66 0.00 0.66 3.30
91 1.78 1.12 0.00 1.12 2.90
90 1.12 1.13 0.00 1.13 2.25
89 1.00 1.50 0.00 1.50 2.50

過去 10 年來,配了 31 元了… 也是很穩定的
LEONYEH wrote:
不錯喔,有夢最美
曾經 我也設定存到一百萬時買一間房子
但真存到時一方面怕工作會調遷 又想房子買了 可投資的金額就少很多了。
但你有固定的對象,買個房子成家立業就完成一半了。
算了一下你目前不含投資保險的資產有762600,而且這些都是變動性、風險性較小的標的
到年底前應該變動不大,這樣算來你每月平均只要再存三萬 就可以達到。
依你所述 每月大概可存20000~40000之間,那現在關鍵就在你每月能存多少了
你的狀況你自已最了解,能省的省 能延後消費的就晚點買,這樣要存到人生第一桶金應是不難。
要注意的是,若以往沒有投資經驗,應盡量避免大筆資金投入高風險投資項目,像股票、股票基金等
以台股年線來說 目前已在相對高檔,風險/獲利 也相對的較高。
另外可以建議你作個試算表 可計錄自已各項資產,這樣一目了然,
還可以將收、支出另列在sheet,方便掌握當月現金流,因該可以幫助你控制消費。
(恕刪)


感謝先前回覆小弟文章或問題的諸位前輩們。

小弟自己製作 Excel 表格作為「個人現金流計帳本」已有兩年多,
這樣的方法,的確在單身時期為自己開源節流存下不少資產。
(但自從有了女友後的一年多,存錢的速度也緩慢許多)

截至目前為止,計帳本上的個人總資產為 NT$982,192元,
加上12月中還會領一次正職的薪水,
(但最近適逢資訊月,有點"想要"買台Notebook,淘汰已經使用超過5年的桌機...XD)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94&t=1893892&last=24324387
預計今年結束前,應該離第一桶金『雖不中亦不遠』矣。

明年農曆春節轉眼即將來到,
領完年終後應可輕鬆順利突破第一桶金,
接下來,就是更加謹慎學習「以錢賺錢」的投資法則,
往第二桶金邁進了。

希望在投資理財的路上能穩中求勝,
甚至與眾多「理財有方、投資有成」的先進看齊,
共勉!


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changyiyao wrote:
感謝先前回覆小弟文章...(恕刪)


恭喜大大喔!! 第一桶金將到手~

不知道大大可以分享一下自制表格供參考嗎?

3q~

changyiyao wrote:
感謝先前回覆小弟文章...(恕刪)


恭喜恭喜~!!!!
築夢踏實!!!!
小弟不貪心
每個月希望賺1000以上的股票收入(本金只有一點點囉)
最近都有達到而且超越進度XD
玩很短線不融資券
依小妹親身經歷,也真覺得第一桶金最難啊.存的要死要活,每個月增加幅度緩慢
但一累積到一桶金後,莫名其妙的第二桶.第三桶相繼報到.
樓上有人問說怎麼來的,老實講,還真的很難回答,因為我也不知道.

但自第五桶累積到目前的三十幾桶,則是靠
1.創業(微型創業,收入可能和白領階級差不多,但生活品質差了個十萬八千里,每天工作十二小時)
2.土地投資(0貸款)
3.自住房子(0貸款)
4.高配息股.台灣50.其他股票是連看都不敢看.股市多年驀然回首才發現,我當初是在忙些什麼,
聽明牌.看名師,還不如高配息一年一年的拗.到近年才發現調整投資型態,否則不僅如此.
5.二個人賺比一個人賺快,前題是二人同心.不會有人只想坐享成果.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真不建議先買房子(車子更不用講了,它完完全全是個燒錢的東西).富爸講的,房子未必是資產.若不能為您帶來現金流,那它就是負債!
樓主的投資理財相當的保守,但也有相當的成果,依照樓主的資料,最起碼知道,存了多少資本,固定的支出有多少,可見樓主是相當有理財概念的,而且多是收入>支出。

小弟最先的理財概念是
賺一塊錢不等於賺一塊錢
能放進口袋的才是賺一塊錢
你有可能賺一塊花5塊,怎麼努力賺都是負債

到後來 理財的觀念漸漸變成
口袋裡的一塊錢怎麼變成5塊錢

賺錢不容易,追著錢跑更不容易
想辦法,讓錢追著你跑
01很多神人,在收集退休用的持續分紅股票 例如 中鋼,台塑,中華電
這是很好的概念

社會上多數的有錢人,其收入的主要來源來自於非直接收入(本身的薪資)
例如,股票,債卷,房地產

以我自己為例子
2007年開始作2支每月5000的基金
2009年初 股市4000點投入30萬資金作股票
2009年底 30萬的股票變成60萬,基金賣出 得30萬,加上自己日常的儲蓄 大約100多萬
2010年初,很幸運找了一間房子,蘆洲捷運附近,全新裝璜,隔間分成2間套房+2房一廳+車位,40坪,每坪15萬

現況:每月收租1.5萬,自己再月繳1萬左右的房貸,可使用2房一廳+車位,北縣捷運延線的房價1字頭的將成歷史
當包租公,也等著捷運開通的房產增值

算一算 房子貸500萬,房客幫我繳300萬,200萬的房貸差不多是2支5000塊定期定額基金
但房價漲個2成,600萬的房子,資產就增加100多萬,讓錢追著我跑,房價漲愈多,我賺愈多
付擔也不至於太大,
先前踩過地雷股,知道凡投資,必有風險,股市接近9000點,股票也開始收手
這是財務槓桿的領悟,想要致富,就要有財務槓桿
槓桿用的好上天堂,用的不好 下地獄
像水獺一樣一點一滴築起水壩
讓錢,不管小錢大錢流進水壩增值
有一天就會擁有水庫一樣的財富

小弟有抽煙的壞習慣,1 年抽掉快2萬的煙
Excel裡有個很有趣的公式 FV
每年2萬塊,投入15%報酬率的工具,25年後,你能擁有400萬
也就是每年20萬 拿來作錢賺錢的事,25年後,你能擁有4000萬!





瞬間即永恒

changyiyao wrote:
As title~原...(恕刪)


我當年2002年的時候

存了80萬 買了一間150萬的房子 手頭還有點緊

150萬房子 貸款兩成30萬 剩下50萬

稅金仲介 10萬
鐵窗10萬
家具10萬
家電10萬
裝潢十萬


就這樣 八十萬花光光 裝潢還是只有 自己擦油漆 自己裝電燈 自己裝窗簾


現在資金沒有一百萬 要買在板橋 很拼啊....

小黑張 wrote:
恭喜大大喔!! 第一...
不知道大大可以分享一下自制表格供參考嗎?
(恕刪)


我自製的表格有點陽春、有點遜,
就是最基本的條列式計帳本,
再利用 Excel 內建的公式作「加減乘除」罷了...

網路上應該有更多製作精美的『電子計帳本』,
所以小弟就不獻醜啦~~


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iiicswa39 wrote:
樓主的投資理財相當的保守,但也有相當的成果,依照樓主的資料,最起碼知道,存了多少資本,固定的支出有多少,可見樓主是相當有理財概念的,而且多是收入>支出。

小弟最先的理財概念是
賺一塊錢不等於賺一塊錢
能放進口袋的才是賺一塊錢
你有可能賺一塊花5塊,怎麼努力賺都是負債

到後來 理財的觀念漸漸變成
口袋裡的一塊錢怎麼變成5塊錢
(恕刪)


感謝 iiicswa39 大大的回覆,
分享許多自身累積的理財經驗和觀念,
令小弟獲益良多啊。



老實說因為小弟個人從事職務的緣故,
辦公室經常有許多財經、企管、理財雜誌可供翻閱,
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做了將近快3年,
斷斷續續、耳濡目染地看著金融相關雜誌,
也算是建立起最基本(但生性保守)的理財觀念。

大大說的01神人們收集的持續分紅股票(如1301、2002、2412等),
我也有持續關注,以便尋找好的入手點切入。

至於「用資產滾出資產」才是最快的資產增加(當然也可能是減少)方式,
小弟也知之甚明,不過個性使然,
所以總會以「小心駛得萬年船」的心態去面對自己好不容易、一點一滴存下來的資產。

順道一提,小弟初入投資理財之門年月尚短,
但也觀察到景氣有一定的高低循環(至少台灣如是),
舉股市來講,大概4~5年可能會有一波循環(有低點及高點),
舉房市來說,雖然大台北地區房價持續墊高、爬升,但仍會有進入「房價盤整期」的時候,
所以『持續觀察、慎選進場時機』,
就變成保守理財的我目前的投資方式。

不曉得這樣的觀念是否有誤呢?


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