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央行移出獨立機關後,股市會上二萬點嗎?

smartrader wrote:
罵政府腦殘也許是對的
但是說別人無知就很好笑了...(恕刪)


推你這段話

我覺得有些人沒必要得理不饒人
畢竟發問者的態度也還OK
何必戰來戰去
嫌台灣不夠吵嗎?
從谷底爬起來
meredith wrote:
現在大概每三個月就有一篇,脾氣自然就上來了...(恕刪)


人家有耐心回答
不代表你可以口氣很大

這裡常常會有月經文
沒有必要動氣
你可以選擇不回答
但不要選擇指責對方

說真的
我也不知道外匯存底是什麼
從谷底爬起來
sestolk wrote:
央行如果把美金燒掉才會這樣.
如前幾年把那一元美金賣掉換黃金, 換歐元, 現在可以換不止一元美金回來讓外國人換....(恕刪)


如果前幾年不小心把美金拿去買連動債
現在台灣的金融大概就完蛋了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會說
匯率最需要的就是穩定
把外匯存底拿去做高風險的投資
一但慘賠就會賠上整個國家的金融
而誰 能承擔這樣的責任?


Gercon wrote:
如果前幾年不小心把美金拿去買連動債
現在台灣的金融大概就完蛋了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會說
匯率最需要的就是穩定
把外匯存底拿去做高風險的投資
一但慘賠就會賠上整個國家的金融
而誰 能承擔這樣的責任?


這就是彭總為什麼被稱為6星級總裁,他的興趣居然是用外匯存底幫國家賺錢!!!

大家的好日子有一部份也算是他貢獻的.

smallsea wrote:
大家都被彭懷南騙了 外匯存底早就用掉快300億美金
恕刪)


我看了一下這連結~有點奇怪

彭老說外匯存底可以用,但是要準備好等值得台幣材可以動用,不能無償使用
既然可以有辦法準備好等值得台幣,幹麻還去動用外匯? 不是多此一舉嗎?

我是看了這篇才對外匯稍微有點了解

樓上各位舉的例子好像有點怪怪
外匯簡單說只是個兌換機構

當外匯賣出美金(假設)存入台幣,那表示在市面上流通的美金變多台幣減少
當外匯買入美金,輸出台幣,那市面上流通的美金變少,新台幣變多

應該說外匯是調節貨幣的機構,並不是都不可以賣,當然這必須要有一定的額度太多不好太少也不好

不知道我這樣看對不對?~~
chenghu wrote:
請問央行移出獨立機關...(恕刪)


央行怎麼可以是非獨立機關
chenghu wrote:
我知道外匯存底...(恕刪)


反了反了

外匯存底是已經換成過新台幣了

外幣換台幣的過程, 可不是把拿到的外幣紙鈔銷毀, 然後拿紙漿去印新的新台幣鈔
大砲台 wrote:
彭老說外匯存底可以用,但是要準備好等值得台幣材可以動用,不能無償使用
既然可以有辦法準備好等值得台幣,幹麻還去動用外匯? 不是多此一舉嗎?(恕刪)


我猜彭老的意思是說,要拿中央銀行的外幣去投資 (拿來 *用*) 是可以的… (外幣要怎用?美鈔能買台股嗎?不行,台股只收新台幣… 所以這些外幣要投資,就是得拿出國外,去那些收這些鈔票的市場投資…)

但要動用這些外幣,得要籌夠台幣 (先找錢出來啊),把籌出來的台幣再換成外幣,這些外幣就等於是你的了,自然就可以拿去投資動用… (畢竟這些外幣不是中央銀行的,只是有點像是它代保管的)

---

有點像是我開了間公司,公司帳 跟 個人帳 是要分開的… 現在我自已要買房子,是不能用公司裡的錢拿去付頭期款的… (挪用公款)

隨意挪用的結果,就是以為公司有足夠的現金夠支付債務還是什麼的,突然發現銀行裡不夠錢… (i.e. 本應有足夠的外幣,把新台幣換回外幣,突然發現因被挪用了,而不夠了)

(會挪用的人,都是打一個如意算盤:等賺錢來,再把錢補回來就好… 也沒錯啦,真賺錢,什麼事都沒有… 但要是虧了,事情就大條了… 要是外匯存底被金融海嘯吃掉… 嗯… 大家想想後果吧)

彭老的意思,就是說,要用公司裡的錢,可以,先找同值的抵押品過來換 (以公司的例子來說,可能就是股權啊,機器啊,etc… 個人的東西,拿來公司抵),換了給你,你再拿去用…

---

當然,我對外匯了解不深,也許我上面的解釋有誤,還請指正
15字15字15字15字15字
seth_4 wrote:
其實不會有任何股...(恕刪)


嗯, 基本上外匯存底就是 "已經被動用過後" 的東西

"動用外匯存底" 這個名詞或動作基本上是很正常, 但這邊指的正常動用是
按照正常的結匯程序, 以有對價的換匯的方式來動用.

但目前這邊或政治上在討論的 "動用" 是 "無對價的挪用支用",
這會造成 Double Counting 的問題, 一筆金錢花兩次
如果真的這樣亂來的話, 結果是國家金融信用立即破滅, 而遇到外匯退潮或人民匯出時
當然又要回頭去找新的外匯來還給人家, 沒有那麼好的事說只要你敢用就賺到的

至於正常的外匯存底使用方式, 當然是以控制風險為考量, 平常多少也有在作
但這類資產不是該拿去放大風大浪賺風險報酬的東西

--

如何解釋外匯存底的方式有很多, 央行之前發過個用過很多次的說明稿
回頭找找看, 找到的話再轉上來

不過基本上, 要瞭解這東西的話, 要先從 "什麼是央行" 開始,
再瞭解 "貨幣與貨幣供給機制" 之後, 延伸到 "匯兌交換機制" 的想法
自然會較清楚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東西

不過如果是對之前的央行與本國貨幣供給體系都認知不清的話,
可能就無法有效瞭解這個東西了.

基本上把央行當成 過濾層/轉換層, 任何外國貨幣要進來 (不管是怎麼賺來或較來的)
要進到國內(體系流通), 都要先直接或間接經過央行這層轉換濾網, 把外幣換成本國貨幣
這時, 這些本來的外幣在通過濾網時會釋出當時等值的國內貨幣, 但外幣本身停留在濾網上
這樣的動作來想. 這是換匯的基本機制.

留在濾網上且 "已經交換過變成本國貨幣” 的這些東西, 就是外匯存底.
它是已經被動用過的資產, 它是 "已經變成新台幣" 的東西.

差不多這樣想可能會比較好理解...

如果有人想要無償支用的話, 變成一套薪水花兩次. 中間多產生出來的債務
就要準備到時再自己想辦法回補吧. 這東西不是說你敢花就賺到,
人家來要求你央行還債或履行義務時, 還是要馬上叫出錢來還的.


註: 當然平時這些外匯存底的實質支用面, 也會用在一些低風險的安全處多少賺一些, 但基本上
是不能承擔明顯損失風險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