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Acer_kewei wrote:
最近籌碼有更動的宏...(恕刪)


周末再來更新...還好14-17有撈一些....

最近資金進來又加碼...終於快破百了...

整個持有成本並未上升太多........




今天外資群買了宏碁270張,自營商買了256張,奇怪,大盤漲,外資群買,自營商買,為啥宏碁跌0.15元呢?其實答案就很簡單,就是有人願意用20.45元的價格賣出去,所以接到的人就能以這個價錢買到。


我和大家說宏碁很強,有一些人可能不相信,外資群已經連續賣了台股14天了,共賣了800.6億,自營商賣了142.7億,投信賣了72.9億,三大法人這14個交易日總共賣了台股1016億。那三大法人這14個交易日賣了多少宏碁?答案是買了176張,外資群買了996張,投信賣51張,自營商賣了769張,我和大家說過,大盤行情不好時,外資群在台灣回收資金,不論多看好一檔股票的主力或是外資群,一定都傾向用防守代替攻擊。




短線怎麼判斷宏碁價格安不安全?值不值得買進?其實不是很簡單嗎?宏碁開完第三季財報後,那些主力或專業的外資群願意以多少的價格買進,他們怖的均價在哪,如果你選擇了這些價格,等於就是專業的投資機構幫你背書了不是嗎?那怎麼看得出來外資群會不會買或是會不會賣?也看得出來吧,外資群和我一樣,進出一定會有依據,我和外資群絕對不會憑感覺的,我相信很多人都憑感覺,但是我和外資群絕對不會憑感覺的。對我來說,我的立足點在宏碁的基本面,這是我的保命符,最終會直接影響我這筆投資成功還是失敗,所以我的怖局一定是依據財報好壞,那第三季財報開完了嗎?應該開完了吧,那結果好不好?沒錯吧,是好的吧,所以外資群就一直買進,不會有啥問題的。在下一季財報開之前還有什麼能當依據?沒錯啦,月營收,那10月營收好不好?創今年新高,所以應該是好吧,所以囉,外資群是不是一直買,持續買。接下來咧?能當依據的是什麼?沒錯,就是11月營收,結果好不好?很好吧,創17個月新高,也創今年新高,所以外資群買不買?現在看了三天,外資群天天買吧,雖然買的不多,但在外資群賣超台股幾百億的情況下外資群還在買宏碁,看得出來外資群買或賣還是會有依據吧。

上面的依據都有了,接下來我們追蹤外資群的成本,成本如下,買最多的台灣摩根士成本20.53元,剩下的大概也都是在月線附近,接下來有趣了,各位覺得外資群買股票是來幹嘛的?賠錢的?外資群買股票時不會想賺錢?不可能吧,打死我我也不相信外資買股票是為了做善事的,外資的成本都在月線了,結果宏碁的營收表現也很好,到底有什麼理由讓你不敢在月線以下下單?到底有什麼理由會讓你想在月線下下單賣出,如果你想不通這件事,你一輩子都僅能憑感覺的下單,而且每天殺進殺出,你無法了解怖局的真諦,你無法站在外資群的角度想事情,你進出沒有一套標準,所以你賺錢的方法絕對不會持續,這一次你憑感覺賺錢,也許是狗屎運好,下一次也許你就賠錢了,如果你的操作是有一套標準的,有一套依據的,這一次賺錢,下一次會賺錢的機率也是很大的,因為你有依據,你不是憑感覺。股市中打的就是資訊戰,你得到的資訊應該是要當做你進出的依據,不然你得到的這些資訊沒有當做你進出的依據,你和那一些矇著眼瞎買的散戶有啥兩樣?憑什麼你要賺錢,而別人要賠錢給你?如果你沒有辨法最大化你的優勢,你最終一定會賠錢的,我們每天收集到的資訊不是沒有用的,這是你進出最大依據,是你最大的利器,是你贏別人基礎,要別人乖乖的把錢送你,你一定要有資訊,你得到資訊後,千萬不要再憑自已的感覺進出,不然天仙難救。



版友提問: 之前你說投資歸投資不會算到營業成本或營業費用,這算投資,請問投資新創產業資金是從何而來?營業淨利- 投資資金=9億多是這樣算嗎?財報看的到嗎?


ans: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給你聽,如果你開果汁店,總資產1000萬,現金500萬,設備500萬,股東權益應該也是1000萬,今天你投資上游的水果商為了保障水果來源,你投資了100萬,那錢要從哪來?沒錯吧,從你的現金流100萬出去,那你的總資產會變900萬嗎?當然不會,你投資了上游水果商,取得價值100萬的股權,所以你的總資產就會變成現金400萬,100萬上遊水果商的股票,500萬的設備,總資產還是1000萬。和你這個月營收賣了幾杯果汁,賺了多少錢,毛利率,營利率完全不會有任何關係。


如果專業一點來說就是資產負債表上的
1、備供出售金融商品-非流動(如宏碁持有的佳世達,大聯大,緯創…等股票的總價值),約49.41億
2、採取權益法之投資(如starbreez和宏碁的vr,新創產業,非百之之一百持有的),現在約5.45億

當你取得這類的投資時,就是從資產負債中的現金流拿錢出去,但是你拿出1億投資,並不代表這1億就消失了,所以資產負債的資產是不龍的,現金少1億,多了1億的股票或是投資子公司。








那我們常常說,新創子公司還在賠錢,未來這新創賺錢後,宏碁本業會賺更多,就是下面看到100%持有的公司,這些公司賺賠,直接就是算進宏碁毛利率及營業率,上面那些關聯企業因為不是百分之百,所以用權益法認列,會算在業外的"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這一頁,這就和毛利率、營利率無關。





Acer_kewei wrote:
今天外資群買了宏碁270...就是下面看到100%持有的公司,這些公司賺賠,直接就是算進宏碁毛利率及營業率,上面那些關聯企業因為不是百分之百,所以用權益法認列,會算在業外的"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這一頁,這就和毛利率、營利率無關。


A大您好,不是來踢館。只是路過,剛好看到這段覺得怪怪的,善意提醒。持股25%以上有控制權就可編合併報表了,若用嚴格定義51%以上也就編合併報表,不用到100%吧。
編合併報表母子公司間交易必須沖銷,故會影響毛利率。

Acer_kewei wrote:
看一下這一個月的融資增加狀況,總共增加了9542張,融券增加了2552張,可以注意一下,宏碁開出第三季亮眼財報後11/10,11/13兩天融資就增加了9463張,股價到19.15, 結果11/14,11/15兩天融資出掉9478張,宏碁股價還在19.5元,試想一下,融資連兩天,一天少四仟多張,宏碁不跌反漲,就知道宏碁應該還會再漲,所以11/16日融資再度大增12938張,宏碁站上21.25元,接下來一路的波動,最終還是剩下11/10,11/13這兩天多出來的融資9463張,從12/7,12/8日兩天,宏碁跌到20元以下,那兩天融資少不到1仟張,大概可以看出來,11/10,11/13這兩天增加的融資應該是屬於很硬的融資,不會過度的殺低,這算是聰明的融資。也有可能是主力融資。


A 大,您在 #4869 有提到主力融資吃了九千多張宏碁股票,小弟想問主力不用現股而用融資方式買,

這個是基於什麼樣理由呢 ? 有知道原因的碁友可以幫忙說明嗎?

英英間LKK wrote:
A大您好,不是來踢...(恕刪)


感謝提醒~~

今天外資群買了宏碁270...就是下面看到100%持有的公司,這些公司賺賠,直接就是算進宏碁毛利率及營業率,上面那些關聯企業因為不是百分之百,所以用權益法認列,會算在業外的"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這一頁,這就和毛利率、營利率無關。


上面那段話沒有錯,只是不夠嚴謹,我應該這樣說,在上圖是標子母公司的不論是股權多少,宏碁有實質控制能力的,都會影響毛利率、營率。上圖中合資及聯屬的宏碁沒有實質控制權的,都算是業外投資,這樣就行了。感謝提醒~~



為避免版友搞混,宏碁投資宏星及建碁的錢,不會算進營業成本及營業費用,也不會是從稅後利值扣掉,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不會影響毛利率及營利率,上面那面大大是以會計的角度出發,比較嚴謹一些,會計上這樣看也是合理,有實質控制權的話,不論持有幾%,那都是算子公司,編財報時要編進財報中,影響毛利率、營利率,因為母公司有實質控制該子公司的權利,所以當然子公司經營的成效也要算進母公司,而沒有控制的合資及投資子公司,因為公司沒有實質的控制能力,所以經營好壞和母公司沒有關係,如果算進母公司的毛利率、營利率,這樣會有失偏準確。

看了這串討論一陣子了
發現在籌碼面宏碁似乎不錯 可是股價遲遲未往上攻
那宏碁應該在哪時候發動攻勢才好呢?
hawkerchang wrote:
A 大,您在 #4869...(恕刪)


你有1000萬,但想要玩2500萬,你就會用融資了啊~~~主力只是通稱,講白點就是有多一些錢的人,很看好,所以開了槓桿去買,也不一定是一個人,也許是很多人,有一些雞友開了融資買,自已三個月、半年後有信心能還,他也是主力融資戶呀,有更狠的丙種的有2000萬資金開到1億元,不過這種都是屬於短線炒股~~


######################################################
韓森man=>

ans:既然知道籌碼面不錯,你何必在乎什麼時候發動呢?放久了,遲早有一天會發動,而發動的時候你在裡面,這樣不就得了~何必知道什麼候會發動~像我不知道啥時會發動,我就抱兩年,沒想到不到一年就發動好幾波了,我不用知道啥時發動,不是一樣賺的很高興~
請問acer大大 為什麼外資成本約在20初,當時推薦我們買在14-16元,後來,漲到21元,這16-20元外資都沒買嗎?還是有另外特定人士把宏碁往上拉。

陳正賢 wrote:
請問acer大大 ...(恕刪)


外資群的成本20.5~20.8元,是指宏碁開完第三季財報後外資群對宏碁買入的均價,試想,你對一家公司的估價該怎麼估?沒錯吧,應該是看最新的基本面去估吧,如果我現在算外資群今年的成本及這三年的成本或這五年的成本,那你怎麼去追蹤外資群對第三季宏碁財報的認同度到哪,籌碼追蹤本來就是屬於短線看出外資群的心態,對目前這一季的基本面買單的程度,所以我一直都是用第三季宏碁開完財報後外資群的均價在推測外資群的心態。

如果你用一年的外資群成本來看,那均價一定就是在年線附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目前宏碁優化的程度到哪,和第三季財報開出來之前無關吧,用年線均價去推測外資的心態,根本會看不出來最近外資群的心態。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