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台積電(2330)值得再看三年

locuscc wrote:
當初宏達電有什麼技術(恕刪)

宏達電當初的整合能力、UI介面,確實領先業界2~3年,
而且,不是從安卓開始....是WIN CE....
但真的就是受制於GOOGLE,就這樣吧!!!

不同點是,晶圓代工這行,如果用錢就可以解決!?
那韓國、左岸應該不會手軟,只接用錢砸出來
(看看蝗蟲人,今年多邱!!!浴火重生不死鳥,走路橫著走...這還是2~3線廠)
所以樓主說明「值得看三年」。所以看第一篇發文,立即行動,
那2330成本水位,保守可以看5~6年

個人覺得,唯一的不穩定因子,就是崩盤,
2020年新冠病毒...是死越多人,股票漲越多...這事背離很多分析師的想法,看看那精美的SP500
2021年,疫苗出現...會不會狀況越好,分析師反而地上眼鏡掉滿地???不知道?
但是,如果2330不好,台股、台股ETF應該都不好受的。

傷敵一萬,自損八千 。
散戶持股有限,切肉削骨...會內傷的...
大頭祥 wrote:
宏達電當初的整合能力、UI介面,確實領先業界2~3年,
而且,不是從安卓開始....是WIN CE....
但真的就是受制於GOOGLE,就這樣吧!!!

這些東西並不是什麼領先世界的獨門技術,並沒有建立起高門檻的障礙。宏達電只能算是個先行者,當別人也開始做的時候,市場優勢就沒了。

這有點像當年威盛的晶片組大賣,並不是他的技術真的領先業界,只是因為 Intel 做了錯誤的決策,晶片組決定只支援 Rambus 記憶體。當別人回神過來,修正策略時,威盛的優勢就不見了。

這跟 tsmc 的製程技術領先其他公司,是截然不同的情況。
locuscc wrote:
宏達電只能算是個先行者,當別人也開始做的時候,市場優勢就沒了。

宏達電這部分的評論是對的
但威盛的評論不完全正確,
當年486時代剛好是cache記憶體變革的年代,從386的外部SRAM移到晶片組裡,
威盛的cache處理確實是最好的,不僅有write back,深度也最多,所以效能最好,
不然也不會超越聯電集團的SiS和宏碁集團的ALi,成為當年台灣晶片組的一哥,甚至短暫領先Intel,
威盛陳文琦除了擁有IC設計猛將,聯考狀元林子牧當副手外,還從全球網羅了多位PC業界名人當總經理特助,
後來又併購Cyrix和S3,氣勢極旺,大有從晶片組跨入微處理器和顯示晶片,一統PC江山的企圖。
可惜後來Intel在全球祭出法律戰,主機板廠商被迫選邊站,這才結束了股王威盛傳奇

宏達電的崛起除了掌握到市場先機外,也多少受到威盛當年的餘暉庇蔭。

但台G張董30年苦心築起的高牆深溝可不是可以輕易跨越的障礙
mbljeff wrote:
台積電變環積電後
台灣半導体本土製程技術會降級為二線
研發與一線製程會被迫移往美日

不會,主要的研發跟最先進製程的廠還是會留在台灣。除了台灣的成本效益較佳之外,這還牽涉到國家安全層次的戰略問題,政府不會輕易放行的。

除了一般的商用晶片之外,美國有許多軍事晶片也用了 tsmc 做的產品,例如用在 F-35 跟飛彈裡的 Xilinx 晶片,這大概也是 tsmc 去美國設晶圓廠的原因之一。但是研發跟最先進製程的廠還是會留在台灣,這樣才能發揮比較好的「護國神山」效應。
locuscc wrote:
但是研發跟最先進製程的廠還是會留在台灣,這樣才能發揮比較好的「護國神山」效應。


原因只有一個
製程拚速度
是勞力密集的高科技產業
只有台灣人才會這麼認命的操~

Intel在美國的薪資也不高
在美國要請得起工程師賣命的操
年薪都是40~50萬美金
Google與Apple出得起這種價錢

半導體製程研發就算在美國也沒有這種行情...
健人就是腳勤
advtoolman wrote:
宏達電比別人早推出 Android 智慧手機,因手機熱賣,2011 年股價一度衝上 1300 元。
但之後公司營運狀況惡化,市場也很快的被蘋果、三星、聯想、中興、華為...瓜分!

請教你宏達電這樣是稱得上技術無人能敵、領先世界嗎?!
你雖然看衰台積電也不用這樣亂兜吧!


你如果再2010年看宏達電 確實是技術無人能敵、領先世界
科技業未來的事情 誰曉得
KingDavid520 wrote:
宏達電這部分的評論是對的
但威盛的評論不完全正確,
當年486時代剛好是cache記憶體變革的年代,從386的外部SRAM移到晶片組裡,
威盛的cache處理確實是最好的,不僅有write back,深度也最多,所以效能最好,
不然也不會超越聯電集團的SiS和宏碁集團的ALi,成為當年台灣晶片組的一哥,甚至短暫領先Intel

技術層次而言,這些並不是多困難的東西,並不足以形成技術上的障礙,即使一時有短暫的優勢,也很容易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locuscc wrote:
這些東西並不是什麼領先世界的獨門技術,並沒有建立起高門檻的障礙。宏達電只能算是個先行者,當別人也開始做的時候,市場優勢就沒了。

這有點像當年威盛的晶片組大賣,並不是他的技術真的領先業界,只是因為 Intel 做了錯誤的決策,晶片組決定只支援 Rambus 記憶體。當別人回神過來,修正策略時,威盛的優勢就不見了。

這跟 tsmc 的製程技術領先其他公司,是截然不同的情況。


說到製程技術 INTEL其實早就超過tsmc了

人家用7奈米可以贏tsmc的5奈米

只是INTEL的產能不足 這樣看起來tsmc也只是先行者罷了 只是INTEL自己的廠房不足

更別說代工這一款沒有品牌加持 未來INTEL的產能上來 gg隨時都可以被換掉
locuscc wrote:
技術層次而言,這些並(恕刪)

也是,所以聯發科蔡明介才說IC設計就是一代拳王而已,很快就被取代了
而TSMC經年累月淬鍊出來的高深門檻,就不是隨便喊喊就可以跨越的
goet0 wrote:
說到製程技術 INTEL其實早就超過tsmc了
人家用7奈米可以贏tsmc的5奈米
只是INTEL的產能不足 這樣看起來tsmc也只是先行者罷了 只是INTEL自己的廠房不足

Intel 製程技術早就超過 tsmc,只是產能不足而已?

雖然不同公司的製程不能直接用幾奈米來比較,但是根據報導,Intel 的 7nm 要到 2023 才量產,而 tsmc 的 5nm 已量產,3nm 今年試產,預計 2022 年量產。

其實以前 Intel 根本不把台積電跟三星放在眼裡,但是從七年前的 14nm 製程就已經開始出現嚴重的 delay 問題了,這是最早的轉折點,而且這個團隊的 leader 也因此人頭落地。

當新世代的製程無法依講好的時間開發出來,搭配的各產品線 design teams 馬上就有麻煩,尤其是重中之重的 CPU,而且也嚴重影響到下一代製程的開發時程與人力配置,造成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 1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