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IET-KY (4971) (英特磊):世界唯二的MBE高端磊晶廠

Apple全力發展SWIR,2023年暖身,2024年開始迎接磷化銦光電子黃金十年?
Apple發展SWIR路徑:
iPhone:Proximity Sensor(i14、i15)→under glass OLED Face ID(i16?)→under glass OLED Touch ID(i16 or i17?)
XR:Apple MR眼球追蹤sensor會先用GaAs方案(23Q3),下一代AR可能才會導入SWIR(24年)
Watch:血糖偵測Apple Watch series 10(2024)或Apple Watch Series 11(2025)







Talmud881

i16要把動態島拿掉,實現真正的全屏,就必須把3D Sensing放在OLED面板下,加上PS,至少要有2組SWIR(Tx+Rx),Rx可能用SiGe取代InGaP

2023-03-16 21:27
asiguo
asiguo 樓主

所以Apple在找磊晶廠開發1300nm的DN-VCSEL InP EEL目前成熟但可能只是過渡 更多應用有機會在DN-VCSEL上實現

2023-03-23 13:21
Talmud881 wrote:
Apple全力發展SWIR...(恕刪)


今天法說的重點,全部媒體新聞都沒提到,是公司可以獲得晶片法案的補助,未來的資本支出將有30-40%可以獲得現金補助跟退稅。對公司接下去的投資將有很大的幫助。
Talmud881

三廠已經在規劃興建了,預計年底發包,這背後代表什麼意義呢?

2023-03-24 10:14
shilikun

三廠應該就在二廠旁邊吧?之前就發現二廠剛蓋好時,旁邊就整了一塊長方形的空地。

2023-03-24 13:20
公司接下去會有建廠、改裝機台、自製機台等大幅增加產能的計畫,過往一年資本支出大概不超過300萬美金,但這次法說,財務長說未來幾年資本支出會提高至300-400萬美金支出,高總則補充說因為晶片法案有機會補貼30-40%,因此整體金額再增加個30%是有可能的,可估計約為「每年400至600萬美金」的資本支出。

財務方面,目前公司流動現金+定存約有860萬美元,每年營業現金流約為660萬美元,理論上可以靠自身的現金儲備及現金流支應未來數年的資本支出(400-600萬),並定期拿回晶片法案的現金補貼及退稅,除非擴廠金額超乎預期的龐大,否則幾乎看不到增資向股東拿錢的必要性。

未來三年,每年400-600萬的資本支出,代表著資產端將以每年10-15%的增長率增加,若公司能維持目前8-10%的ROA資產回報率,或是因為機台增多,經營調度上更有彈性,則效率將進一步提高,資產報酬率ROA有機會往10-15%移動,則未來3年「每股獲利」將以每年10-30%的速度增長。
Talmud881

賣一台翻新MBE機台可賺120~150萬毛利,公司預計賣2-3台,2024年陸續認列收入

2023-03-30 5:03
asiguo
asiguo 樓主

我覺得機台生意就是一個nice to have。公司主要還是希望磊晶片生意增長。

2023-03-30 20:29
asiguo wrote:
公司接下去會有建廠、...(恕刪)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7068630

台灣、美國雙重課稅的問題,很快會獲得解決。作為投資美國公司的台灣投資人,我們將會受惠。

asiguo
asiguo 樓主

我已反應過。您也可寫信給公司,股東會也可到場直接跟董事們溝通。投資人關係: investors@intelliepi.com聯絡人: 王維寧 Tel: (02) 2837-1206

2023-04-01 12:13
asiguo
asiguo 樓主

我私以為公司的董事很多都很沒用,跟橡皮圖章沒兩樣,如果有大股東想提名更高明的人替換某些董事,我會支持。

2023-04-01 12:15


法說提的分享一下,現在是技術有了端看買單哪個。
Talmud881

i14 pro/pro max的proximity sensor是用I1300nm的nP EEL,但出現bug,加上節省成本考量,i15改為940nm的GaAs,很雞肋,不吃也罷

2023-04-24 21:42
asiguo
asiguo 樓主

有這件事? 請問消息來源? 謝謝

2023-04-25 10:18
20230426聯亞法說_永豐投顧
1. 1Q23營收差很多,跟當初預期差很多,十幾年來第一次季度出現虧損。
2. 營收低於預期主因美系手機相關消費性產品訂單不如預期。GM 17%,偏低主因營收大幅降低、1月營收僅有1億上下,當月PD產品佔40%左右,導致GM非常低,拉低平均。
3. 1Q23營收組成: telecom 55~60%,datacom 25~30%,消費/工業/其他10~15%。
4. 1Q23營收組成: 10G LD ~25%,25G LD 5~7%,矽光~20%,PD/APD 28~32% (以telecom、datacom為主)。
5. 中國telecom展望比先前好很多,現在最不確定的是消費性訂單。
6. 目標2Q23營收1Q23與3Q21之間的水準 (3.27~3.82億元)。
7. 矽光主要客戶大型網路公司1月開始量產800G,等同使用2組400G,每個transceiver對laser chip需求會增加一倍,既有400G產品也會繼續出貨。接下來幾個季度都能成長15~20%QoQ (3Q23比2Q23也能成長15~20%QoQ)。
8. 有與美國和日本客戶合作開發GaAs和InP設計產品。中國客戶已經排程設計量產。美國和日本客戶預計2H25~1H26量產。
9. 傳聞今年更改手機設計,跟美系客戶確認後,客戶說有進一步消息和訂單預估會通知公司。AR眼鏡、耳機沒聽到有改規格。手機接收端、背面發射雷射端開發加總的營收會比現在sensor應用有倍數以上成長。
10. 中國5G訂單,10G、25G的展望? 目前telecom應用以10G為主,25G主要用在中國當地data center。這1、2個月有看到配合當地政府上台,有配合當地政府基礎建設的支出,所以2H23 telecom相關公司較有信心。
11. 2Q23展望為營收在1Q23與3Q21之間? 落差比較大是因為消費性產品,客戶說還在消化庫存。
12. 每季成長15~20%,這樣今年沒有一季營收會超過6億元,過去有點少見? 每季成長15~20%這是指矽光最大客戶的出貨金額。
13. 2H23展望? 能見度還不高,確定量產時程是矽光、LiDAR、telecom。
14. 2Q23消費性訂單不確定性高,營收若落在guidance範圍內,2Q23的GM是否還是有壓力? GM還是有壓,不過2、3月,尤其3月,10G/25G的產品出貨有增加,當月GM有較大回升。2Q23的消費性占比會比較低,10G/25G占比較高,即便是同樣營收水準,GM也能改善,因為產品組合較佳。
15. 2Q23的GM相較3Q21還是有距離? 是,現在消費性還是相對高一點。
16. 消費性產品目前在手機應用的後續訂單不確定,下一代無論是face id、dToF (3D直接飛時測距) 的參與,營收不會在今年? 都是2024年以後才會量產的專案。
17. 過去run rate正常都是1.8~2億元/月水準,2H23有機會回到正常? 過去3~5年的營收單月有1.8~2億元,但是產品組合差很多,2020年有70%來自5G telecom相關產品,2022年消費性產品佔約40%營收,所以同樣水準營收,獲利表現有差。1H23需求較差,因為各需求的銜接不順,消費性突然大幅減少,telecom比去年有恢復,但沒辦法在3、4月馬上補回,2Q23、3Q23會逐漸補回。
18. 今年CAPEX會凍結? 採購MOCVD機台是前段,過去兩年做很多,今年還有3台機台會完成驗證並加入生產。前段產能目前已經足夠。接下來要做消費性相關,face id、背面dToF等,如果確定訂單後還是要採購相關設備以因應客戶需求。後段產能會落後前段1~2年,今年CAPEX會是以後段相關設備、固定升級與維護為主。
19. 今年折舊展望? 去年4.7~4.8億元,今年也差不多,正負3~5%。
20. 蘋果磊晶片傳說由IQE拿下? 有NDA,沒辦法對單一客戶評論。
21. OPEX計畫? 跟著營收浮動,節省OPEX持續在做。
22. 除了矽光datacom以外,逐季狀況怎麼看? 矽光主要客戶應用是在AI相關服務,需求才比預期強。一般商業用、中國地區的data center目前沒有強烈需求,跟年初預期一樣。
23. 年初提到營收占比目標,看消費性占比40~50%,這個看法有變? 有,因為消費性產品今年不確定性很高。Telecom維持成長不錯。Datacom看到大型科技公司減少CAPEX,不過現在看到主要客戶的需求遠比當初預期好。
24. Telecom部分,逐季想法,跟去年比起來? 目前聽到供應鏈狀況是電信商到設備商都把訂單準備好,等待新的政府政策提出就開始下單,以市場氛圍來看,政府政策不明確以前,客戶就不會提預估數量。10G/25G占公司營收之前約15~20%,比2020/2021年這種占比50%以上有很大差距。3月份10G/25G產品已經占30~40%營收,從供應鏈消息來看,這個占比以上可以維持。
25. Innolight說400G/800G進度不錯,公司認為800G是否有必要,datacom營收成長是來自800G? 主要是800G。1組800G等於2組400G。公司這個客戶原本就在新技術和新規格採用很積極,增加800G使用不代表整個市場800G需求會大幅增加,預期其他數據中心客戶仍以400G為主。800G是否矽光有更大優勢,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數據中心面積越來越大,矽光最大好處是一般雷射隨著傳輸速度越快,功率 (power) 越小,也代表傳輸距離越短,所以800G以上如果要傳輸1km甚至2km以上,矽光會是最好的設計。現在客戶對傳輸的要求想像是要傳統DMP、EML雷射的20倍傳送功率,所以未來傳統雷射會越來越弱。CPO,可以看到server代工廠、美國IC設計公司積極推廣,要發展CPO看起來用矽光是最佳解決方案。
26. 現在機台總數30台,有3台認證中。
27. Face id、dToF進來後,會增加機台,現在run rate不高,這些機台共用性很差嗎? 30台機檯裡面有60%是小型舊機台,生產6”、8” wafer沒有經濟效益,10幾年前已經折舊完畢,不適合用在大型基板生產。如果往後手機正面、背面訂單都收到,現在公司大型的機台也無法支應訂單,所以得買新設備。
28. 公司設備3年折舊,dToF和face id,用什麼? 用GaAs,波長不同。dToF希望傳輸距離能增加,才能用在AR應用,技術要求高,公司合作的客戶是日本客戶,他們有其他產品可以整合成模組。所以品牌廠決定主要和日本廠合作。
29. CPO技術,NVIDIA、AMD、Broadcom都想進入,用的晶片和公司合作的美系IDM差在哪,laser chip? 雷射晶片差距不大,矽光、傳統雷射都用差不多晶片,所以不管有沒有用CPO對公司影響不大,需要的chip數量和規格變化不大。唯一變化是雷射晶片性能要增加,也是公司一直在做的事情。發展CPO的除了提到的,server代工廠、主要transceiver模組廠,也都有相關準備。
30. 400G/800G雷射chip是用25G還是50G PAM4這種? 矽光跟DMP或EML不同,後者是用Driver IC讓他開開關關產生訊號,矽光則是用發光功率很強的強力雷射持續發光,用一個東西去擋那個光來達到開開關關的效果,單一矽光現在跑的速度是50G,不過modulation調製方式跟傳統的不同。
31. Face id和ToF都用InP,還是用GaAs? 兩個都是用GaAs,波長和現在看到的ToF不同,主要是為了能讓FaceID 模組能放到玻璃基板下面。
32. dToF和face id用甚麼材料,LD、PD都有? dToF用CMOS接收,拿到訂單是LD。Face id需要特別設計,公司有專利,所以拿到訂單機會大,這塊可能拿到PD。
33. AI趨勢下,datacenter傳輸速率會提高,也提到CPO,公司在CPO的商業模式是甚麼,公司是出P IC、fiber array還是整個模組? 公司是賣laser chip,你說的那是客戶做的東西。現在公司矽光客戶有兩種,1) 使用者,數據中心擁有者,他們去開發模組技術,採購公司雷射晶片,指定模組廠把收發器做好後讓他們用,現在公司最大矽光客戶就是這樣。2) 網路設備廠,很多switch和server,最終要賣到數據中心公司,現在公司看到數據中心對於CPO保持強烈觀望態度,因為對於技術成熟度沒把握,但對於網路設備廠來說很積極,400G收發器有800~1,000美金,一個設備會外接32~64個收發器,CPO是把收發器放到設備裡面,所以利潤會很好,不過最終買單的這些客戶並不興奮,要時間確認他的穩定性。CPO耗電可以減少很多,但是就算不採用CPO,耗電性目前也有大幅改善了。
34. 目前處於PAM4、CPO,技術上各有擁護者? 對,不過PAM4或CPO對一般雷射公司來說差別不大,因為都是提供雷射晶片。
35. 這兩個技術性價比? CPO貴到無法比較,現在還很初期。很多配合的零組件都尚未量產,初期一兩年的成本會非常高。
36. 未來客戶手機規格可能會改變,假設手機改成SWIR (短波紅外線,0.9~1.7um),公司技術都有? 已經不是用short-wave infrared,因為沒辦法穿透基板,但是公司有相關技術。
37. 今年美系新機訂單,最晚何時準備? 今年1月有交產品,最短周期是3~4個月,客戶說現在他們還有足夠磊晶片,公司產品已經過認證,學習曲線也都走完,所以隨時可以出貨。
38. 聯亞出的是雷射器的磊晶片? 客戶有後段製程能力的是出磊晶片,如果是模組廠採購,公司有配合其他公司,公司完成90%以後,由他做切割和測試,賣給客戶是完整的雷射晶片。
39. AI是否會加速800G滲透速度? 對於大型data center公司來說,他們做CAPEX考慮是相關的,比如做AI要更高速的CPU、GPU,不太可能在現有的data center做大幅改造,會在新的data center來做相關功能,現在新的資料中心主幹會用800G了。
40. 800G開始矽光會比DFB和EML會有優勢,對公司影響? 公司是最早開始相關產品線的公司,所以對公司是好事,公司佔美國最大網路公司的產品市佔率有80~90%。DFB部分,資料中心是美系IDM廠商的天下,公司在telecom比較有地位。
41. Face id的PD是和日本廠商合作? Face id是直接和手機廠合作,供應商不同。
42. 磊晶同業IQE有用同業機台開發,波長1300um,用DN-VCSEL,公司有涉獵? 1300um這個應用應該已經廢除了。
asiguo
asiguo 樓主

我昨天聽整場,這公司自己也拿不到消費性產品了,整體營運這幾年窮途末路一直往下走,外資分析師朋友都在說沒甚麼救了。所以關於他們說的蘋果的事情有時候也是聽聽就好,自己對訂單都沒把握了何況是別人的研發項目。

2023-04-27 18:50
asiguo
asiguo 樓主

聯亞法說一直都很搞笑,分析師都圍繞著交換器跟矽光在問,管理層也很愛講上游交換器技術,但大家都忘了聯亞就是個epi廠,既不做製程也不做網通IC,談那麼多下游高端技術都跟聯亞沒關係,不知道法說幹嘛花時間談

2023-04-27 18:52
節錄最後一段

里契呼應指出,美台租稅協定將能降低不必要雙重課稅、避免逃稅,並移除雙邊貿易障礙。他說,在台灣面臨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侵略與脅迫之際,強化美台經濟關係不僅符合美國利益,也更加重要。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5050009.aspx

終於授權了!
shilikun

今年應該來不及進行協商簽署✍️。看明年了。

2023-05-12 15:59
夏天清彿的風

這沒鳥用..還是要繳30%美國稅.比起歹丸股票繳的零頭稅率.完全沒競爭力.只能偶爾炒高後賣掉賺價差..來回跑.沒有長期投資的價值.玩玩就好.這種(在台灣)沒競爭利基買賣的股票.跟他談感情.會被它害屎的

2023-05-17 9:57
2023 Q1 公司合計營收 147,904,000 元,平均每月4900萬,稅後淨利30萬,EPS 0.01。

公司因為產品組合變差,毛利率下降,損益兩平點提升至4900萬。

Q2第一個月,也就是4月營收開出來3300萬,估計單月虧損1600萬,EPS為-0.43元。

關注法說會是否提到H2訂單有明確增加的趨勢。
shilikun

記得上次法說有提到,較去年略增或持平(因為去年下半年太好了)

2023-05-12 20:33
csch

那怎可能不用下修難度太高了

2023-05-13 17:59
希望股價能再跌回32元...
來回盧個幾次...看買進成本能否可以達到-100%
Talmud881

扛營收主力的Keysight InP HBT(去年上半年一度占5成營收)持續低迷,GaN主要在明年貢獻,靠GaSb和APD撐起不容易,下半年平均月營收能有5~6000萬已經阿彌陀佛了

2023-05-15 11:18
夏天清彿的風

今年扛獲利主力的或許會落在6吋砷化鎵長紅外磊晶上(用於夜視對比f35用量算萬倍擴增吧)有這種超高毛利.才能打腫臉充胖子讓今年爆賺4.5元以上.再創歷史新高(小高縮今年砷化鎵對比去年營收佔比會明顯增加)

2023-05-16 10:04
好吧..幫小白兔們用最精簡文字整理最新英特磊iet-ky(4971)法說懶人包.
1.當下94今年全年營收谷底.(冏rz..)
2.小高嘴硬絕不調降今年財測.計算下來Q3-EPS要再創歷史新高百倍跳增達到2.5元Q4也要有2元以上.
(他縮因為看到未來.所以有信心敢醬講)
3.因應目前銻化鎵產能滿載供不應求-美英法亞(可能是日本跟韓國.台灣雖有供貨但並沒供國防部)以色列5個以上國家軍工需求和6G手機.(客戶要求每月要有上萬片2次生長氮化鎵晶圓交付)大爆發.要大幅擴廠.並研發12吋/8吋可共用切換的氮化鎵生長機台
(鐵了心要跟美國政府拿錢/和台積電爭奪半導體獎勵計畫扒一層/國防部各部門研發補助再扒一層皮)
4.結束(過幾天再公布我又被騙買了幾元股價)
夏天清彿的風

不用運乃運去喔.美國也有三五族晶圓代工廠.目前也是氮化鎵6/8吋長晶領先國家.+上MBE自製8吋機台產能今年確定開出.小高承諾今年2生氮化鎵將擴增3倍以上產能.

2023-05-16 19:34
夏天清彿的風

結果偶買了55.1元(隔一個交易日馬上被套).54.1元再度搜刮.股價還沒觸及AI生成模型判讀價.偶還不買爆它

2023-06-10 21:05
  • 5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