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

關於員工分紅的文章,請集中在此討論

John.KK wrote:

其實最後的問題就是:

台灣大部分的工程師真的是人才嗎?

如果大家都是人才,為什麼脫離不了代工的命運?
...(恕刪)


就是整體環境與產業結構的問題!

台灣的公司有幾家是知名大公司,研發經費有十幾億美金?

然後可以try幾個十年的研發燒掉十數億美金然後可以失敗個一兩個還不傷元氣?

若有一兩個專案成功可以吃遍全世界?

這種大投資還要擔心景氣的問題,光通訊業有幾家燒了billion的美金做出產品但市場沒了所以垮掉了!

最誇張的就是美國軍火業!

研發最新一代戰機還要分兩個group來競爭,那注定有一個goup的幾十億美金要泡湯!

記得TI的DLP投影機也是十幾年十數億的研發才有今日的成果!

美國的高工資就不能像台灣做me too的產品!

Me too的產品看到技術成熟才投入,當然只有代工的份!

不做me too的產品要有fundermental research的能力,自創規格與專利,這些都要大資本氣夠長,台灣有幾家公司有能力?

小弟台美的產業界學界都待過,有點知道台美的差異,台美兩岸的華人學者很多,若這些在美很有名的華人學者放到台灣大概也不會有驚天動地的成果!

美國的頂尖名校只做別人做不到的,或別人做不好的,靠著名校的招牌就可以爭取數十億美金的經費,然後良性循環!

所以能爭取到最好的人才給最好的薪資!

台灣人不比美國人笨,只是台灣這種環境目前還很難有像美國的研發環境與實力!

既然沒有美國人的環境,工業後進國就必須一步一步的慢慢追!還要擔心老板easy money賺習慣了,靠工程師爆肝就行了,就懶得產業升級!不然什麼都放到大陸去cost down不想台灣這邊要如何規劃未來的競爭力!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台灣人不比美國人笨,只是台灣這種環境目前還很難有像美國的研發環境與實力!(恕刪)


請教一下,沒有研發經費的台灣工程師,

是thinker 還是 doer,

如果沒有研發經費,不是做研發,而是維護機器或其他較不用腦的工作,

那薪資自然不能跟其他國家比較(雖然都是"工程師"),

因為美國工程師做研發,台灣工程師做代工,

如此可否解釋台灣工程師薪資低的原因?



John.KK wrote:

請教一下,沒有研發經費的台灣工程師,

是thinker 還是 doer,

如果沒有研發經費,不是做研發,而是維護機器或其他較不用腦的工作,

那薪資自然不能跟其他國家比較(雖然都是"工程師"),

因為美國工程師做研發,台灣工程師做代工,

如此可否解釋台灣工程師薪資低的原因?
...(恕刪)


所謂研發,英文是Research & Development,那台灣應是重後者,而美國應是重前者吧!

在台灣所謂的研發在美國人眼中應是Development!

若台灣會做的,那還請美國當地工程師幹嘛?

還有各地所得不同,要在美國請工程師就要付當地的薪水,若台灣工程師也可以做,那幹嘛請美國工程師?

所以要在美設廠一定是要做台灣目前尚未能做的,不然就outsourcing了!

各國薪資高低也可以用人均產值來看,據說美國人均產值是全世界最高的!(我對此倒有存疑,若加上美國一千多萬非法移民,人均產值會高才怪!) 單位生產力高自然付得起較高薪水!

美國的生物,製藥,化學,飛機,軟體業的大公司競爭力都算很強,前些日子看報紙,學化學的大學畢業生最高,比學機械/電子等的還高!在台灣倒是學電子的最高! 前述行業的研發經費應都是天文數字,台灣很難與其有競爭力!

-----------------------------------------------------------------------------------------------------------------------
大學畢業生薪資行情漲
化學工程師居榜首 平均起薪近6萬 市場營銷專業待遇升幅最大

【世界日報綜合報導】今年是大學畢業生薪資待遇行情看漲的一年。
據CNNMoney網站6日報導,全國大學及雇主協會(NACE)本周發表的81所院校季度調查顯示,幾乎各個領域的大學畢業生今年將獲得的薪資待遇均有所上升。

NACE調查顯示,今年工程專業再度成為某些薪資最為優渥的領域之一。化學工程師位居薪酬榜之首,平均起薪達5萬9707元,較去年水平上漲5.6%。土木及機械工程專業的起薪則平均上漲大約5%或更多。

市場營銷專業到目前為止贏得最大薪資升幅,在過去一年間薪資待遇攀升10.3%,平均達到4萬1285元。

財務專業畢業生雖然是雇主在大學校園中最為搶手的專業人選之一,但今年起薪上漲僅為2.7%,達到4萬7421元。

雇主為電腦專業畢業生所開出的起薪待遇則攀升2.5%,達到5萬2177元,扭轉了2005-2006學年下跌的頹勢。

人文科學專業的薪酬則維持穩定。據早先數據顯示,人文科學專業起薪較去年春季微升1.2%,達到3萬1333元,但低於通貨膨脹升幅。

到目前為止,雖然美國就業市場近來顯示疲軟跡象,但就業市場對於今年畢業的150萬名大學四年級生來說仍大有希望。

事實上,NACE去年秋季預計今年雇主錄用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將超過2005-2006學年水平17.4%。這一趨勢正在全美各地校園中顯現。NACE將在7月發表其下一個季度的調查報告。

每年有大約五千名學生畢業的猶他大學就業輔導主任英曼表示:「我們看到雇主正在積極推動新畢業生的招募工作。」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John.KK wrote:
其實最後的問題就是:

台灣大部分的工程師真的是人才嗎?

如果大家都是人才,為什麼脫離不了代工的命運?(恕刪)



別以為國外的工程師就是比較強,我看到的國外的都是又懶又笨,

已經接近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地步了,這都是台灣企業養出來的國外大怪物

台灣不是沒人才,會一直代工不是因為沒人才,

有多少公司老闆願意像HTC一樣修練沉寂兩三年?

肯忍受低出貨,就為了專心練功?我在這個行業不算少的年資,看到的都是短視的老闆

代工有比自行開發更簡單的思考模式,更簡單的公司規畫,不需要想通路,不需要品牌經營

我看到的代工自殺模式是,不管我們覺得案子做的好,多有淺力,多有前景,不管案子是否快量產,

只要客戶說不,你一定要把這個案子砍了,這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已,

台灣不是沒有能力經營自有品牌,是老闆不願意,我在有自有品牌及代工廠都待過,這種事看的也不少

外商真的比較聰明?國外工程師真的比較強?也許有,也許比我們多,但大部份都是出張嘴的怪物

甚至會派個剛到公司的新人來指揮台灣代工廠!!!就是這樣!!



ziv0225 wrote:
別以為國外的工程師就...(恕刪)


所以不管是因為老闆短視近利,還是研發資本不足,

台灣的工程師單位產值比較低是事實吧,

不管是不是人才,

既然單位產值低,薪水低也是應該的,

不能說薪水低就應該要拿股票,對吧?

John.KK wrote:
所以不管是因為老闆短視近利,還是研發資本不足,

台灣的工程師單位產值比較低是事實吧,

不管是不是人才,

既然單位產值低,薪水低也是應該的,

不能說薪水低就應該要拿股票,對吧?
(恕刪)


就是因為老闆短視近利...

所以...惟一能存活下來的方式...就是

用股票分紅的夢...來掩飾低底薪...去吸引台灣最優秀的人力...

藉由優秀人力

來避免公司營運產生狀況...

就是如此而已...

這才是為什麼短視近利的老闆會發股票給員工(自己A了不是更好)

因為高素質員工才是命脈

而政府這種隱性補貼一但消失....對於台灣科技產業短期是一定會造成衝擊的...
John.KK wrote:
所以不管是因為老闆短...(恕刪)


台灣工程師產質低嗎?

我一直以來,質疑的都是老闆資方的態度,您可以打開每年配發股票分配

每個最高階層主管,領的嚇死人,而他們的奢侈開銷每天有多少?

這是一個M型階層,M型分配,台灣工程師的產值到誰手裡?

別以為每次報紙打開說某某公司配發幾百萬市值的股票

真的到了那公司你就知道,跟本是騙人的,報紙說的是平均值

我這家,報紙說每人可以領到220萬左右股票,這是平均值,實際拿到不到三分之一

又說平均月薪可達六位數,胡扯,能破50k就偷笑了

我這層級佔公司一半工程師以上的高工,公司還進了亞洲前50大,

錢被誰領了?再明顯不過
sapdavid wrote:
就是因為老闆短視近利...(恕刪)


你還搞不懂嗎? 發股票老闆才有辦法A啊!
就是老闆以發股票為名自己發自己更多股票, 工程師發20張, 自己發自己2000張,
政府和股民補貼老闆,
連續虧損幾年的公司, 大老闆們的財富卻可以一直增加
sapdavid wrote:
用股票分紅的夢...來掩飾低底薪...去吸引台灣最優秀的人力...(恕刪)


股票分紅如果只是"夢",根本不會有問題,

問題是股票真的發下去了,股票是有成本的,

但因為一直做代工,產值沒有提升,

所以成了 "高成本,低產值",

最後造就了科技泡沫(不是指所有的公司),

這才是股票費用化很急迫的原因吧。

John.KK wrote:
最後造就了科技泡沫(不是指所有的公司),

這才是股票費用化很急迫的原因吧。
(恕刪)


不...那是政府急著增加稅收...
  • 7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