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

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請問F大,為什麼會選擇進場陸股抓反彈?是有看出什麼嗎?
剛出門走路回來,今天天氣不錯,很美的日落重陽橋:

Acer_kewei wrote:
那個...我個人比較好奇的事是,當沖外匯就是賺差價,這麼大金額的當沖,他的所得稅要怎麼報?四百萬美金x30,一億兩仟萬,一年賺個10%,就有1200萬,以第二張圖的級距,這1200萬應該要繳500以上萬給國庫,還是有什麼know how不需要繳稅?變假外資?最高繳20%? 以美金為例交易大概會有0.1元的差價(vip應該可以更少一點點),大概就是0.3x%,和股票交易的手續費加交易稅也差不了多少(應該是0.6%,但手續費的0.3%可以折讓到1.8折),股票賺到的差價應該是一毛都不需要繳稅,當沖外匯或外匯差價買賣的優勢在哪?其實我不太懂。
(恕刪)

=======================================
以美金對日幣的報價為例
民國90年以前
一般散戶可以看到的報價大概是
110.10/20
大戶比照銀行間往來
報價大概會落在110.13/16
以價差0.03/110.23來說
約為萬分之2.7
比你想像的還要少
而且並沒有額外的手續費和交易稅
USD/NTD 大戶可以敲到接近中價(約0.01~0.05)
一般散戶做外幣存款
通常價差比[坦克車]還寬
所以兆豐(前ICBC)銀行幾十年來
靠外匯交易賺飽飽

通常
.利息所得:銀行會主動寄發扣繳憑單給存戶,以申報所得稅。
.匯兌價差:國稅局官員說,銀行並不會寄發扣繳憑單,經常使民眾誤以為匯兌收益不用申報課稅,而漏報該筆所得。

所以交易所得
會被課到稅的微乎其微
更何況玩外匯保證金交易
跟玩期貨的人一樣
一但槓桿拉高到五倍以上
能賺到錢的千不及一
國稅局大概也懶得去查

好美的景色
難怪可以譜成一首台北的天空
雖然沒能欣賞到這般美景
我們家也有小風景
通風的客廳餐廳
在家也可以乘涼
不像以前在鄉下
邊乘涼邊趕蚊子
這盆栽樹葉搖擺的很厲害
可是我不會傳錄影


ejan1969 wrote:
剛出門走路回來,今天...(恕刪)
a0996109 wrote:
請問F大,為什麼會選擇進場陸股抓反彈?是有看出什麼嗎?

中美貿易戰暫歇,利空影響趨小,外圍股市受此激勵,皆展開強彈,表現強勢,當然台股,陸股一起做多,資金配置台股85%,陸股15%(因陸股有槓桿兩倍,波幅大所以資金配置小些),就以此波介入,目前帳上獲利25.6萬,滬深正二是7.7萬,占比是30%,與預估完全吻合.
我今天下午跑去總館辦借書證,沒想到我當學生時已經在其它分館辦過了,所以不用辦,就可以直接借書。其實總館只能借14天(不論新舊書),分館才可以借30天喔!今天借了2本書,一本預約書。預約書到期會通知我去分館借,其實有一間分館離我家很近,我走路只要5分鐘而已,我竟然不知道圖書館就在我家附近,其實我是知道啦!只是經常過門而不入,圖書館在樓上,我是不知道那間分館也可以借書。

真是大開眼界,原來任何一間圖書館都可以借還書,我不用跑到總館還書,其實我比較喜歡借書回家看,以後可以很方便在圖書館借書了,可以省下買書的錢,之前常上網購書,也常踩到地雷,有時買回來的書內容和我心裡想的不一樣,我的書櫃也滿了,真的不太適合再買書了。蠻感謝宏基A大的高雄之旅,激起我的好奇心,燃起我對圖書館借書的熱情。

ps:無意間發現那本20年前的借書證,原來是我以前在總館辦的借書證,只不過已是物是人非,地址也遷移,現在借書只要身分證就可以借了。


水中火 wrote:
=========...(恕刪)



通常
.利息所得:銀行會主動寄發扣繳憑單給存戶,以申報所得稅。
.匯兌價差:國稅局官員說,銀行並不會寄發扣繳憑單,經常使民眾誤以為匯兌收益不用申報課稅,而漏報該筆所得。

所以交易所得
會被課到稅的微乎其微
更何況玩外匯保證金交易
跟玩期貨的人一樣
一但槓桿拉高到五倍以上
能賺到錢的千不及一
國稅局大概也懶得去查


ans:一般來說,自然人會有自然人憑證或是金融下單憑證,如果用自然人及金融下單憑證網路報稅的,理應會把所有該報稅的項目都列出來,我個人想了一下,一般外匯在交易的筆數都會很多,舉例,如果你分批買100筆,100筆的買進價都不同,放了將近1年後,若你的利息是1,3,6及到期領的,而你在不同的日期中去把美金換回,如果你銀行中還有最後50筆買到的,那應該也不容易去認定你買進價多少,賣出價多少,哪一些是利息所得以不同匯差換到的。


我在想,你說的和我說的應該是不一樣的東西,如果你拿100萬台幣去換美金,就是要有100萬才能換,你所謂的保證金,應該是類似股票市場中的選擇權或期貨吧,這兩者放大的倍數才有可能這麼大,台幣現金買美金感覺就是買股票的現股,在股市中需要保證金的就僅有期貨及選擇權。


你講的應該是以下這個吧,這個看起來似乎就沒有說要算進所得稅~~

https://rich01.com/what-is-cfd/

外匯保證金交易(Foreign exchange margin trading)和 差價合約(Contract For Difference,CFD)
是一種運用保證金來放大槓桿的買賣方式,
它們和期貨交易非常的像,但並沒有實體的商品,主要是「買賣合約」。

近期市場先生的一些朋友告訴我他們有在做外匯交易,
主要運用的就是這種外匯保證金交易工具,
自己接觸與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工具使用時要非常注意安全,
如果用的好可以用低成本的方式作交易,
但如果沒注意一不小心就會落入陷阱而虧損。

以下這篇文章,整理外匯保證金交易,以及價差合約交易的一些操作基本觀念:

什麼是外匯保證金交易/差價合約交易?
這兩種交易方式的原理應該是一樣的,差別在於:
》外匯保證金只有涉及外匯的貨幣對交易,例如歐元/美元EURUSD 這類貨幣對。
》差價合約則是任何商品,包含外匯、商品、股票、指數、虛擬貨幣等等。

一般我們提到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指的意思大多是差價合約,而不是單純只有外匯
同樣道理,我們常說的「外匯券商」其實也都不只提供外匯服務,而是各種商品都有。

外匯保證金/差價合約交易非常類似股票投資時的融資交易或融券交易、也很類似期貨交易
簡單來說:它們是向外匯券商借錢,支付少許保證金買賣商品合約的概念。

例如:
你可以用1萬元的資金,去槓桿100萬元的部位。
這種情況槓桿是100倍,當100萬上漲1%時獲利1萬元,相當自己的總資金獲利100%。

外匯保證金/差價合約交易的3大優勢

1. 交易成本極低:
相較一般買賣股票、商品或外匯,這類衍生性商品更適合短線頻繁交易而不會損失太多手續費

2. 小資金可以開始:
這類合約都可以切割到小單位或高槓桿交易,因此資金小也能操作。
但資金小也要小心高槓桿的斷頭風險,尤其新手不建議用高槓桿。

3. 商品多、多空都可操作:
差價合約提供了很大的彈性,股票、外匯、商品、ETF、加密貨幣等等金融產品都可以用差價合約方式操作。
當然別忘了它是零和遊戲,除非你有超過別人的優勢,否則所有人常期平均下來只會損失手續費。

外匯保證金與差價合約是怎麼來的?
國際上一般的外匯交易買賣的金額都非常巨大,一單位是100萬美金,
主要都是廠商作為生意上支付或是避險使用。
但一般人不能買賣這麼大的金額,
所以一般人買賣外匯主要都是透過銀行買賣外幣的現金或用外幣存摺做買賣,
中間的手續費很高(銀行牌告買價和賣價之間的差價)。

因此就有人發明了一種「合約」,
將許多小規模的投資者集中起來,可以不用一次買1單位,而是可以只買0.001單位或更小的單位,
讓資金比較小的投資者也能加入市場,
這些投資者互相買賣,中間商則事搓合這些交易之餘也提供流動性,扮演類似銀行或券商的角色。

這種交易方式不需要有實際商品,比較像是買方跟賣方在對賭,
是有一方獲利勢必有另一方虧損的零和遊戲,跟期貨買賣非常的相似。

外匯保證金與期貨保證金的差別?
之前市場先生在期貨交易入門的文章也有提到保證金的概念。
可閱讀:什麼是期貨?期貨保證金交易如何進行?

期貨和選擇權也屬於保證金交易的一種,
過程中也可以運用財務槓桿以小博大,風險也比較高。

期貨保證金和差價合約的差別在於:
1. 差價合約沒有到期日,但期貨合約有到期日
2. 差價合約有利息 (比較像是借貸),但期貨合約沒有利息
3. 差價合約不涉及實物交割,但期貨合約可以實物交割

比較項目外匯保證金差價合約期貨
商品外匯貨幣對股票、外匯、ETF、指數、商品、加密貨幣
股票、外匯、ETF、指數、商品、加密貨幣
交易成本買賣價差買賣價差
手續費、交易稅
保證金有有有
利息有有無
實物交割無無有
到期日無無有
資料整理:市場先生
外匯保證金與價差合約要注意些什麼?
雖然保證金交易有低交易成本的優勢,但還是有些地方要注意:

交易時要注意的4件事?
1. 保證金少會有斷頭風險
和期貨一樣,如果保證金如果太少且槓桿太大,
遇到市場大波動時很可能就會被「斷頭」,也就是強制認賠。
應該避免使用太高的槓桿,以及不要用最低的保證金在作操作,那樣會很危險。

2. 注意利息成本
通常交易時都會告訴你目前的部位是否要支付利息,有的狀況要有的不用。
短線交易利息通常低的可以忽略,但長期累積下來還是要小心,不應該長期持有。

3. 不持有實物
在交易的股權、債權、虛擬貨幣都不是實際擁有,
因此也沒有股利、投票權這些東西,只是單純在對它的漲跌作出買賣選擇。
因為不持有實物,所以選擇交易商也要很注意是否安全。

4. 不要使用高槓桿
雖然許多交易商都會強調他們可以提供高槓桿,例如1:400、1:500,
但強烈建議不要用高槓桿,因為那會大幅拉高風險與交易成本,
除非你交易的是波動極小的商品,否則初期用到1:5或1:10就夠了。

選擇交易商要注意的3件事
除了交易要注意,我認為交易商的選擇也要注意,
因為國內對這類交易近期才開始緩慢開放,
目前好用的工具都在國外,但選擇非常多,選擇時有些原則要注意:

注意1. 交易商是否有合格的監管牌照?

以下4個是有對交易商進行嚴格監管的政府機構:

1.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
2. 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ASIC)
3.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 [只對美國本土交易商開放]
4. 歐盟金融工具市場管理(MiFID)

注意2. 交易商的規模是否夠大、品牌是否夠老、客戶是否多?
最好找有超過10年歷史經驗、客戶數量龐大的,
個人建議”不要找任何中國本土的交易商”,風險會比較高。

注意3. 檢查它的收費機制,軟體是否好用、出入金是否方便
任何交易商一開始都要先了解你需要付出哪些成本,
另外也要測試它的軟體你是否用的習慣,
出入金大多數廠商應該都已經做到很方便了,但你還是要檢查看看流程如何進行。
一週又這樣過去了
星期五晚上
跟女兒一起享用最平常的晚餐
悶燒鍋是我最喜歡用的鍋具
膳魔師的
幫我很多忙
省力很多
有咖哩雞肉
香菇雞湯
還有我最喜歡的海鮮絲瓜
雞腿已經完全去皮去脂肪
怎麼還是感覺很油
kcj58 wrote:
一週又這樣過去了星...(恕刪)

k大煮的海鮮絲瓜看起來好可口!
雞腿妳是買母雞的還是公雞的?
我都買公雞的比較不油,
但還是會油,所以煮完雞湯後我都習慣把上面的油全部撈起來,
拿來下一餐炒蔬菜用。

生活玩咖 wrote:
還沒試,之後可能會...(恕刪)


不要說二十年不見,八年不見就讓人覺得相見不如懷念。
  • 98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