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

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kcj58 wrote:
這是我的毛病很多人...(恕刪)


我以前也是約三到五年發作一次,醫生說是內耳不平衡
但是如何根治也是沒法建議,只說要多休息壓力不要太大
所以我現在比較放鬆一點,大概約七八年沒發作了

公路車ing wrote:不知道 眩暈症 跟 ...(恕刪)
暈眩,只要不是經常性,且不影響生活,通常是可以忽略的,就好像牙齒偶而咬到舌頭,誰也不能說絕對不會遇到。
人,若原本坐著,突然站起,頭腦會因為瞬間血壓下降而產生暈眩、天旋地轉,要靜止約3~5秒才會回復正常。相信許多人都有遇到過,所已不必太緊張(通常有錢人珍惜生命更甚於一般人),但若是發生頻率太高,已經影響到動作平衡了,這時候先掛家醫科或腦神經科,做進一步診察,是必要的。總之,年紀漸增,疾病發生的頻率本就比年輕時愈高,且復原力也愈差,這是不可逆的,平常心面對才是正確觀念。
我們要像kcj58妹、fostery 大、ejan1969 、Acer_kewei、shih3246 樓主等...,把握當下,有休假就近或出國,短暫改變一下生活或增廣視野、見股市有起落,忍不住手癢就進出而活絡國內經濟又增加自身國民年金收入,讓生活更加多彩,這些都是社會底層辛苦工作,只求生活溫飽的一般百姓遠遠所不能想像的。願大家都健康^_^
kcj58 wrote:
我知道F大都操作金融股
我倒是想試試
以百張做為操作單位
台化我也最多也只做20張
台積也才做10張
是不是也改以百張為單位
沒習慣這麼大的部位(恕刪)

=================================
習慣可以逐步養成
慢慢累加
但前提是資金控管要做好
才不會十次賺不夠一次賠

當年我在銀行當交易員的時候
有個客戶專做日幣
每天當沖
一次4百萬美金
每天上班時間可以來回沖4趟
隔壁的Interbank dealer
每次沖個2百萬美金
一天可以狂沖幾十趟
像這種極短線交易模式
我怎麼學都學不來

我自己是比較喜歡做波段(平均一個月約進出三~五次) 
不管是股、期或外匯
單筆交易每次停損從年輕時的3%Nav一路拉高到現在為11%
這幾年開始迷上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除了兩~三成資金短Trade 期貨外
其它閒置資金則幾乎全數投入股票
模式也已完全轉成超長線投資
這種長短相濟的模式
數十年來倒是很少看到有其他人這麼做

我個人暈眩也是幾年發作一次
但都是發作的嚴重
真的是痛不欲生
躺著更嚴重
嘔吐是一定的
這時候還管什麼股票
什麼都不想要了
趕緊拿了二顆不同的止暈藥吃
速度終究不如打針快
實在是暈到沒辦法
不然我就自己扎一針下去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買醫院正後門的房子
也許老了
我也要去那裡住
暈眩是沒辦法根除的
那時候我要去急診比較快


lbb507 wrote:



我以前也是約三...(恕刪)
水中火 wrote:
=========...(恕刪)


當年我在銀行當交易員的時候
有個客戶專做日幣
每天當沖
一次4百萬美金
每天上班時間可以來回沖4趟
隔壁的Interbank dealer
每次沖個2百萬美金
一天可以狂沖幾十趟
像這種極短線交易模式
我怎麼學都學不來


ans:那個...我個人比較好奇的事是,當沖外匯就是賺差價,這麼大金額的當沖,他的所得稅要怎麼報?四百萬美金x30,一億兩仟萬,一年賺個10%,就有1200萬,以第二張圖的級距,這1200萬應該要繳500以上萬給國庫,還是有什麼know how不需要繳稅?變假外資?最高繳20%? 以美金為例交易大概會有0.1元的差價(vip應該可以更少一點點),大概就是0.3x%,和股票交易的手續費加交易稅也差不了多少(應該是0.6%,但手續費的0.3%可以折讓到1.8折),股票賺到的差價應該是一毛都不需要繳稅,當沖外匯或外匯差價買賣的優勢在哪?其實我不太懂。

靠著買賣外幣的匯兌收益,都是屬於發生在台灣境內的所得,不屬於海外所得,依然要核實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lbb507 wrote:我以前也是約三到五年...(恕刪)
放鬆真的可以治很多毛病,像我,有過多次因為壓力過大,引發腸絞痛或脹氣,甚至曾經二次胃潰瘍,看了醫生,也都無法治療完全,但壓力消除後,很明顯的,上述症狀都不藥而癒,當然工作就無可避免難免會有壓力,而就醫,我本身是覺得能避免就避免(冗長的等待時間,段暫的問診時間),所以我也盡量,遇到壓力,找其他途徑消減,例如唱歌、跑步、爬郊山等,除了這些可減緩壓力的方法,也會思考壓力形成原因(通常是手上工作一下子多到覺得要完成卻時間不夠,思考要由哪兒、怎麼做?然後一件、一件完成),這也是減輕壓力的一個方式,壓力消除也就達到放鬆了。
Blue sky 1111 wrote:
我也常常會去思考自..
前印象裡好像是生活大提起的,
我這幾天有跑去買,
結果跟我嬰幼兒時期記憶中的味道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但是"口感"還是一樣的。
生活大(或各位大大)若還記得這味道,能否去買來吃一下看看?
.(恕刪)



還沒試,之後可能會買來讓我和唸大學的小孩一起享用,不過有些事物留在記憶裏可能會比較好。
因為寫幼時回憶,循著44年前的記憶加上Google map幫忙,兩週前我回到6歲前住的房子,只是已經拆光了,只剩個被藤蔓覆蓋的"陸軍XX新村"的牌子。周遭的景物還有印象,只是都變得縮小版了,尺寸差很大。
記憶中的山原來是個大概五層樓高的小丘,很大的廟原來是個土地公廟的大小.....

按照這經驗,千萬不能見到20多年未見的初戀女友。




生活玩咖 wrote:
兩週前我回到6歲前住的房子
有意思, 下次回高雄也來試試.

生活玩咖 wrote:
...(恕刪)按照這經驗,千萬不能見到20多年未見的初戀女友。


有時候的確是相見不如懷念。
生活玩咖 wrote:
按照這經驗,千萬不能見到20多年未見的初戀女友。


我有去她的Facebook看,真的認不出來,非常陌生
  • 98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