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Hamata wrote:
ACER RD 的工作, 看看業界的趨勢, 制定所需的規格, 請代工廠把產品完成.

整個產品的核心技術, 都掌握在代工廠手中.
描述的有幾分貼切...

宏碁早年投資很多網路公司,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損失慘重.
宏碁在2000年底開始進行第二次企業再造,重新分割為三大集團,宏碁、明基、緯創,各自努力。在分家之後,泛宏碁集團改稱ABW家族(Acer宏碁,BenQ明基,Wistron緯創)

宏碁2001年分家後,RD和研發設備,工廠生產設備主要是交給緯創,
Acer主要是帶走值錢的台積電,鴻海,台哥大...股票和市場業務人員. 汐止宏碁總部25層大樓,很多樓層是緯創或出租給其他公司在使用, Acer自己好像沒有幾層,感覺acer在汐止總部人不多,大都分散在海外市場.

分家時,設備資產都交給緯創了,但當時緯創資本額卻只有70幾億的樣子,這樣新公司獲利才容易做高,緯創剛開始幾年EPS和股價蠻風光的.現在資本額又膨脹到270幾億,EPS和股價就有點褪色了.

acer 明明沒什麼設備資產,但資本額好像高達300多億(華碩分家並減資後,資本額才74億).所以,acer EPS很難衝高,剛分家幾年,還能靠處分那些值錢的股票,來維持獲利. 但那些值錢的股票可能都賣光了吧.

acer10幾年前,分家後,由宏科人馬掌權,宏科的人就是市場業務的背景,研發編制原本就很少.

王振堂時代,acer的產品是市場單位做決策, 由歐洲等海外市場業務單位,視當地市場需求,主導開出規格,且和總部一起決定最重要的機殼造型ID. 但研發設計工程就交給台灣總部外包給 廣達,鴻海,仁寶,緯創去代工設計...

acer RD 得盡量去找業界資深的研發老將來擔任,較不會被 代工廠隨便唬弄.老將雖然經驗老道,但準時上下班,鬥志就不如年輕人,那麼願意為公司熬夜加班賣肝了.

當時 acer RD編制人很少,RD聲音很小,一個RD 要負責很多個案子,主要是當PM的技術顧問,負責paperwork 和背書簽名,但由採購單位,做決策去選廠商選料,通常價低者得標,品質當然就2266.

acer RD和品管單位,會把一大本的測試規範交給代工廠,再由代工廠負責研發設計和驗證測試,acer RD和品管單位,就出席每周review會議,和做各ENG 階段的review 等paperwork簽核 工作.

其實,不只acer 這樣做, 其他 Dell,HP對於"消費型"機種,也都是外包給 代工廠全權負責設計,研發,測試,才能降低成本.
早年只有商用機種,才由美國原廠當家主持研發和選料.現在也許連商務機種也都由台灣研發中心主持,代工廠操刀了吧?

買電腦,要盡量買商用機種,品質和用料會比消費型機種好.

不過dell,HP的台灣RD 常是業界高薪挖來的資深高手,美國也會經驗傳承很嚴格的驗證規範給台灣中心. 所以,Dell,HP的設計品質會比acer稍好些.

幾年前換陳俊聖掌舵後,acer這幾年 也許有稍微強化底下的研發實力了吧? 但我覺得主要的研發設計仍是依賴代工廠在操刀.



.
天天吃阿鈣 wrote:
不知acer的RD...(恕刪)

其實依照早期宏碁股價的行情來說,現在也算是原形,之前是在谷底...是從谷底爬回來了...

pqaf wrote:
描述的有幾分貼切....(恕刪)



請施主看看下列產品,哪一樣不是驚天地泣鬼神呢?
Predator 21x
Predator Triton 700
Predator Orion 9000
Predator X34
nitro 7
SWIFT 7

這些產品如果只是光靠代工廠,自身毫無實力基礎,老衲認為是萬萬行不通的.


【AlphaGo首席工程師黃士傑揭露AI無敵新關鍵】
不靠海量資料,自我學習就有效:增強式學習開啟AI新方向

不同於前一代需要仰賴大量棋譜,新一代AlphaGo Zero只靠增強式學習技術來進行自我對弈,40天下了2,900萬盤棋,就成了有史以來AlphaGo棋力最強的版本。增強式學習揭開了AI的另一個發展方向,不靠海量資料,也能很有效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18337#.WhsSOtBk0zE.facebook
文/iThome | 2017-11-23發表

AlphaGo首席工程師黃士傑表示,AlphaGo Zero展示了增強式學習的巨大潛力,AI將會成為人類的工具,與人類一同合作(攝影/洪政偉)。

10月19日,這一天,人工智慧發展歷程進入了新的階段。因為Google旗下DeepMind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新一代AlphaGo Zero,再度吸引了全球目光。AlphaGo Zero只用了3天,就跟上人類數千年圍棋積累的知識,40天後,更超越了打敗世界第一高手的圍棋AI程式AlphaGO。

新版打敗舊版,理應如此,為何值得大書特書?在第一屆臺灣人工智慧年會中,AlphaGo首席工程師也是DeepMind 資深研究員的黃士傑點出AlphaGo Zero真正的意義,他強調:「AlphaGo Zero正式脫離人類知識的資料,不再需要人類的資料。」

前一代AlphaGo的成功,仍然要靠大量的棋譜,才能訓練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圍棋AI模型。但是,AlphaGo Zero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不需要事先學習人類下棋的棋譜,很快就能達到,甚至超越前一代AlphaGo的實力。深度學習,除了運算力之外,還需要大量的標記資料,才能訓練出有足夠解釋力或預測力的深度學習模型,「資料量」成了決定AI技術品質的關鍵,也是限制,因為要取得大量資料,尤其是標記資料,不是一件容易或便宜的事,不少AI巨頭,如Google,還是得靠全球規模的消費服務,才能蒐集到夠多的各類標記資料來訓練機器學習模型。

但AlphaGo Zero的問世,意味著機器學習出現了另一條和過去不同的可能性:不需海量的訓練資料,也可以建立高品質的機器學習模型。「關鍵就是,增強式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突破。」黃士傑強調。

40天自我對弈2,900萬次,完全不靠資料

AlphaGo Zero最大成就是能夠從零開始,透過自我學習的方式來下圍棋。甚至靠著自我學習,AlphaGo Zero在短短的36小時後,就摸索出所有基本且重要的圍棋知識,圍棋程度達到與李世乭九段對戰的AlphaGo v18相同水平,經過3天學習,AlphaGo Zero對戰AlphaGo v18甚至是100%的完勝,也很快達到網路60連勝的Master版圍棋程式的水準。根據DeepMind這篇新論文上的數據,AlphaGo Zero第一階段實測階段,三天自我學習訓練中,共自我對弈(Self-play)了490萬次,每次只需要0.4秒就能想出下一步棋。

確認了增強式學習來自我對奕的可行性後,DeepMind採用更大規模的神經網絡,同樣從頭開始訓練,花了40天,自我對奕了2,900萬次,這個花了40天訓練的最終版AlphaGo Zero,對戰Master的勝率接近90%,成為有史以來AlphaGo棋力最強的版本。

AlphaGo原本的版本需要用數千盤人類棋手的對戰來訓練,然而AlphaGo Zero只用了增強式學習技術,過程中完全沒有經過人類的干預,也從未使用過去的棋譜資料。黃士傑認為,不需要經過人類干預的增強式學習,將為成為一種趨勢。

儘管AlphaGo Zero仍然以圍棋為開發範本,但DeepMind期待,這個技術未來可以應用到在其他類似的結構化問題,例如蛋白質折疊、降低能源損耗,或是尋找革命性的新材料等。

不過,AlphaGo Zero的誕生,並非一蹴可及,一手催生出AlphaGo的黃士傑,更是十年磨一劍,花了10年都專注在電腦圍棋研究,才得以有成。黃士傑也首度在臺公開了研發AlphaGo的幕後經歷。

AlphaGo的起源要從黃士傑在攻讀博士班時,開發的一支單機版電腦圍棋程式Erica說起,Erica其實是黃士傑妻子的名字。當年,參與創立DeepMind的推手,也是現在AlphaGo團隊主管的David Sliver,看到黃士傑的研究成果非常驚訝,特地寫了封信給黃士傑,詢問黃士傑要不要加入DeepMind。黃士傑後來在隔年,2012年11月才正式加入DeepMind。

DeepMind目標是通用人工智慧

黃士傑指出,DeepMind的目標是要打造出通用的人工智慧,因此,當年開始投入電腦圍棋AI研發時,DeepMind的共識就是不要只是複製Erica,做一個2.0本就好,不要受限於既定的限制,而要找出新的作法。

AlphaGo發想自DeepMind執行長Demis Hassabis的點子,他提議要研究電腦圍棋專案,於是黃士傑與他的主管David Sliver才開啟了了這項研究專案,後來研究團隊又加入了Chris Maddison、llya Sutskever,一同參與開發AlphaGo,而「為什麼要做圍棋?」,這是許多人的疑問,黃士傑解答,IBM深藍在西洋棋戰勝人類之後,就只剩下圍棋這項挑戰了。

但要選擇什麼樣的技術,才能打贏圍棋高手呢?黃士傑認為,如果人類可以馬上判斷下這一步是好棋,那麼以仿效人類大腦思考的神經網路技術,也應該可以做得到。

所以,黃士傑運用神經網路中的深度學習技術,來開發圍棋AlphaGo程式,利用人類的棋譜來訓練AlphaGo建立下棋的策略網路(Policy Network),「用深度學習來訓練圍棋程式,就是用人類的直覺來下圍棋。」他解釋。

不過,訓練「程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黃士傑每天的工作就是反覆訓練神經網路、測試、觀察勝率,不斷地重複這樣的過程,不斷嘗試解決神經網路得建立多深、資料集有沒有問題、神經網路需要幾層等等的問題。

尤其在專案剛開始的第一個月,用深度學習來打造AlphaGo程式,甚至用了圍棋專家的3千萬個棋步來訓練神經網路,幾乎是行不通的方向,勝率並不高,不過,他們後來找到新方法,解決了機器學習訓練常見的Overfitting過度優化問題後, AlphaGo的勝率就大幅達到95%,才開始確信這是條可行的方向。

AlphaGo關鍵突破:可判斷形勢的價值網路

接著,AlphaGo專案做出了最關鍵的突破,就是加入了可供判斷形勢的價值網路(Value Network)設計,可以將增強式學習來結合深度學習,讓AlphaGo擁有學習的能力,尤其可以做到讓AlphaGo自己和自己下棋。

黃士傑形容,就像是一種左右互搏的自我學習,左手和右手對戰。DeepMind也找來歐洲圍棋冠軍樊麾,來和AlphaGo對奕。2016年1月,AlphaGo研究成果首次登上了學術圈重量級期刊《自然》期刊,開始出現在世人面前。

2016年中,AI專用硬體技術的成熟,如TPU深度學習專用晶片也帶來很大的幫助。黃士傑指出,相同的程式碼,用TPU執行的勝率,會變得非常高。AlphaGo將直覺和判斷一起訓練,就能將直覺和判斷達到一致性,並將策略和價值網路結合,變成Dual Network,之後再不斷的加強訓練流程。

不過,為了測試AlphaGo的能耐,黃士傑努力說服團隊,要上網實測AlphaGo的棋力,後來,終於在2016年底,AlphaGo Master在網路上找到中、日、韓、臺等各國頂尖圍棋棋手來對奕,一天連下10盤,就這樣在自家的房間低調地用單機訓練AlphaGo Master。

當時下一步棋平均要4 ~8秒,一局下完大約需要1小時,而與職業棋手的對戰都是全勝,他認為,電腦圍棋AI的價值在於「擴展圍棋界的理論和思路」。

他指出,目前AlphaGo Zero棋力還在持續精進中,DeepMind的團隊合作創造許多不錯的成果,包含發表了兩篇論文,以及與人類大戰兩次的大戰,在網路上有60個棋局訓練,最後還拍了《AlphaGo》的紀錄片。

前一代AlphaGo,是以模仿人類直覺來下棋而設計,透過大量棋譜、龐大專家知識來訓練機器學習模型,藉此而打敗了了世界棋王。但是,新一代AlphaGo Zero的出現,意味著具備自我學習能力的圍棋AI,更超越了模仿人類直覺的舊版本。

甚至,DeepMind團隊還從AlphaGo Zero自我對弈中的2,900萬盤棋棋譜中,找到了,過去人類圍棋知識視為不可能的新棋步,這也意味著,AlphaGo Zero的成功,證明了AI自我學習到的知識,可以超越人類知識的可能性,也確實能如DeepMind一開始所期待的目標,用AlphaGo來拓展現有圍棋專家領域知識的不足,是一種AI 與人的合作,來補足人類知識的缺口。

黃士傑表示,AlphaGo的成功是深度學習與增強式學習的勝利,硬體資源與TPU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最後,AlphaGo Zero展示了增強式學習的巨大潛力,他認為,AI要成為人類的工具,與人類合作。
文⊙王宏仁、何維涓

.

2017 AI機器人上節目 竟向人類發出這樣的警告
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小姐檳榔來一包 wrote:
請施主看看下列產品...(恕刪)
通常是 acer參考市場走向,內部初步討論後,決定約略ID造型,開出約略的規格要求,發出RFI 和 Forecast給 (Qualified) 幾大NB代工廠去評估可行性,有興趣的代工廠,會指派資深RD去傷腦筋評估,並提出 設計計畫和修改建議 回復acer,

acer綜合各家RFI的建議,優缺點和可行性,過濾後,再發規格較確定的 RFQ給投標的幾家代工廠去競價,最後,acer再選定代工廠,由award得標的代工廠依照acer希望的規格去進行實際的設計研發.

acer負責起頭,由代工廠負責落實.acer RD應該很多是在業界待過10~30年的老將等級了, 研發過程裡,通常是動口不動手了.只負責電話會議裡的技術顧問或指導方向或review bug list, 我猜很少會沒眠沒夜的親自操刀debug.

研發設計辛苦,pilot run樣品出來後,不斷來回的Debug和驗證過程更是艱苦費時.這些工作都需要代工廠 研發team年輕新鮮的肝 .代工廠RD還要隨時應付 來自品牌客戶的進度和技術諮詢/review壓力.

acer一年的研發費用只有10~20億,acer在汐止新台五路交流道下的總部只有幾層樓.

他的關係企業 緯創一年的研發費用高達100~140億.在汐止和內湖就有好幾棟樓有設研發部.
仁寶一年的研發經費也是要110億上下.

華碩 一年的研發經費也是要80~130億

acer花最多的是在產品行銷費用上.一年要200~400億行銷費用.
acer一年的淨利沒幾億,行銷費用卻是淨利的十幾倍,如何控管行銷費用,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或許是acer未來獲利的關鍵之一.

RFI ,RFQ 的差異
pqaf wrote:
描述的有幾分貼切.....(恕刪)



OEM的EE大多是找有多年經驗 有合作過案子 表現不錯的ODM EE去擔任  實力是有掛保證的 大概代工廠會的 品牌廠都會 只是他們不想浪費太多成本在上面 


當然裡面還是有比較弱的(靠關係 或者努力 實力比不上胸前兩粒那類型的). However ,cpu現在主要都是用強大的intel platform , 晶片廠會提供強大的platform design guide , OEM ODM大部分照著幹 只會少部分修改 就算要創新 也會抓intel一起進來討論 所以把OEM看成沒啥研發能力 覺得厲害的都在ODM 就太刻板印象了. 

pqaf wrote:
描述的有幾分貼切....(恕刪)


我沒參與過宏碁的過去~ 但會經歷宏碁的未來
Predator 相關產品不像是台灣代工廠可以設計出來的原型
如果是台灣人設計的 真的該表揚一下了
citigold2009 wrote:
我沒參與過宏碁的過...(恕刪)
每家公司都會隨時收集市場情報,購買市場上熱賣的產品回來拆解分析,
業務,EE研發,ME研發,Thermal,ID工業設計,製造,採購...各單位會仔細去評估競爭對手產品的優缺點,彙總作為未來新產品開發的參考.

OPPO的手機 長的像apple.

asus的手機Zenfone2/3/4 就長的像 LG G3/G4

我想acer也是有人在收集市場情報,廠商也會主動去找acer推銷新技術. 把這些市場情報和技術推銷,還有intel晶片新技術的藍圖,彙整一下,就自然浮現出一個新產品的草圖. 再透過RFI/RFQ的方式,確定可行的規格後,台灣代工廠自然就會負責設計生產出來.

這就像你有一塊建地,你拿出幾張照片,告訴設計師說,你想要有巴里島寶格麗,那種高檔品味設計,設計師,建築師和裝潢工人,就得傷腦筋在你有限的預算內,去達成你的希望.
朋友來你家,會誇說你家好有南洋度假風,好有設計感,你的品味真好.....構想的確是你提出來的,但具體實踐的是設計師和工人.

代工廠無法代為作主決定的,通常是 機殼造型ID, ID外型好壞見仁見智,但那代表品牌廠的品牌形象和行銷特色,必須由品牌廠自行負責做主,代工廠就得遵循,並由代工廠的ME機構去具體細節化.

品牌廠在工業設計ID造型這一塊,投入的資源可能會相對較多.

消費者看到是一台造型酷炫的機殼,代工廠難在如何在品牌廠要求的漂亮外型和有限空間內,塞入品牌廠希望的各項功能,並把散熱對流問題克服..且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材料成本控制在客戶可接受的範圍內,生產良率也要符合水準. 客戶不希望,看到代工廠不計成本的用最豪奢的設計用料,量產時不良品堆成山.

在RFI/RFQ那關,就先把報價最貴和生產穩定度較差的 設計刷掉.

===============
有些產品不是不會做,而是過去不夠大膽去做.

Xbox 360初代是 美國人自主研發設計,散熱差,主機板線路布局差,SMT生產困難度高,台商代工廠不良品堆了幾十億待報廢.
Xbox one時,美國人又變得太保守,不敢選用AMD太高耗能的晶片,為了避免散熱問題,機殼設計的超大,Power adapter外掛,結果,Sony PS4 選用AMD效能更高更耗電的晶片,機殼設計反而較小,Power supply也內置,散熱設計雖不是很理想,風扇噪音頗大.

結果,市場消費者紛紛從Xbox 跳槽到 PS4 陣營,微軟痛失市場. Xbox one S 改版時,就記取教訓,把體積改小,Power supply也內置,還提供4K BD播放功能回饋消費者,但為了延續上一代主機的軟體相容性,晶片效能卻不能變更.

只能到了全新機種 Xbox one X 才在效能上,大舉超越PS4 pro.試圖挽回過去流失的玩家.


〈鉅亨觀點〉股匯脫鉤 台幣收盤創逾3年新高 外資葫蘆賣什麼藥?
2017/11/28 19:38 鉅亨網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台北股市今 (28) 日續跌逾 40 點,不僅未能收復月線,更持續向 10700 點整數關卡測試,觀察到外資連 2 賣且賣超逾 160 億元,市場憂心外資是不是開始「閃人」準備年底過節去了?事實上,從台北匯市來看,新台幣全日維持在升值態勢,收盤價甚至來到 30.001 元,創 2014 年 9 月以來最高收盤價位,顯然股匯脫鉤。

新台幣今日以 29.999 元開出,雖盤中最高僅來到 29.988 元,全日高低震盪幅度僅 1.4 分,不過,高點較昨日更高,顯示目前新台幣仍呈現偏強態勢,終場新台幣兌一美元以 30.001 元作收,升值 0.5 分,相對於逆勢飆升 1% 左右的韓元,升值走勢明顯緩和。

外匯交易員指出,適逢月底出口商拋匯旺季,目前匯市交投以實質拋補為主,不僅量能未見異常,也未見外資明顯匯出。

由於匯市並未見外資賣超台股後即快閃,法人認為,外資資金仍停留於股市的資金池中伺機而動,預料明日摩台指結算後,多空拉鋸戰將告一段落,隨著 MSCI 季度調整本周四盤後將生效,多方人氣可望再度匯集衝刺 12 月底的作帳行情。

就國際匯市來看,美元持續偏弱,美元指數已跌破 93 點最新來到 92.9 點,1 個月來跌幅超過 2%,使非美貨幣仍維持在偏強格局,預料本周五前新台幣收盤仍將持續測試 30 元重要心理關卡。
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宏碁主推電競、類電競、輕薄筆電 8TH GEN筆電新品及
PREDATOR筆電全系列到位 超HIGH新品、超狂優惠、超值回饋 盡在宏碁資訊月

https://news.xfastest.com/news/43443/acer-main-push-gaming-gaming-thin-and-light-8th-gen-laptop-new-and-predator/
News NEWS · 2017-11-28

宏碁資訊月主推電競、類電競及輕薄筆電,包括全系列Predator筆電:輕薄電競筆電Predator Triton 700、Predator Helios 300,售價從539,00-113,888元,及Predator周邊Predator Galea 500電競耳機,售價9900元、Predator Cestus 500電競滑鼠,售價2690元,立即開賣;還有全新上市搭載第8代Intel® CoreTM處理器筆電,包括可旋轉、輕薄、類電競 皆內建獨立顯卡:可旋轉的Acer Spin 5,售價36,900元、可翻轉的酷炫輕薄類電競筆電Acer Nitro 5 Spin,售價41900元、輕薄美型Acer Swift 3,售價35,900-38,900元、超值類電競Aspire 5,售價30900-34900元。


宏碁資訊月推出超狂優惠、超值回饋:多款商品登錄送超High贈品包括,【Swift全系列筆電】登錄送市價1699元三用筆電包、【Predator全系列筆電】登錄送Predator耳機、【類電競筆電-Nitro 5/Aspire 7/Aspire 5/ V Nitro】登錄送Line Points點數500點、【Predator G1/G6電競桌機】登錄送Predator電競狂歡包,內含Predator後背包、滑鼠、滑鼠墊、電競耳機、Predator X G-shock聯名手錶,市價超過1.7萬元、;多款商品登錄抽超Tech贈品包括,【搭載GeForce GTX1060以上顯卡筆電及桌機】登錄抽Acer Windows混合實境顯示器,共計5名;多款商品登錄抽超Fun贈品包括,【搭載Intel Core處理器筆電及桌機】周周登錄抽Rimowa30吋行李箱(1名)/55吋4K電視(2名)/Predator Galea 500電競耳機(2名),展場加碼送Acer秒開全自動彈開式帳篷。

宏碁輕薄電競筆電Predator Triton 700 纖薄效能兼具,搭載獨家、領先業界的 AeroBlade™ 3D 金屬扇葉,絕佳散熱效能,讓輕薄機身能維持強大運算,還有許多貼心設計,包括:鍵盤上方大尺寸的透明康寧玻璃板,不僅可直接監看 風扇與五組導熱管運作,同時也兼具精準式觸控板功能、具備電競筆電必備的機械式鍵盤,提供高速精準操控手感,鍵盤按鍵均採用 RGB 背光設計,可依照喜好調整按鍵。Predator Triton 700 搭載第 7 代 Intel® Core™ i7處理器7700HQ、內建2個512GB RAID 0 ,最高達32 GB 的 DDR4 2400MHz 記憶體、 2 個 USB 3.0 連接埠(支援 USB 關機充電功能)、1 個 USB 2.0 連接埠、1 個 HDMI 2.0 連接埠、1 個 DisplayPort 連接埠以及 1 個 Gigabit 乙太網路連接埠,搭載頂級顯卡GTX1080MaxQ售價116,888元;另外搭載GTX1060獨顯機種,售價77,900元。

Predator Helios 300具經典的電競機殼,搭配鑄鐵般紅色的背光鍵盤,配備金屬上蓋以及合金外框的鍵盤周邊以增添強度與耐用度,搭載 GTX 1060獨立顯卡,配備第 7代 Intel Core i7處理器7700HQ,筆電底部還設計了擴充槽蓋,方便升級記憶體與儲存硬碟。此外,Predator Helios 300 配備 1 個 USB 3.1 Type-C 連接埠、1 個 USB 3.0 連接埠 (具 USB 關機充電功能)、2 個 USB 2.0 連接埠,以及 1 個 HDMI 2.0 接孔。同時,具備Dolby Audio™ Premium 和 Acer TrueHarmony™音效技術,創造身歷其境的體驗。以 AeroBlade™ 3D 金屬風扇的超薄金屬扇葉,讓筆電能以最佳溫度持續運作。預載的 PredatorSense™ 軟體,可提供即時系統資訊與超頻功能,讓電競玩家能從單一中央介面監控系統運作,15.6吋款售價53,900元、17.3吋款售價56,900元。

全新Predator Galea 500電競耳機,利用Acer TrueHarmony™3D 音效技術,透過玩家頭部的方向來重新建構聲音空間,直覺感受聲音,以模擬真實世界的立體音效。採用生物震膜技術,提供清新明亮的高音與深沉的環繞低音,並快速且精準地再現人聲與中高音,獨特腔體結構設計則有助於提供強力有節奏感的音效。Predator Galea 500電競耳機還能夠依照玩家喜好自訂模式,提供音樂、電影以及運動等三種EQ模式選擇,售價9,900元。

Predator Cestus 500系列電競滑鼠,具有獨特的Omron 50M + 20M點擊雙重開關設計,搭配V型稜線的掌型貼合度、貼心的指檔及獨立的左右片按鍵設計,讓玩家可根據不同的遊戲類型調整點擊阻力,獲得更舒適靈活的手感,例如要求高動態的FPS遊戲(First-person shooter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需要較輕的點擊阻力以迅速回擊反應;而在RTS(Real-time Strategy即時戰略)類型遊戲中,則需要較重的點擊阻力來因應細緻的動作。Predator Cestus 500系列電競滑鼠並內建1680萬色RGB燈光、以及多達8種的燈光模式,內建使用者設定、可程式化的按鈕以及鍍金的USB 接頭,售價2,690元。


宏碁搭載第8代Intel® CoreTM處理器筆電
包括可旋轉、輕薄、類電競 皆內建獨立顯卡 資訊月熱烈開賣

【Acer Spin 5】行動效能兼具,展示專業的絕佳利器。搭配可翻轉軸承與金屬外殼,內建宏碁全向性的ExoAmp Antenna™ 技術優化了天線位置,保持穩定的無線訊號,具 13小時的電池續航力 ,內建NVIDIA® GeForce® GTX 1050 獨立顯示卡,附贈Acer Active Stylus觸控筆,透過Windows Ink 隨手記錄,是工作好夥伴,售價36,900元。

【Acer Nitro 5 Spin】是款可翻轉的酷炫輕薄電競筆電,發揮最強行動娛樂性。獨特的髮絲紋與刀鋒線條設計,搭配鑄鐵般的紅色軸承和紅色背光鍵盤,纖薄機身,重僅2.2 kg、17.9 mm薄,15.6 吋Full HD (1920 x 1080) IPS 螢幕,達170度超廣視角,可360°翻轉,搭載最新第 8 代 Intel® Core™ i7處理器、NVIDIA® GeForce® GTX 1050 顯示卡、內建8GB DDR4記憶體,電池續航力達10小時,售價41,900元。

【Acer Swift 3】輕薄時尚效能兼具,發揮自我風格。鋁製機身搭配髮絲紋,配備第8 代 Intel® Core™ i5處理器、內建NVIDIA® GeForce® MX150-2GB顯示卡,提供長達 10 小時 的電池續航力、 內建14 吋Full HD IPS螢幕、8 GB 記憶體、內建 1 個 USB 3.1 Type-C 連接埠,採用康寧Vibrant Corning® Gorilla® Glass 作為LCD螢幕材質,耐用抗刮,依規格售價35,900及38,900元。

【Acer Aspire 5】超值類電競筆電。配備第8 代 Intel® Core™ i5-8250U處理器、內建NVIDIA® GeForce® MX150-2GB顯示卡,提供7 小時 的電池續航力、 內建15.6 吋Full HD霧面螢幕、4GB 記憶體,推出銀黑兩色,依規格推出兩款售價30,900及34,900元。

.

樓主的部落格(樓主有關宏碁的最新文章會貼在那裏)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宏碁轉型之路篇)

http://stockresearchsociety.blogspot.tw/
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