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8

宏達電的籌碼分析

jasonhustock wrote:
在宏達電手機代工部...(恕刪)


是啊,前陣子有在電視新聞上又看到這老伯伯發言影片,很可憐拉,可是把所有資產投在沒有誠信沒有能力的經營階層,巴神說老天爺不會原諒你做的事

所以囉,有人認為王董經營能力很好還有VR可以起來,那講真的宏達電875也可以買啊,太便宜了,老伯伯解套有望了
U11 + 最新圖片出爐
結果只是U11 放大之後再把指紋辨識挪到後面而已。根本沒有全面屏,看起來,又是一個打銷零件庫存的過渡產品,喔喔,是今年第三支宏達電旗艦機!!!

在華為,小米,蘋果,三星,LG全面屏 全面攻佔下,這款捏捏機銷售量大概也是石沉大海了。
t9996455 wrote:
Aden大,都已經...(恕刪)


T大,淨值在第2季財報是56.1,拿個330E,即使什麼都不扣,都不會到淨值100...
外資目前出的報告淨值落在75-85之間,實際數字要等330E入帳之後才能知道..

只是這版很久沒有不看一下財報數字,
一開始就隨便給別人下負面言語的事件了....
Aden121 wrote:
T大,淨值在第2季...(恕刪)


抱歉抱歉,我的意思是有網兄自己解讀那個價值多少那個價值多少加一加淨值就100多去了,解讀的那麼離譜,那Aden大你說那麼多是有什麼用呢??所以看多或做多就隨人囉,個人見解不一樣罷了,像我就覺得王董如果很有能力,威盛根本就不用一直狂減資股價卻還在10多塊,宏達電也根本不會跌到這樣,更不用賣廠,賣地,子公司減資,在賣廠,子公司在減資,再賣部門,賣專利

然後廠賣光光,再來說要轉代工,那產能在哪???這話瞎到連白癡都聽不下去

至於VR那種全瞎式體驗,非常瞎,絕對絕對絕對會掛,小弟認為AR跟MR才是以後主流,但每個人看法不同沒關係啊,無所謂囉,,

t9996455 wrote:
抱歉抱歉,我的意思...(恕刪)


VR還是有它的市場吧

有時候就是想到大峽谷爽一下

用AR或MR哪有那種逼真感呢?!

VR可以帶人到更遠的地方 玩弄平常更少接觸的東西

jasonhustock wrote:
VR還是有它的市場...(恕刪)


可能還是會有些利基型市場吧,可是這對廠商而言量小到比死了還痛苦

小弟還是認為絕對絕對會掛,原因是

只是戴個眼鏡,連3d眼鏡都會陣亡,更何況VR除了超超複雜,萬一玩一玩絆到桌椅還摔個半死

再來把螢幕放在眼前,除了藍光超傷眼外,又怕小朋友成了超級大近視眼,還要花大錢買給小孩玩?請問誰要?遊戲裝置家長不出錢市場少了多少,有經濟能力的可以買的,生活中想買的好東西也很多吧,VR順序會在很前面嗎?市場大不大自己解讀囉

再來現在要公司要花5000萬開發遊戲軟體,首波宣傳費用要1億,請問你會開發支援蘋果裝置的AR還是sony ps vr還是支援更少人的viviport的VR,最重要的遊戲內容少就什麼都不用說了,微軟的手機系統因為app不夠多還不是照掛,而微軟是超級富爸爸耶

這只是簡單舉例而已,而現況目前大家都賣不好都大降價,小弟早就預料到了,但是有人要解讀成一開始市場不成熟所以降價等等,小弟也沒意見拉,個人看法問題,問題是兩家花大錢投VR的公司fb已公開說後悔了,而htc賠大錢中,再來還有AR,MR在積極搶市場,再看看VR哎呦,歐密陀佛喔

t9996455 wrote:
可能還是會有些利基...(恕刪)


VR要流行 VR眼鏡一定要輕量化 微小化 這努力一定要達成

誰先弄到可以戴個類似不到100G的普通眼鏡就能開始玩VR

誰應該就能引領全球了

VR的應用 小弟還是覺得非常無限

比起其他R 他有太多可能性可以發揮了

jasonhustock wrote:
VR要流行 VR...(恕刪)


是喔,小弟到覺得AR或MR可以像鋼鐵人這樣應用,不用當瞎子,發展才會無限耶

至於VR只是上個世代超瞎的產品了,而且蘋果跟各大遊戲廠已經開始進入AR

更讓小弟確定VR沒搞頭了,不過無所謂拉,這是我們個人的看法而已,讓我們慢慢看下去吧看會如何發展

這檔股票還有希望可言,這麼多人討論?
好像已經超過三週沒有上來寫什麼東西,雖然沉潛下來,但也還是有操作,個人心得就是,越低調越有可能賺錢,且空方聲勢越小,越有可能會下跌。

最近看到各位在討論330億對宏達電的影響,個人也來發表一下看法,去推論一下這330億到底可以用多久?

以下是個人憑空亂想的心得,各位參考看看即可。

有在看財報的都知道,宏達電持續數季虧損,每季都是以約3元EPS,也就是二十幾億在虧損,但更可怕的是,現金流量減少的速度更快,這相關內容,我在第三季財報發佈時,就有提過了,詳情請先查找8/13發表在3695樓的內容:

傳送門: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4823876&p=370

因為之前在營運高峰期時,宏達電有大筆應付款項未償清,所以當營收下降時,之前欠下的應付款項就造成財務上很大的負擔,而且營收下降的幅度是雪崩式減少:

2015年營收1216億,較2014年的1879億減少了35.24%。

2016年營收781億,又較2015年減少了35.77%。

今年至9月為止,前三季463.72億,較去年同期又少了17.06%。

那我再附一次近幾季應付帳款的狀況,以下是「應付票據及帳款」和「其他應付款」這兩項的總合增減狀況:

15Q4:296+250=546

16Q1:258+216=472,較上季減少74億

16Q2:272+206=478,較上季增加6億

16Q3:294+187=481,較上季增加3億

16Q4:262+183=445,較上季減少36億

17Q1:211+136=347,較上季減少96億

17Q2:178+121=299,較上季減少48億

2015Q4,也就是2015/12/31那天,帳上應付款有546億,到了2017Q2,即2017/6/30,應付款減為299億,在這一年半期間,應付款就吃掉了247億現金,相當於3個股本。

而且在3695樓中,也有算出以目前帳上可變現資產,要拿去抵償應付款及負債,就已經很吃力,況且公司還持續在虧損中。

這也就是在8月中,第三季財報發佈後,空方氣焰極盛,因為再怎麼算,都覺得這間公司早晚會發生現金周轉不靈的狀況。

不過,現在多了330億的現金大補丸,往後宏達電會變什麼樣呢?

假設這330億,將在明年第一季灌入財報中,那我來腦補一下,明年第一季的財報狀況是如何?

首先看一下最近財報,2017Q2的內容:



若不計算存貨狀況,粗計第二季的主要流動資產有:

現金:251億
應收帳款:109億
待出售非流動資產(即出售上海廠的尾款,上海廠在3月以6.3億人民幣賣掉,已預收一半價金,所以還有約台幣13.9億的尾款):15.9億
其他金融資產-流動(即到期日還有三個月以上的定存):59億

上述幾項相加起來,大概是435.7億,如果再加上google補上330億,那總計有765.7億。

765.7億,是不加計存貨的流動資產,所以即使存貨一個都賣不出去,最差情況也可收到這麼多現金。

而負債狀況如下:



粗抓一下大項:

短期借款:85.5億
應付票據及帳款:178億
其他應付款:121億

三者相加是384.5億。

看來吃了大補丸後,財務是健全許多了。

上面已經提到過,吃掉宏達電最多現金部位的,就是應付款項的部分,那現在帳上299億的應付款,到底算多還是少?

我們來對比前數年的財報狀況:

2014Q4,營收478億,應付款760億

2015Q4,營收257億,應付款546億

2016Q4,營收222億,應付款445億

2017Q2,營收161億,應付款299億

從這數字來推估,通常季未的應付款餘額,大概是當季營收的2倍,這也呼應了之前提的,營收下降越快,應付款的餘額降也越快,且應付款下降速度是營收的二倍。像15Q4營收257億,17Q2營收161億,減了96億。但應付款從546億減到299億,減了247億。

應付款下降,代表流出許多現金去清償這部分。

假設到了明年第一季,營收再下降到每月30-40億,季營收100億上下,那合理的應付款約是200億左右,也就是較2017Q2再減100億。

因此拿到了330億後,去償還應付款100億,及短期借款85億後,大概還剩145億。

另外可以算一下,到明年第一季的現金流量狀況,先再附一下2017Q2的財報:



假設明年第一季只有100億的營收(這算高估或低估,可以各自解讀):

251億(第二季底帳上現金)
+330億(谷哥給的)
+15.9億(出售上海廠的尾款)
+40億(原本17Q2應收帳款有109億,照以往經驗,應收款約是季營收的50~70%,所以估應收款減到剩70億,相當於現金收回40億)
-85億(償還短期借款)
-100億(前面提到的償還應付款項)
-30億(預估2017Q3虧損金額)
-40億(預估17Q4及18Q1合計虧損)

這樣結算起來,大概也有352億現金,而且資產負債表上變成:

流動資產:
現金352億
其他金融資產-流動(即超過3個月的定存):59.1億

負債:
短期借款:0
應付款項:200億

這樣資產負債比例有改善許多。

假設2018Q2營收再下降到80億,使得應付款項變成150億

那現金項目也還有352億-50億應付款-20億(18Q2季虧損)=280億
其他金融資產-流動(即超過3個月的定存):59.1億
存貨149億

負債:
短期借款:0
應付款項:150億。

總結來說,如果單純以現金觀點來看,17Q2季末是251億現金,到了18Q2可能剩280億現金,看來這330億一次性收入,隔一年後又回到原本現金水位。不過這不代表虧損幅度有這麼大,只是說有許多現金拿去償還之前欠的一些款項,也因此使得資產負債表變漂亮許多。

我寫這麼大一段,並沒有唱多或唱衰宏達電的意思,只是試著比較理性去分析,這330億到底可以用多久?

若以多方觀點視之,在償還掉大筆欠款後,帳上至少還有2百多億現金,即使以每季20億元的虧損來看,大概撐個一、二年還沒問題。最慘情況,還可以再打折清存貨,和再借一次85億的短期借款來撐一段時間。雖然目前看來還沒有真正轉機出現,但怎樣也還倒不了,多方想試手氣,去賭有一天跌破眾人眼鏡,重新大翻身,所以出現看多的聲音,並不意外。

若以空方觀點視之,目前營運還未現轉機,只是靠著這330億,能再多活久一點,從原本的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但出院之日仍遙遙無期。而且外資也沒有意願作多,軋空危機早就解除了。

個人想法就是多空未明。這也反映出主力的心態,尤其是外資。這波急漲後,又緩跌回原點,外資持股先大買2萬張,再慢慢倒出來,持股狀況又回到原點。

收購案公佈前一天9/20,外資持股259942張。到了10/20,外資持股變256232張。

9/20~10/20這一個月的買賣超狀況:



大買的瑞銀和瑞士信貸,是之前的借券大戶,應該是買來補券的。而大賣的美林、摩根大通,像是出掉之前套牢部位。

總結就是收購案後,因為宏達電靠此獲得喘息的機會,不再是必死的完美空單,所以空方借券回補1.5萬張。

不過即使空方補了一堆券,但多方進場意願不高,外資也沒有真正實質買盤進場,主力並沒有押注看多。目前在場上玩的,都是短進短出,甚至還有人借機倒貨,所以造就這曇花一現的漲勢。

以上是個人這段期間的心得,我目前還是有小玩一下,但就低出高進,賺賺便當錢而已。往後情勢不明,就且看且走了。


  • 56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6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