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台積電270元的時候,新聞發布目標價300元

michang wrote:還有60~70% ...(恕刪)


台積電製程領先是無庸置疑的, 這點我也很認同
我只是就在訂單滿手下, 為何對營收成長還是相對保守這點有所詫異
目前猜想的就是產能一定, 良率沒有如預期上升, 所以對今年的營收才會這麼保守
而從這也可以預測三星即將面對的問題
如果TSMC跨過了這個坎, 相對來說就是又建立了一道護城河

後續如果因為今年營收不如預期而股價有所回檔, 那大概會有哪些發展
進而找出相對好的再進場點 
pigline wrote:
沒有看7/18股東...(恕刪)</blockqu

台積電在拉良率方面的功力,可以說是沒有任何一家半導體廠是可以與其匹敵的。良率的拉升必須靠大量的生產經驗數據,並從中用系統的方式,找出影響良率的參數以及其關係。以目前台積電7奈米全球獨家滿載量產的情況下,台積電一定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生產經驗數據,去做生產製程參數規格的緊縮,以提升良率。千萬別小看台積電在新製程量產初期陡峭的學習曲線,以及良率拉升的速度。當年16奈米量產的時候,良率沒有幾個月就拉升到96%以上了。

營業額預估僅是依照目前的訂單狀況估算,沒有一家公司的經營者會把話講的很滿,法說會中既然敢提出營收預估數字,就代表有很高的把握可以達標。
來看看公告的台積電的副總以上經理人的持股排行(單位千股):

1. 曾繁城 董事 34472.675
2. 劉德音 董事長 12913.114
3. 林錦坤 副總 12518.018
4. 魏哲家 總裁 7179.207
5. 秦永沛 副總 6921.122
6. 何麗梅 副總 4511.080
7. 王建光 副總 2553.947
8. 施振榮 董事 1480.286
9. 羅唯仁 副總 1444.127
10. 米玉傑 副總 1000.419
11. 方淑華 副總 700.285
12. 吳顯揚 副總 478.501
13.孫中平 副總 420.709
14. 廖永豪 副總 370
15. 曹敏 副總 363.152
16. 侯永清 副總 357.465
17. 余振華 副總 225
18. 王英郎 副總 218.535
19. 張宗生 副總 200.781
20. 馬慧凡 副總 139
21. 廖德堆 副總 50.485

持股張數12000多張的高達2位,持股市值高達30多億元,相當驚人。 有這麼多高持股的專業經理人,投資人可以放心一起投資台積電的股票。
CAMRY車主 wrote:
來看看公告的台積電的副總以上經理人的持股排行(單位千股):

1. 曾繁城 董事 34472.675
2. 劉德音 董事長 12913.114
3. 林錦坤 副總 12518.018
4. 魏哲家 總裁 7179.207
5. 秦永沛 副總 6921.122
6. 何麗梅 副總 4511.080
7. 王建光 副總 2553.947
8. 施振榮 董事 1480.286
9. 羅唯仁 副總 1444.127
10. 米玉傑 副總 1000.419
11. 方淑華 副總 700.285
12. 吳顯揚 副總 478.501
13.孫中平 副總 420.709
14. 廖永豪 副總 370
15. 曹敏 副總 363.152
16. 侯永清 副總 357.465
17. 余振華 副總 225
18. 王英郎 副總 218.535
19. 張宗生 副總 200.781
20. 馬慧凡 副總 139
21. 廖德堆 副總 50.485

持股張數12000多張的高達2位,持股市值高達30多億元,相當驚人。 有這麼多高持股的專業經理人,投資人可以放心一起投資台積電的股票。




說真的,台積電基本面良好,利多新聞一堆,270沒問題了

再來要看台積電衝到多少而已


下星期一 262應該沒問題







michang wrote:
說真的,台積電基本...(恕刪)


Intel以前贏AMD主要是設計與製造都贏

但現在製程一樣未來會被超車
光靠設計的架構能扳的回來嗎?

這是某機構預估台積電的報價圖



Intel的10nm在電晶體的尺寸上稍微小於TSMC與三星的7nm,但差不大

問題是
明年台積電的5nm量產

那麼在相同的die面積上(83~85差不大)

AMD可以塞10.5BU的電晶體
Intel的10nm製程(等同於TSMC的7nm)只能塞6.9BU
多了3.6BU的電晶體,比原來多了50%
Intel自家的良率不高成本還更貴

光靠設計與架構能抵擋人家多一半的電晶體數嗎...

如果Intel製程的演進速度沒有TSMC快
況且TSMC的資本投入比Intel還多
AMD+TSMC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我是看好AMD與TSMC

看過去做分析是事後孔明大家都會
但要對未來做分析就要有些資料...
蚵仔麵線好吃 wrote:
Intel以前贏AMD主要是設計與製造都贏

但現在製程一樣未來會被超車
光靠設計的架構能扳的回來嗎?

這是某機構預估台積電的報價圖



Intel的10nm在電晶體的尺寸上稍微小於TSMC與三星的7nm,但差不大

問題是
明年台積電的5nm量產

那麼在相同的die面積上(83~85差不大)

AMD可以塞10.5BU的電晶體
Intel的10nm製程(等同於TSMC的7nm)只能塞6.9BU
多了3.6BU的電晶體,比原來多了50%
Intel自家的良率不高成本還更貴

光靠設計與架構能抵擋人家多一半的電晶體數嗎...

如果Intel製程的演進速度沒有TSMC快
況且TSMC的資本投入比Intel還多
AMD+TSMC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我是看好AMD與TSMC

看過去做分析是事後孔明大家都會
但要對未來做分析就要有些資料...



除息後234.5買到250,怕的人到現在還沒上車,第7頁我已開始說了

貿易戰,G20,NVIDIA轉單,AMD前面幾樓都早就預測和分析了

至於INTEL生不出來10nm,等於台積電7nm 這都老早就知道了

要買股票了自己去網路google相關和分析假新聞

本身玩pc 20多年了,前面幾樓我早說了AMD RYZEN 3000系列CPU和顯示晶片

AMD下半年的單會很大,CPU外面都賣到缺貨












有沒有可能以後英特爾下單給台積電
早早入手坐等外資抬轎的感覺就是爽
michang wrote:

本身玩pc 20多年了,前面幾樓我早說了AMD RYZEN 3000系列CPU和顯示晶片
(恕刪)



上個世紀末有人股票撈飽退休了
我們這種沒本事的還在努力工作⋯

健人就是腳勤

蚵仔麵線好吃 wrote:
我第一台個人電腦是仿Apple2 1983年買的
當時玩game是用錄音帶
第一顆硬碟是NEC40MB 1988年買的當年買一萬多
我研究半導體製程也有N年了
我大學同學1991年進聯電
1991年我碩班老板拿一捲錄影帶說這是日本最新的八吋晶圓的製造
應是CZ法
上個世紀末有人股票撈飽退休了
我們這種沒本事的還在努力工作⋯



真的~~上個世紀末有人股票撈飽退休了


對阿~~ 以前買硬碟時候是幾十MB
  • 1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