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fostery wrote:
銀行股走勢強弱,與三...(恕刪)

感謝分享, 下禮拜有機會再來加碼中信金, 我大約50%資金在金融股, 長期約5%年複利滾下來, 算是相當穩定的收益
股市高手很難的,看新聞買股票沒什不好啊,營運跟股價還是有關係,兩年前燦坤大虧損後來經理人新聞發出也稍微止跌但沒什起色,然後崩盤股價直達16元,後來營運改善也發不少新聞,就漲到二十幾元,今年業績普通也是有新聞但股價就是沒起色...
之前航運股業績不好,我看到經理人新聞後就賣出,賣在中間點,後來它大跌不少,在更早之前的技嘉也是看新聞說未來三年會發2.5元股息營運沒問題,買了套牢幾年後大漲,當時是好消息新聞出後不久,中間的確也領2至2.5元股息幾年,所以我覺得看新聞是可以的
澱粉蠍 wrote:
F大似乎誤解了晚輩的...(恕刪)
謝謝F大,版大,和各位的分享(不好意思前幾天才知道版大是誰)造福大家,也增長金融知識 ,其實在這萬點確實大家有點謹慎,到底可以持股幾成?誰也說不準,上禮拜五有跟單中信金,國泰,這兩天在想如果下禮拜再加碼,學F大買個3OO張可行嗎?因F大的資金算大户級的,我們資金少的可能會考慮很久,如果漲幾成就走,跌每年至少有5%30萬以上配息,如果除權後跌2塊好了,也只虧60萬,但每年就不用那麼麻煩找標地,領配息,但自己還是没答案,但我們幾位大家長,希望有(停利,停損要提醒我們)。謝謝!!
sicin wrote:
股市高手很難的,看...(恕刪)

謝謝S大的回覆, 晚輩對於身為跟風者有一些認知, 不知對也不對.
我認為跟風者(廣義來說是只聽消息面做股票者)是必需要對下單這件事負上100%責任的, 而不是將最後的損益歸責於對方, 連1%的責任也不應該.
當然賺錢時跟風者都是謝謝大大!大大你好棒捧!各種的阿諂奉承都出來了. 但只要有一筆賠錢時立馬就開始起瘋面, 什麼酸言酸語,踹共之類的話馬上就出來了.
我是讚成看消息面做股票的, 因為我自己也是如此.
但話又說回來, 當我想從股市弄點錢又沒消息時, 該怎麼辦? 所以我會覺得長久來看, 不論自己想不想要, 都還是必需朝股市高手或說是老手的方向前進. 也許賺不了大錢, 但也不會讓自己傷筋剉骨, 一定要練出一套"我流拳法"或說是保命法則, 不然很難在股市中生存.
基本上我是希望大家多看資料,多分析;自己作投資的決策。

消息面是壹回事,即使真的成為基本面,我們小散戶也難敵大戶或自營商的反向操作。小散戶的投資股市還是要選擇績優股,然後有長期持有的能耐。長期存股,出社會二、三十年後可以如附文的前5%的收入戶有百萬以上的被動收入。

投資的事,不要跟隨,自己理性進行。

************* [中央社]
不患寡而患不均。根據財政資訊中心發布104年度綜所稅申報資料,所得在前5%的家庭,平均年所得為新台幣471.5萬元,最後5%的家庭,平均年所得僅4.7萬元,差距仍達百倍,為歷年次高。

進一步分析所得前5%家庭的年所得來源,其中每戶的薪資所得平均為286.8萬元,股利所得平均約123萬元,分別是最窮5%家庭的198倍、97.5倍,顯見最有錢的家庭成員不僅高薪,也有相當高的投資所得,進一步拉開貧富差距。

weber2654 wrote:
基本上我是希望大家...(恕刪)

版大說得好,投資者要多分析資料,刪繁就簡去蕪存菁,做出最好的投資決策,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另外也要學會風險控管,因為股市瞬息萬變,不可預知的變數很多,我的腦海裡就無時無刻不是存在各種應變方案,如此才能化險為夷,穩健投資.
股票一直買進賣出說真的還蠻累的,而且很難賺,我的目標是躺著領息,但很難有股票是可領很久不改變的,所以今年改成包牌制,買很多家金融股,加上萬企、燦坤跟基泰,燦坤是本來就有,萬企是股市哪一點買賣都一樣,基泰純粹貪心想領高利息,燦坤可能等時機換成金融股,抱台灣十幾家銀行壽險股如果還不穩,大概真的命不好....
澱粉蠍 wrote:
謝謝S大的回覆, 晚...(恕刪)

fostery wrote:
依我的觀察,中信金...(恕刪)

中信金財務長邱雅玲表示,中信金控過去每月獲利約在25到30億元,若是扣除2014年6月併購東京之星有廉價購買利益、2015年12月有出售松壽大樓等一次性的獲利,2017年6月單月數字,已創下金控成立以來單月獲利最高紀錄。
邱雅玲分析,6月份台壽的匯損減少讓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增提了5億元、累計餘額來到8億元,加上6月進入股利發放旺季,比上月多了4億元、而保險業務銷售動能也提升,保費收入較上月成長8%,整體合計稅前獲利多賺了19億元。

研析:如果台壽在六月沒有匯損,還有能力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5億元,依此推論,國泰人壽及富邦人壽六月應該更有能力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加上六月股利發放,應該可以合理推斷下周一(7/10)盤後公布的國泰金,富邦金六月財報與中信金一樣亮麗.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金控已經營壽險市場六年,台壽與中信人壽合併後,在全台最大銀行保險平台、中國信託商銀加持下,中信金壽險業務如虎添翼,台壽近年新契約保費已直接「超車」新光、中壽等「眾老大哥們」,緊追在國泰、南山及富邦人壽之後。

台壽由於保費收入增加,資產規模跟著擴大,到今年第一季底,台壽資產已達一點三三兆,與中壽的一點三四兆相差無幾。

從投資面來看,中壽過去兩年經營團隊操盤成績亮眼,全年稅後獲利都逼近百億元,但今年上半年新台幣匯損,中壽卻「保守」實現股債獲利,累計前五月稅後獲利僅六點四億元,跟往年、每半年就賺五十億的情況顯然沒法比,跌破眾多外資眼鏡。

反觀台壽,去年獲利不到中壽一半,但今年前六月已賺進四十一點九億元、EPS一點三七元,後來居上。
(摘自2017-07-09 03:17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研析:台壽在中信銀加持下,已非昔日阿蒙,中信金的銀行+壽險獲利雙引擎,正式啟動,獲利可期.上周五我已買進中信金400張,準備下周一再買進200張,全部參加除息,下半年金融股持股就以國泰富邦中信為軸心.
F大真是行動派的
fostery wrote: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金...(恕刪)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