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台積電270元的時候,新聞發布目標價300元

小弟沒有研究股市
只懂一些技術面

台積電用月線來看是一路向上
現在技術領先了

那未來還會差嗎?



健人就是腳勤
ADR 收盤漲1.48%來到43.83

星期一又有好戲可看了

michang wrote:
ADR 目前又漲1...(恕刪)

260元以下的價位,下周可能就沒有了。
CAMRY車主 wrote:
260元以下的價位,下周可能就沒有了。



囧囧囧

現在坐穩270,上看300

一起加油
沒有看7/18股東會, 只藉由二手資料大概了解了相關內容
裡面比較在意的是台積電對於今年營收的不確定性是挺讓人訝異
一般國際大廠, 在七月時, 當年度的訂單狀況是已經準確定的狀況
然後才能開始預排生產, 出貨時程, 並且開始慢慢下單給各供應商備料
會有營收不確定成長與否, 問題可能不是在訂單, 而是在生產端

個人臆測, 7nm 生產良率提升較預期緩慢. 遇到瓶頸
如良率無法提升到相當水準, 今年營收可能就會持平或是衰退
或許魏總已經有心理準備7nm的良率只能維持目前水準或稍微好一點
所以加速5nm量產進度.
在 7nm 產能一定, 良率無法顯著拉升下
5nm 提早投產, 藉由新製程和新產能來提高每單位晶圓價格
那麼既使今年表現不如預期, 但未來還是會再衝高營收

CAMRY車主 wrote:
260元以下的價位...(恕刪)

有這樣的事...

希望還有機會260以下進貨...


pigline wrote:
沒有看7/18股東...(恕刪)



去年底的New Horizon發佈會上,AMD宣佈了Rome羅馬處理器,基於Zen 2架構,制程工藝7nm工藝,從目前的那不勒斯32核64執行緒升級到了最多64核128執行緒,這要比Intel當前的最多28核56執行緒器高出甚多。AMD之所以能做到64核處理器,除了7nm工藝帶來的高密度優勢之外,關鍵還在於AMD使用了Chiplets設計,將CPU核心與IO核心獨立,羅馬處理器實際上是8組CPU核心+1組IO核心組成。AMD這種模組化晶片在延遲上不如原生多核心,但好處還是太多了,製造難度大幅下降,良率大幅提升。最新消息稱AMD的Zen 2核心良率達到了70%,要知道Intel的28核處理器良率據說只有35%,AMD 64核處理器良率是Intel產品的兩倍,這在成本上可是非常大的差距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介紹過了,AMD在7nm Zen2處理器上進一步將模組化CPU發揚光大,這次的64核羅馬實際上有8組CPU核心,每組核心又包括8個CPU內核,總計64個核心,使用的是7nm工藝製造,而IO核心獨立出來使用14nm工藝製造,整合了DDR記憶體主控、PCIe主控等等,這些單元對制程工藝的要求不高。



這種chiplets設計會越來越流行,它可以靈活搭配不同工藝、不同架構的晶片,代價是延遲會有所增加,但是與獲得的好處相比依然是值得的,因為製造多個小核心晶片的難度要比製造原生多核心的晶片低多了,良率會大幅提升,進而控制成本。

義大利Bitchips網站日前援引消息人士的爆料稱,AMD的Zen 2 CPU核心面積約為88mm2,完整核心的良率也非常高,達到了70%兩年前他們曝光過AMD第一代14nm Zen核心的良率,當時給出的說法是80%良率,相比之下7nm Zen 2核心的良率似乎還低了,不過要考慮台積電的7nm高性能工藝還不夠成熟,良率未來會改進,而AMD使用GF 14nm時,後者沿襲自三星的工藝已經相當成熟了。

70%的良率高低還要跟友商對比,原文稱Intel的28核處理器良率只有35%,如此一來AMD的64核處理器就是Intel28核處理器良率的兩倍水準了,這反映在成本上可是相當大的差距了,這意味著AMD的64核處理器不僅在核心數、性能上超過了Intel,在成本上也是後者不能比擬的,打價格戰的話更有底氣。



7nm Zen2的高良率不僅對64核羅馬處理器有益,對桌上出版的7nm Ryzen 3000來說一樣大有幫助,而且後者因為核心數更少,搭配IO核心也更小,所以IO核心+8核CPU核心的成本理論上會更低。

在Bitchips更早幾天的爆料中,他們提到AMD不會提高7nm Ryzen 3000處理器的價格,不會犯AMD前前任CEO魯毅智的錯誤。
先說明 台積電 7nm 大約等同 Intel 10nm製程

現在問題是intel 10nm生不出來,三星良率不好

台積電5nm出來.........



Intel終於承認7nm落後了,2年內追不上AMD

憑藉Zen2架構的Ryzen 3000以及Navi架構的RX 5700系列顯卡,AMD在Q3季度終於在CPU、GPU市場上都拿出了有競爭力的產品,而且都是7nm工藝的,這點上比Intel、NVIDIA都要領先。


在CPU領域,Ryzen 3000處理器上市之後,市場的反應也不錯,熱賣是少不了的,部分型號甚至還出現了搶購的現象。

在德國、荷蘭、日本市場上,Ryzen 3000沒上市之前AMD的處理器銷量佔比就超過了Intel,在韓國市場上憑藉Ryzen 3000的上市也零售份額也突破了50%

Ryzen 3000的問世也讓Intel陷入了尷尬,因為AMD在Ryzen 一代、二代處理器上,製程工藝還沒有達到Intel的水平,儘管都是14nm節點的,但是Intel改進三代的14nm++工藝表現不錯,而GF的14/12nm工藝性能上是不如Intel 14nm工藝的。

現在AMD手握7nmRyzen 3000處理器,製程工藝上已經比14nm跨越了兩代,Zen2架構改進使得Ryzen 3000處理器的單核性能也追上來了,所以之前有分析師稱讚AMD創造了歷史——在CPU性能、工藝上同時超越了Intel。

Intel這邊,今年6月份開始量產10nm工藝,Ice Lake十代酷睿處理器已經出貨,不過主要面向移動市場,桌面版要到2020年。再往下就是7nm工藝,Intel CEO Bob Swan 日前在參加財富全球會議時確認7nm工藝會在兩年內推出,也就是2021年問世。不過他沒有提及的是2021年 7nm 工藝首發用於Xe加速卡,並不是CPU處理器,意味著7nm CPU很有可能再等一年到2022年。

正因為此,Techradar 報導稱 Intel 承認了自己的落後,7nm工藝要2年後才能追上AMD。

michang wrote:
去年底的New Horizon...(恕刪)


這篇報導我也有看過, 但就參考而已
"假設" 70% 是真的, 這應該是TSMC報價給AMD的良率估算
那TSMC接下來內部就是要以更高的良率去衝刺, 達到更高營收和獲利
目前問題可能就是,再報價後的良率無法出現顯著提升
例如從70%提升到80%, 而只能維持在 67%~73%之間
那這營收就會是在持平和年減之間浮動

那後續在5nm/3nm的良率評估上, 應該也會趨於保守
pigline wrote:
這篇報導我也有看過, 但就參考而已
"假設" 70% 是真的, 這應該是TSMC報價給AMD的良率估算
那TSMC接下來內部就是要以更高的良率去衝刺, 達到更高營收和獲利
目前問題可能就是,再報價後的良率無法出現顯著提升
例如從70%提升到80%, 而只能維持在 67%~73%之間
那這營收就會是在持平和年減之間浮動

那後續在5nm/3nm的良率評估上, 應該也會趨於保守



還有60~70% 問題INTEL生不出來,三星良率鐵定慘....不就剩台積電嗎?

再來三星8月要發布的note 10才用上7nm

之前手上的s10頂多稱為10nm+ 三星已經吹噓很多次了

蘋果也不是白癡選擇台積電

等蘋果,AMD,華為跑單再來怕還來得及



三星 6 月將量產 Exynos 9825 處理器,預計搭載於 Galaxy Note 10
  • 1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