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

投資與蝴蝶

"回應一下恬適生活大問為什麼美元指數反彈,
就鄙人認為,
美元本身就是世界最強的避險貨幣,
當股債雙殺,而美元在歷史低點上,
又FED進入升息進程中,
美元指數反彈對鄙人而言是合理的。"

感謝 柴犬君 大大的回應!!

對於 2/2 美元指數反彈,雖出乎個人預期,

但就如過往一樣,個人依然是看空美元

只是下周非美元的外幣要先調整一下,避避風頭的好...

或許本波回彈過91也說不定咧!
此文頗精彩,一時三刻看不完,先標記一下
o_0a wrote:
美債應該是暫時不宜接近
但新興市場債要繼續保留,還是也出清掉現金為王
不知版上先進有何看法?
..(恕刪)


最近匯率,股市,債基操作都很難,怎麼做才對,實在難判斷

美債該賣? 新興債該留?
很難判斷,
我前幾天賣了一筆 亞洲債,因為 yield 變低了,只有4.5%, 扣掉管理費,就只有3%多一點。
同樣的判斷,我可能會逐步賣掉一部分新興債(如果yield 良好,就不會賣,甚至加碼),因為 yield 也變低,duration 有的也不短。
美高收,yield 變高,duration 不長, 等美十年債升到 2.9%以上 我會多買一些。

你可參考 HYG, EMB, CEMB , 看這幾隻的 duration, 12m trailing yield, average yield.
我的想法不見得對,也可能改變想法,僅供參考。


CEMB
EMB
HYG
現在腦袋還是轉不太過來...

這兩天美股跳水,日元,瑞朗走勢依然未如預期,該不會是之前漲太多了喔?!

至於目前確認的"債市"空頭...

個人對持有的老債基,倒是當作沒看到...事實上近期波動和過往一樣本來就很小...

下午才在自己的新樓提到"波動率"問題,

還希望有緣者可多多提供看法.

MiPiace wrote:
最近匯率,股市,債基操作都很難,怎麼做才對,實在難判斷
美債該賣? 新興債該留?
很難判斷,
CEMB
EMB
HYG




標記一下

以後持續追蹤拜讀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

各位假日好,
今天想續聊陸股,
陸股已經跌破半年前的起漲點,
準備向一年前的起漲點尋求支撐,
鄙人去年就已經預測過陸股的跌勢,
當周小川都警告說中國經濟陷入明斯基時刻時,
就是最好的提示。
而隨著中國新年的開始,
資金需求大,
人行展開臨時降準釋出資金2兆人民幣,
對於陸股而言真是及時雨,
但這並不等於說陸股就此改變為多頭,
只是暫緩而已。

中國一月CPI與PPI持續走弱,
美其名是說物價平穩,
但其實就是通膨不如預期,
也就是說經濟成長放緩,
中國現在正在轉型為內需導向,
內需不如預期的情況下也反應在數據上,
解決的辦法就是經濟改革引進外資,
這從去年就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就長線來看,
陸股現在的跌勢是經濟改革下的過渡期。

但是真正的風險還是貿易戰,
中國現在手上最大的武器就是持有世界上最多的美債,
要是中國發狂開始拋售美債,
鄙人認為會演變成全球性的災難。
各位晚安,
這是鄙人開啟這棟樓來遇到的第一次台股封關,
就未來台股的動向鄙人淺見認為,
在FED三月升息前,台股應是來回震盪的可能性為高,
但整體而言是否完全轉空有兩大方向看待,
1.美元指數
2.原物料價格

當美元開始走強時,
從去年開始延伸的原物料行情也到了盡頭,
雖說升息代表著景氣復甦,
但是別忘了升息真正目的是抑制通膨,
也就是避免物價上漲過快,
但升息會造成企業貸款成本增加,
進而衍伸出失業率問題,
這是央行行長永遠的難題,
你要人民領餓不死吃不飽的薪水,物價平穩、低失業率,
還是讓薪資上漲、促進物價、失業率增加,
而臺灣狀況比較畸形的是薪資漲幅已經遠遠不如物價漲幅,
尤其是消費者物價指數中竟然不包含房價,
政府永遠可以拿那無法反映真實情形的CPI沾沾自喜。

當隨處都是泡沫的時候,
投資者只要耐心等待天上降下來的黃金就好。

各位早安
簡單說明鄙人現在的操作方向,
美金按照原定計畫買到2月為止,
目前來看買的價位還不錯,
但是短線上台幣不會突然大貶,
預計未來將是29.5~30.5徘徊,
台幣強勢能減緩臺灣的通膨影響。

全球資金從寬鬆轉向中庸,
從中庸要開始轉向趨緊,
Powell的發言比預料更強勢,
葉倫在離職前的預測現在紛紛應驗,
美國通膨只是一時性遲緩,
通膨即將達到預期目標。

台股方面,除了維持操作紀律的定期進場外(金融、原物料),
仍以空手為主,
陸股方面,維持去年看法,
陸股上半年都不看好,
至於習近平欲修憲讓他無限期連任的話,
長線來看,
鄙人認為對於大陸是傷害,
會影響全球人才在大陸發展的意願。



各位晚安:
美國為金融戰開出了第二槍,
從第一槍的稅改吸收全球資金後,
第二槍則為設下鋼鋁的關稅障礙,
歐盟與中國應該也會出招反制,
而關稅壁壘的設置原因就是為了保護國內產業,
川普繼續兌現選舉承諾,
但關稅障礙的問題就在,
沒有國家會願意單方面被課高額稅率,
也會報復課稅,
逼得一般消費者不買進口商品,
只買國產品,
於是國際貿易就減少了,
在國內自產自銷下,
國內廠商的競爭會趨向價格競爭,
也就是比誰更便宜,
雖然關稅保護一時看似對國內廠商有利,
但要是廠商不賺錢、倒了,
最後造成失業率提高,
國內不敢消費,
一國經濟變成死水,
這就是金融戰最糟的結局,
台灣現在要擔心的是IC出口會不會也變成關稅壁壘的目標,
或是受到流彈波及。









  • 6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