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從來都沒仔細看
單支股利有領超過2萬,當然是有錢啊
我要說的重點是,計較補充保費是捨本逐末的想法
別說補充保費,就算是所得稅扣抵比例減半,也不應該影響是否參與配息的決定
就好像找工作的時候,一個薪水120/年,跟200/年的offer在考慮的時候難道要想,薪水高繳的稅也高所以選低的?
當然是多繳稅也要選200的那個啊
買阿六國股票,配息預扣10%
買米國股票,預扣30%
買台股,預扣2%
而且這2%健保費,其實終究會用到的
為了這2%,放棄參與除息,只是把賺錢機會送給別人而已

2018年的排名下降到18,銷售金額提升的不多
5月營收大增是因為賣地的關係...
奇怪的是到現在還看不出來新廠帶來的營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