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8

宏達電的籌碼分析


kenjitan wrote:
我九點一開就47萬...(恕刪)

前所未有的盛況
即便尾盤還鎖36萬張排隊要買
紅姨真有妳的

kenjitan wrote:
我九點一開就47萬...(恕刪)


從8點50的30幾萬張, 到9點的47萬張.

47萬張應該是高點.

Angrybirds wrote:
謝謝各位的支持,我...(恕刪)


8:45分左右
看到掛進16萬張

後來就不可收拾了!
8:30整,可以確定第一筆是3萬3千張左右,價位當然就是漲停價

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及數字


自己就可獨立研發還談什麼合不合作?(手機部份的確就只剩下代工,但此次合作會增加未來AR/VR合作)


自家手機更不用想賣
新機銷售也不會好(預估從400萬減為100萬,會讓虧損減少)


掛47萬張是否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尾盤慢慢減到27萬張,按照經驗值最快星期二開)


以一家每年大虧一個多股本的公司,本淨比在0.5倍比較合理(當虧損的手機部門縮編之後,剩下ar/vr 虧損會少很多,新興產業本淨比超過100 比比皆是,2498本淨比約1-1.5)


淨值51爆增到80塊(淨值58增到95元)

現金都還沒入帳也不知道何時入帳?(新聞稿上說明年第一季)
lexus_sky0066 wrote:
說說小弟的看法好了
...(恕刪)


提醒樓主,這第一筆的3萬3張,依消息面利多的比例來看是很低的量,也就是多方主力不想造勢壓空,這對空方是很不利的

首先澄清一點,我看錯被軋空,並沒有怪罪於內線交易,而是怪罪於自己太天真,竟然把所有新進的買盤都歸類於「投機型主力」,誤以為他們短期內就將出貨。

回頭看看,其實這件事,是有徵兆的:

1. 利空發佈,股價不跌

2. 基本面持續轉差,但外資不賣還反向小量進貨

3. 4百張及千張大戶持股,近一個月增加2萬張

4. 有大量新進勢力進場(富隆、野村、群益金鼎西松、日盛復興)

當有這些跡象出現,就應該要有危機意識,而我卻忽略這些訊息,誤以為就算要收購成交,也是要年底才會成案,錯認還是將走短期區間行情,以致被軋空。

所以我可以接受各位批判我:

「真是太嫩了,竟然看不出有其他主力進場」

「天真的傻b,竟然會以為所有進場的主力都是被套的傻瓜」

「這種初學者的籌碼看法,還敢稱鳥大」………

但我並沒有將這次事件,歸因於「內線交易也是我沒辦法的事」,就這樣找台階下,因為在股市待久的人,都明瞭「一定有人先知道」,這是在操作上,要謹記的一件事。

我並沒有為失敗找理由,只是去查出自己錯在那裡。

這次的經驗,我會銘記在心,也望請各位持續給予指教。



再來說說自己的想法,當星期四看到那收購消息後,頓時嚇到了,擔心不知道會飆出幾支漲停。我最大的恐懼不是虧損,而是無法預知將有多大的虧損,這種恐慌,實在也沒什麼心情寫什麼分析了,就直接貼了理財寶的網誌上去,其實我想寫的也就是那些,這波真正的贏家就是富隆、野村、日盛復興這三個新進主力。

另外權證方面,我認為原本被套住的「凱基永和」和「凱基三重」,這次是拗單成功,他們並非暗黑主力,真正的暗黑主力是「富邦新店」:



這一個月內,都是持續小量的買進認購,最多買進金額約360萬,目前帳上獲利已達1065.9萬,我想他們至少將賺個5倍以上出場。

富邦新店在那呢?看一下google地圖:



好像有蠻明顯的地緣關係,這個主力我也記住了,以後就跟著你們做了。




好了,上面是情緒抒發,現在進入「可能我看得都是錯的,僅供參考,也提供日後給各位批判」的籌碼分析內容。

9/22的籌碼資料:

成交量5483張 → 開盤漲停委買即掛47萬張,收盤漲停委買也還有27.9萬張,在這麼瘋狂買盤促擁下,成交量還能破5千張,其實比我想像好很多。其實我也有掛漲停買進現貨,掛買30張,幸運抽中一張。當我看到成交量有破5千張,壓力就少一半了,因為大概就可以推估自己最大損失在那裡。

外資買進382張,賣出1724張,賣超1342張 → 這麼多人想狂買的情況下,外資還賣超,這讓我非常意外。

再來看到買賣超排行,這數據一出來,星期五那天晚上,我就相對能吃能睡了:



這些大買的主力,沒有一個是外資。

我說一下為何我要知道開盤漲停委買的張數,因為這可以算出一些東西來。

首先,各位都知道的買賣成交原則,我再貼出來給各位看:

買賣成交優先順序:撮合依「價格優先」及「時間優先」原則依續成交:

(1) 價格優先:「較高買進」>優先於「較低買進」,「較低賣出」>優先於「較高賣出」。同價位之申報,依「時間優先」原則,決定優先順序。

(2) 時間優先:「開市前輸入」>優先於「開市後輸入」。「開市前」依電腦隨機排列方式決定優先順序,「開市後」輸入之申報,依輸入時序,決定優先順序。

請注意,開市前的定義是指9點整前。

所以若9點開盤時掛單量,遠大於實際成交量,那就來玩抽抽樂,看誰抽中就成交。而像星期五那狀況,開盤後才掛單的,一定是沒機會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來算一下抽抽樂的機率為何?

開盤漲停委買47萬張 → 只有掛在這47萬張的人有機會成交買到。

收盤漲停委買27.9萬張 → 有人覺得沒機會買到,於是盤中慢慢撤單減下來了。

再來算機率,如果收盤是27.9萬張,這些人大部分應該是開盤就掛好,放到結尾。但我們還是要想有少數人是不了解成交規則,在開盤後才掛單到收盤,因此我推估最後有23萬張是從頭到尾都掛到底的。

(47+23)÷2=35萬 → 這數字表示在整個盤中,開盤前就先掛好單,一直到收盤都沒撤單的平均量。

那將這35萬,除以成交量5483張,得出的數額是63.83 → 這表示平均來說,要掛63張漲停委買,才有機會成交一張。

我再取個整數,算成交機率是60分之1好了,這樣去帶入星期五的買超排行券商表,就可以推估這些買超大戶的實際掛單量:

1. 統一:235張*60=14100
2. 永豐金嘉義:232*60=13920
3. 永豐金敦南:212*60=12720
4. 元富延平:200*60=12000
5. 富邦嘉義:189*60=11340
6. 統一城中:131*60=7860
7. 兆豐公益:121*60=7260

以下就類推算下去。

再回頭看買超榜,除了統一、富邦、永豐金是自營商買盤外,其他都像是追漲停隔日沖的大戶。

所以可以想一個問題:永豐金嘉義、富邦嘉義這些人,是真心想買破萬張的貨,還是純來掛單玩個抽抽樂遊戲?

又前15大買進券商,總買進量為2012張,這數字乘60得出為12萬張。

再來我最在乎的外資動向,外資總買進382張。這數字乘60得出22920張,假設外資很老實,完全不玩抽抽樂這件事,也只代表他們真心掛單想買的總買量是2.3萬張。

外資掛單數字跟這些本土大戶比起來,真是客氣很多。

如果今天我看到大摩買進300張,那我會很擔心,因為他是真正有實力買進300張*60倍的1.8萬張。但這些本土投機勢力,真的有辦法每個都吃掉萬張?

上面這還是發生在股價位於76.2元的時候。

週一開盤價位,就將跳上83.8元漲停,這個價位就拉到自去年11月以來的最高價,在這10個月期間,有些套牢的人就想下車。當然也有很多人想上車,但買賣力道比率就不再是30幾萬比5千。

又我想各位可以預見的,如果漲停打開時,必然會產生天量,2016/3/15從130拉下來的那根大黑k,就出天量9萬張。

這次若漲停打開,會有多少籌碼轉手,創造多少成交量呢?

我估至少有6、7萬張以上,這種天量,可以將籌碼再洗一輪,到時就看上車的是投機的勢力,還是投資的勢力為多了。

所以當買盤力道達6~7萬張,賣盤力道也達相同數額時,漲停就會打開了。

總結,把掛單虛量扣一扣,真正想買的買盤力道,了不起10~15萬張,這是在股價76元的時候,再上去買盤力道會縮減,賣壓會增加,所以我認為週一應該會再出量,而最晚週二就會打開漲停了。

以上是非常不負責任,很有可能被打臉的空方自我安慰文。



另外提供一個收購的小細節給各位參考:

根據9/21公佈的,關於賣出子公司世界通的公開訊息內容中,有提到一點:

12.迄目前為止,依「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第三條所列
之有價證券投資(含本次交易)占公司最近期財務報表中總資產及歸屬
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之比例暨最近期財務報表中營運資金數額(註二):
占總資產之比例:39.14%
占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之比例:77.33%
最近期財務報表中營運資金數額:15,707,386 仟元

根據上述資訊,我個人解讀是,它是在說明這美金11億的成交金額,占目前總資產比例的39.14%,股東權益的77.33%。

若以近期美元匯率30.2元計算,11億美金約為332.2億台幣。

所以若再去推算一下:

近期財報中的資產為332.2÷39.14%=848.75億

股東權益為332.2÷77.33%=429.59億

但根據第二季財報,即結算到6/30為止的數據顯示,總資產為920.73億,股東權益為466.07億。

為何這數字和第二季的財報有落差?

那我們再看同一份公開資訊中提到的:

11.迄目前為止,累積持有本交易證券(含本次交易)之數量、金額、持股
比例及權利受限情形(如質押情形):
普通股29,056,807股, 帳面淨值金額390,740仟元, 持股100%

但在第二季財報中,子公司世界通的淨值是397,444仟元,也和公告的數字不同。

所以根據這些資訊,我再個人腦補解讀一下,這是因為在出售公司時,有再編列統計最新財報,我們所看到公開資訊中透露的一些數值,很有可能是8/30,或9/15那天的財務狀況。

假設是9/15好了,那6/30的總資產原有920.73億,減到9/15時推算出來剩848.75億,減了71.98億。而股東權益466.07億,則減成429.59億,這表示權益減少了36.48億。這還不是9/30,結算第三季財報時的財務數字。

36.48億,除以股本82億,得出的數值為每股淨值減損4.4元,這表示第三季可能淨值減損4.4元,那EPS會是多少呢?

所以我們是已經預先窺見第三季財報的部分內容?還是小弟腦補解讀的方式有誤?就懇請各路大神幫忙指正一下。

當然,妖股是不講基本面的,這數字並非給各位做為操作參考,只是我覺得自己好像發現了一個小祕密,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謝謝指教。




Angrybirds wrote:
首先澄清一點,我看...(恕刪)


你買股票好累,跟我以前一樣,做了多少功課,翻財報,查主力,

一買還是賠,我現在買股票半小時就做決定

Angrybirds wrote:
在股市待久的人,都明瞭「一定有人先知道」,這是在操作上,要謹記的一件事。
---------------------------------------
2017-09-19 05:46
情況似乎有改變...
----------------


Angrybirds wrote:
首先澄清一點,我看...(恕刪)


承認錯誤,檢討原因,
從錯誤中學習,越挫越勇
態度很健康,
股市心智成熟度,比一般人好很多,不容易啊!
  • 56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6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