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

投資與蝴蝶

這是TLT 的2年線圖
歷史上投資長天期公債倒閉的機構不少,就沒聽過買高收益債買到倒閉的公司
不要用名稱去判斷那一個風險高,要實際去想過才會了解
30年公債如果瞬間從2.9%升到 3.5%, TLT會瞬間摔 10% (0.6x17.5)


各位,晚上好:
今天想繼續先前討論的話題,債券,
升息是否意味著對於債券該全面悲觀看待?
想聊聊鄙人的想法,
以下討論的債券皆指美國公債,
關於債券的基本知識,
(市場)利率、票面利率、殖利率,
鄙人已經在先前說過了,
就不再贅述。

再重新複習一下債券與利率的關係:
當利率上升,高於票面利率,投資人拋售債券,債券價格下跌,殖利率上升。
當利率下降,低於票面利率,投資人買進債券,債券價格上升,殖利率下跌。

但我們知道,利率不會永遠上升,也不會永遠下降,
影響利率的最大因素在於央行決定貨幣供給量,
然而央行的決定來自於政策以及經濟環境。

鄙人認為,沒有比公債更能代表長期投資的商品了,
公債分為短期公債與長期公債,
長期公債因為期限長,利率風險高,票面利率也較高,
短期公債期間短,利率風險低,票面利率也較低,
舉例來說,買進美國20年期公債,就是覺得美國20年內都有能力付你債券利息,
你必須承擔未來20年後美國不付錢的風險,但是20年後會發生甚麼事,
沒人敢掛保證。
而買進美國1到3年期公債,就是覺得未來這一年到三年內,
美國有能力付你債券利息,未來三年中,
應該有許多人敢掛保證美國不會違約吧?

但是,是否長期公債就真的代表風險比較大?
還必須配合債券價格來看,
長期公債的波動性較短期公債低,
也就是說,長期公債受債券價格影響的程度較少,
短期公債的持有者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面臨債券價格風險。

一般而言,市場利率與公債殖利率會逐漸貼近,
但這指的是短期公債,
影響長期公債殖利率的主要因素還是在市場上資金的移動,
現在是升息階段,專家都會告訴你股優於債,
於是債券遭到賣出,投資人買進股票,
債券價格下跌,殖利率上升。

但如果一個投資人,他購買美國公債,
就是為了每季穩穩領債券利息,
忽視債券價格下跌,
並將領得的債券利息持續買入價格下跌的公債,
鄙人相信這個投資人的作法雖然不會大富大貴,
但是至少能夠高枕無憂,
債券價格的風險,
在時間面前可以忽略,
因為景氣不會永遠一成不變,
當債券價格持續下跌時仍然買進債券,
再用債券利息持續投入享受複利果實,
感受長期投資的美妙之處。

公債這商品最大的風險在於違約性,
而非升息,
當你買進一個國家的公債,
就是看好這個國家未來的償債能力,
鄙人認為雖然升息循環中債券價格會下跌,
但是仍然十分有限,
對於大型基金的操盤手而言,
這種近乎保本且波動性低容易預測的商品還是十分有魅力。

感謝柴大的分析,

今日 美公債殖利率10年 2.707

等看會不會到 3,再來買一些。

-------------------------------
比特幣年產值

每日 1800幣 * 1萬美 * 365天 = 65.7億美元

假設全數位幣的倍率是 5倍的比特幣

則有 337億美元的年產值

這塊肉很肥哦
各位晚安,
最近遇到許多人問鄙人美金會不會持續走貶,
現在買美金是否合適,
鄙人來說明鄙人的看法,
首先,
鄙人仍然慢慢買美金,
預計會買到二月,
隨著FED縮表與升息進程的啟動,
今年預計會升息三次,
美元的價值將逐漸凸顯出來,
其次,
鄙人一直提醒說過注意通膨數據,
隨著油價飛漲,
CPI快速上升,
預想的通膨目標可能會比計畫來的更早到達,
而且醫療與房租這兩部分上升特別明顯(這關係到投資reits的部分,就不贅述),
但鄙人說過美元與油價是呈現反向關係,
油價高漲代表市場需求大,
經濟走強,
美國為世界原油最大的進口國,
如果一直放任美元貶、油價高漲,
對於部分企業來說並不樂見,
所以川普很聰明的在最近放話說希望強勢美元出現,
未來三個月可以觀察原油進口和庫存數據,
看美國是不是藉機買石油,
最後,
美元最近的弱勢明顯干涉到其他國家的景氣復甦,
歐盟外銷導向的國家,
也因美元近期的大貶造成影響,
甚至還出現造成歐盟QE無法在2018退場的消息,
這對於全球經濟來說都不是好影響,
川普就算要搞美國出口,
也必須要其他國家有錢買。

另外,
台股部分,建議別搶反彈,
空手為上,現金為王。







柴犬君 wrote:
但是,是否長期公債就真的代表風險比較大?
還必須配合債券價格來看,
長期公債的波動性較短期公債低,
也就是說,長期公債受債券價格影響的程度較少,
短期公債的持有者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面臨債券價格風險。
(恕刪)


幫柴犬大補述一下

單純就學理上來看
債券在買下去的瞬間已經決定報酬率(殖利率)
只要債券不違約,市場利率的升降影響的是機會成本
不考慮機會成本的時候,從買進到到期為止面對的都是既定的報酬率
這就是美國公債基金淨值會越堆越高的原因(無違約)

但是金融商品每天都有人交易,機會成本勢必要反映於交易價格
市場利率升降變動(另有風險偏好等諸多因素)會直接反映在交易者殖利率的要求
故而在升息期間市場不斷反映利息上升的機會成本
導致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
然而如果買進者一開始就願意接受買進時的報酬率
市價的漲跌大致上來說並不影響預定報酬
(但因為基金是多張不同票面息、到期時間的債券組成,且有費用與交易成本,還是多少會影響)

升息期間買不買債券?端看買債券的動機,要賺預定的報酬,還是要兼賺資本利得


補充1
TLT的Effective Duration高達17.49年,對利率的變動非常敏感
https://www.ishares.com/us/products/239454/?referrer=tickerSearch
目前(18/01/29)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2.94%、TLT淨值122
2016年6月間,30年期公債殖利率2.2%左右,TLT淨值140左右
2013年12月間,30年其中債殖利率3.7%左右,TLT淨值則是100左右
波動是很刺激的

補充2
公債、投資級公司債跟高收益債,對應市場的變動因子是不同的的
公債、投資級公司債對市場利率反應敏感、高收益債則是對市場風險反應敏感
這樓高手不少,簽到參觀一下。
o_0a wrote:
公債、投資級公司債跟高收益債,對應市場的變動因子是不同的的
公債、投資級公司債對市場利率反應敏感、高收益債則是對市場風險反應敏感


也補充一下,台灣人買很多美高收益債基,一般是這個圖最能反映價格:
https://fred.stlouisfed.org/series/BAMLH0A0HYM2/

Spread大小和高收益債價格是反向的
如2014~2016初 Spread 上升變大,高收債那時是有一波下跌
仔細看看,最近的spread是不是很低?那現在會不會造成美高收益債有下檔壓力?各位可以猜猜看,交換一下想法。。。

(若檢查過去Greenspan/Bernanke 升息那段,高收還是漲的。後來,大家都知道,升息到最後是什麼。有時候想,是不是Bernanke升息太快,導致金融風暴,是否有其他方式降溫)


會擔心手上美高收嗎?再看看這個:

還有空間呢 :) (本人決無暗示明示此時高收是安全或危險,投資時請顧好個人的真金白銀)



再補充一下,國家公債違約都是頭條新聞,很少看到高收益債違約的新聞,但高收益債違約率是比公債高很多的:


債違約後,通常還有Recovery,高收大概是30%~80%的本金 -- 不是說高收風險低,而是說它比股票低。
另外投資級的Default rate 是小於0.1%或在這附近,比收續費還低:台灣這些基金最大問題是成本太高。



(最後,加注,在另一棟無招有招練武功樓,有一個影片,其中有一個大師說:
“解釋過去的能力”和“預測未來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具有前者能力,會使人有一種幻覺:以為同時具有後者能力的幻覺...在下僅記在心,雖然我有沒有前者能力都還是一個大問題,所以,以上歷史圖片解釋的正確性是有疑問的,所以請小心服用)
chalupa1 wrote:
“解釋過去的能力”和“預測未來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恕刪)


很推C大這句,“解釋過去的能力”和“預測未來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跟後者有關注過股市老師的發言就會明白了
每天解釋近期盤勢講得頭頭是道
但是如果有筆記他們對未來盤勢的發言,半年、一年後對照一下


不過系統性的經濟事件似乎是一直歷史重演
金融危機→降息循環→打底期→升息循環→泡沫化→金融危機
各個時期投資的標的就不贅述了,近年來相關的資訊多到爆炸

短期能夠預測未來賺到超額報酬是特異人士的真本事
長期相信歷史大致上能賺到合理的報酬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話說高收債
單純就個人經驗,高收債是一種介於股票跟債券之間的金融商品
市場對風險胃納越來越高的時候,能夠容忍跟高收債與基準利率越大的利差,高收債的價格就會飆升,投資人同時賺到較高的債息與資本利得

如下圖,
基準日設定為2001年(網路泡沫危機後)
CCC高收債於2007金融危機時跌幅遠遠超過AAA(高評級)、BBB(投資債下限)
但是在經濟復甦的時候成長遠遠超過投資級債
當然過程中如遇到歐債危機等,短期的跌幅也是遠遠超過投資級債



高收債並不是不能投資
但要像股票一樣需要慎選時機,並考慮適時出場
投資級債損傷到本金的機率很低(指的是基金持有之債券違約導致基金的資產永久減損),默默地繼續持有,默默地繼續成長
高收債跟股票在金融風險(不見得是危機程度)發生時,變成壁紙一張導致資產永久減損的機率高很多

下圖,基準日設定在2007年比較不會誤導高收債的風險性(以2001當基準,會有高收債除了2007年表現都比投資債好的錯覺)
當風險發生時,高收債短期跌幅超過投資債


chalupa1 wrote:
也補充一下,台灣人...(恕刪)

o_0a wrote:
幫柴犬大補述一下單...(恕刪)


謝謝chalupal大與o_0a大的分享,
補足鄙人許多說明不足的部分,
有許多高手肯分享,
實在是鄙人與版友的福氣。

隨著FED一月利率會議結束,
兩個重點:
1.利率維持不變
2.通膨指標明顯走強
這內容鄙人先前已經預測過了,
也不是甚麼秘密,
只是再度強化了3月升息的可能。

目前市場資金仍屬於寬鬆,
尤其中國也在造市,
但是如果按照今年FED升息三次的進度,
以及ECB預計9月讓QE退場,
投資人對於風險的意識更要增加,
尤其很有可能出現股債雙殺的局面。

油價、美元指數、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CPI,
這四項是重要觀察指標,再次說明。


柴犬君 wrote:
謝謝chalupal...(恕刪)



"油價、美元指數、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CPI,
這四項是重要觀察指標,再次說明。"

感謝柴大的提點....

除了上述,個人會再加下列三項

美國兩年期公債殖利率, 日元 , 瑞朗

最後一項在美元指數比重最低,更容易被忽視
  • 6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