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各位小夥伴,大家荷包都賺滿了嗎?陸續還一直有人私信給我,問我台積電可不可以買,或是推薦其他台股,我就借此串回覆一下。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我先講清楚:我手中已經沒有任何台積電或是其他股票的持股了!我的台積電在達到目標價以後,已經照紀律分批出清。沒有賣在最高點,甚至連600都沒有賣到。那你一定接著問我:[後悔太早賣嗎?]我肯定的說:一點也不後悔!因為去年第3季我已經預測到了石油需求最晚會在今年的第1~2季爆發,我當時也寫了一篇美股相關石油類股的推薦文。後來我轉進美股的石油類股,賺到的要比持續抱住台積電至今要多出許多。目前我是滿手現金,等待下一次的市場崩盤再進場。但,我並不是建議你現在就得把手中持股全數出清!每個人進場的成本價以及對獲利的期望值都不同,因此我雖然可以建議你[何時買]我認為被低估的好股,但我無法建議你[何時賣]。我只能說:如果你從去年低點進場,至今已有非常滿意的帳面獲利,那麼現在把這些帳面獲利轉換成為真金白銀入袋為安的實質獲利,然後給自己和愛人買一個好禮物,應該[不是太笨的選擇]。現在的台積電可不可以買?坦白說,我已經不知道了。我曾經說過:[台積電最大的風險是政治風險],而近半年來轟動市場的台積電赴美設廠以及後續甚至可能赴日/德設廠的新聞,在分析師眼中是滿滿的利多,但在我眼中,這就是我當初最擔心的[政治風險]的延伸。我擅長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所以我們來談談很簡單的一個邏輯:[如果赴歐美日設廠,對台積電是大利多,那為什麼台積電不主動爭取前往設廠呢?]分析師們可以給出100個理由,去證明這對台積電是大利多,但誰最了解一間公司在經營上遇到的挑戰?那肯定是公司的最高管理階層。所以台積電幾十年以來,從來未曾積極地主動爭取前往歐美日設廠,內裡必定有我們無法了解的困難。現在,要不是因為川普推動的[美國優先]這個充滿濃厚民族意識的潮流席捲了全美,那麼台積電根本不會想要主動積極地去爭取赴美設廠。講白了:[台積電是被逼著去美國]。你可以說有優惠啦,有補助啦....等等。對,我不否認有這些,但在我眼中,再多的優惠和補助,都無法掩蓋[台積電是被逼著去美國]這一個事實。而單單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我無法看清台積電的未來,因為它已經觸及了我預想的最大風險=>[政治風險]。我已經賺夠了!就算我這輩子再也不進股市,我也已經有了足夠的積蓄度過餘生。因此對我而言,我不需要為了賺更多,而去觸碰我心中最大的風險。至於你,該繼續買進還是賣出?你得自行判斷了。但我可以提供你一個指標如果你對台積電依然有興趣,那麼請你日後務必密切關注[它海外廠房的獲利能力]。千萬不能只看整個公司合併的EPS!這點非常重要!為何?因為他在海外設廠的投資金額實在太大了,如果這些海外廠房的獲利能力比起台灣廠房要明顯落後一截,那麼一旦有任何營運上的瓶頸,這些巨大的投資會變成很可怕的包袱。千萬不要被民族意識給蒙蔽,一廂情願的以為[這個世界永遠都要靠台積電]。我們是來賺錢的,不是來談愛國情操的!這世界上[沒有不能被取代的公司]。看看曾經漲到6000的大立光,不到4年的時間,股價已經腰斬了,而且看來再也回不去過去的歷史高點,被套牢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大立光沒有技術嗎?沒有正派經營嗎?沒有現金流嗎?它什麼都有,但股價依然腰斬了,就因為蘋果開始扶持其他鏡頭廠!這,就是代工的原罪!永遠不是你說了算,而是品牌廠說了算。台積電是最高等級的代工,但依然是代工。美國老大如果要收割,他是沒有還手餘地的。這個風險在3~5年內或許不至於爆發,但[美國優先]這股無法阻擋的意識流將越演越烈,現在想進場買台積電的人,請你務必注意這股不可逆轉的趨勢,以及它最終帶給台積電的影響。小心駛得萬年船~P.S. 啊,我也想當航海王呢
pathless wrote:好的,各位小夥伴,大(恕刪) 哇! 像神一般的版主現身了,今天特地再來回味版主的文章,但發現已沒有另外的發文了,原來是版主已畢其功於一役,可說是一戰就財富自由了。 之前太晚看到版主的發文,雖有跟上 EPD 一點,但遠遠的看不到版主的車尾燈,特來感謝版主造福大家,謝謝您!
每檔股票都有看多,看空,還有沒看到的因素。股海裡要持續穩定的淘金,真的很不容易。支持樓主出清台積電的決定。但還沒有財富自由的人,可能還不能像樓主那樣瀟灑地離開股市,因為這個市場也許會讓你翻船,但也有機會讓你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恭禧樓主達到財富自由!我記得去年Q4到今年2月,自己買台積的台股和美股,也賺了一些(約40萬),但後來一路跌!又碰到疫情,只好認賠,再陸續投入,直到本週美股有一些獲利,才將今年虧的追回來,幸好沒有侵蝕到去年的獲利。股市很驚險,小心駛得萬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