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8044網家~來吧來吧!身家已經不敢賭了,多空裏面很多專家見解,自行判斷

當然是花錢叫人寫的
只是人家肯花錢就是準備好了要衝了
網家啊!加油了!
空點喔!我覺得還是要看策略
如果商店街不走燒錢的路線
即使網家本業被挑戰
一年賺個五六元沒問題
這個價位空起來也沒什麼利潤
但如果網家策略失敗
會加速兩邊空的
pyang3 wrote:
這種文章都是花錢叫人...(恕刪)
今年應該是網家關鍵的一年,收掉商店街之後,需要在原本的網家24小時把虧損補回來,其實不要說蝦皮,Momo購物這兩三年的猛攻也早已侵蝕網家的市佔率,定價策略真的蠻重要的,好的價格才能吸引客戶回頭。
pyang3 wrote:
之前一直覺得建物流倉是最難的事情
但是蝦皮好像也能搞定的樣子?

搞一個小倉(據說蝦皮是4,000坪),困難度本來就不高
因為所需要的人&系統都不多
當作測試也OK

但,要搞大倉,甚至多倉,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了。
簡單的說,規模越大,複雜度本來就會越高。
花大錢是一定要的
但,不代表燒下去就可以成功
PCHOME跟momo也是投入很久才有這樣一點點成果

結論,不是說蝦皮會失敗
而是要看他是否願意持續投入
培養人才,建立系統
但絕非短期可以達到PCHOME跟momo的現況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cplien wrote:搞一個小倉(據說蝦...(恕刪)



我覺得網家要反擊,就直接攻擊蝦皮上面充斥著大陸賣家這一點就好了
之前打蝦皮的資本結構,你陸不陸資對消費者根本沒啥大關係
但是你賣家都是大陸人,貨從大陸出,這就很有影響了
第一個要等非常多天,沒現貨掛羊頭賣狗肉的那些等更久
第二個常常東西跟圖片是如花比志玲,爛到你哭笑不得
再來你根本退不回去,只能硬吞
要買這種貨,直接去淘寶還更便宜更有保障


網家如果針對這個打,至少能喚醒大家對這兩家的理解差別
不然蝦皮就是新跟年輕,網家就是舊跟老
陸資有大把鈔票可以燒,網家怎麼不利用一下免費的愛國情結?


我覺得網家爽太多年,員工應該都是變成公務員,不會自己找事做的了

pyang3 wrote:
我覺得網家要反擊,...(恕刪)


這觀念不好,就像當年 清朝面對西方的船隊貿易 採全面開啟海禁、封港,結果歷史已說明 慘慘慘。

大陸學西方觀念很快用同樣招數,就是積極佈局全球,

阿里巴巴 & 亞馬遜 雙方都不是傻待在美國&大陸 自HIGH,早就布局全球

只有網家待在台灣 自HIGH,還希望用政治力關稅手段+愛國心來生存獲利

阿里巴巴派個大將軍 蝦皮,就把商店街KO了,主帥來還得了

網家的電商發跡比 阿里巴巴早,卻看著阿里巴巴從小孩長到巨人,

自己卻變老人,老想著如何衝高台灣獲利 跟一堆台灣後起本土電商混戰

台灣人口少餅就那麼大,本土電商混戰下場就是獲利逐降 員工薪資也拉不高,等著被判出局

早些時候如果有入股 阿里巴巴,那真是搭上順風車推廣台灣產品至東南亞,餅才做大讓其他本土電商乾瞪眼

阿里巴巴已在東南亞立足,又與印度電商Paytm Mall合作、並投資網路雜貨商BigBasket和物流業者XpressBees

yeh105 wrote:
這觀念不好,就像當...(恕刪)


阿里巴巴起飛的時候,網家這麼小的公司哪有入股的資格
輪不到他佔人家股份的啦
天道酬勤
pyang3 wrote:
阿里巴巴起飛的時候...(恕刪)


投資多少是一回事 主要是要跟世界級電商龍頭 搭上線,要怎合作 都有談的空間,

至少 阿里巴巴 VS 雅馬遜 要選一個拜碼頭

2014年 聯發科公司發表的公告顯示,子公司 Gaintech 以每股 68 美元的發行價購入阿里巴巴股票,共耗資7,999 萬美元購入 117.5 萬股,持股比例約為 0.05%。阿里巴巴掛牌首日股票價格較發行價大漲 38.07%,聯發科的這筆投資賺進 3,040 萬美元。

阿里巴巴此番打包上市的業務報告包括行動裝置業務雲 OS 和智慧型手機,聯發科曾是阿里雲手機的晶片供應商之一,雙方早有合作在前,未來更有可能在物聯網方面展開合作。聯發科表示,購入阿里巴巴股票只是財務投資,對其業務有一定了解才決定入股。
yeh105 wrote:
這觀念不好,就像當...(恕刪)


阿里巴巴的雲端軟體平台早已經完全開源自我掌控了, 每年1111都不斷的測試平台穩固性, 是目前最尖端的雲端軟體平台...

阿里都已經自己開server規格, 改 filesystem, database, 要求 SSD 廠商合作修改 firmware 以滿足海量交易...

兩者技術差那麼多, 要怎麼去比呢?...
cplien wrote:

搞一個小倉(據說蝦...(恕刪)



蝦皮背後有中國紅色資金,跟它玩價格戰穩死的,蝦皮的錢是天文數字,網家怎麼玩

yeh105 wrote:
投資多少是一回事 主要是要跟世界級電商龍頭 搭上線,要怎合作 都有談的空間,
至少 阿里巴巴 VS 雅馬遜 要選一個拜碼頭 ...(恕刪)


這一點,就我的理解
不論是現在或過去,要跟誰拜碼頭都不太可能

首先
Amazon向來是自己經營電商,用自己的招牌
除非整個賣給它,經營權就此易主
不然看不出Amazon為網家破例的可能性

和阿里巴巴合作的可能性也很低
中資台資的合作議題會涉及很多難點
即使目標只在東南亞,雙方國內的政治壓力有可能突然中途介入
要談合作,根本緣木求魚

網家現在之所以這麼辛苦,純粹就是市場太小
就像165公分的籃球員,不論先天體能再好
要跟200公分比,就是自找苦吃

  • 4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