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2026年人均GDP主計總處估首度突破4萬美元

sunflower2251 wrote:
2026年人均GDP主計總處估首度突破4萬美元

nt24759 wrote:
主計總處 : 今年GDP 4.45%,人均GDP 3萬8066美元,明年4萬1019美元


GDP的增長原本可以看成是整個國力的增長,但GDP的增長也難免的會帶來物價的上揚,也就是會產生一種通膨,貨幣貶值的現象!

但對每一個個人來說,國家的GDP增長了,但個人的所得增幅若沒超過物價的漲幅,那等同是所得購買力倒退,瞎忙罷了(就算有,但存款的購買力也是在倒退)!

其實,台灣過去幾年的GDP增長,從不到三萬美元到超過三萬多美元,到預估明年可望超過四萬美元,其實都是一種通膨、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的現象罷了!

總結:對台灣多數人而言,把台灣GDP增長,看成物價的基本漲幅,還是一個較正確的解讀!

因此,台灣GDP的增長,對台灣多數人而言------不是好事!

最後,要反駁24樓所貼的表格,台灣GDP有7.8萬美元,這個值7.8萬應該是指經過平價後的GDP,台灣的GDP 其實是3.5萬美元左右!

台灣實際GDP3.5萬美元,經平價後變成7.8萬美元,合理嗎?

台灣的房價所得比,全球前幾名,如果只將全球人均所得兩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列入計算,台灣房價所得比,和南韓並列全球最高的前兩名,台灣的平均房價(換算成美元)和美國差不多,比日本貴多了!

台灣的汽車全球第六貴,比美、日、韓都貴多了,也比中國貴上近一倍!

房價及車價,是一般民眾金錢花費的前兩項大頭,結果竟不列入物價指數計算範圍內,可見這所謂的「平價」計算指數是明顯的有瑕疵!

台灣實際GDP3.5萬美元,經平價後增成二點幾倍誇張地達到7.8萬美元,合理嗎?

用點腦筋想也知道------> 一點也不合理!
Biggest King wrote:員工賺的比例變少,老...(恕刪)
這些文是AI說的?還是你認為?

你第一段話說"薪資所得佔GDP從1990年的133%降至2023年的70%"你不認為哪裡怪怪的,第一次看到有國家,薪資超越GDP的。

你第二段都提到產業轉型,從勞力密集轉成高附加價值、技術和"資本密集的產業"。所以得到雇員佔比下降的結果了(美國、德國也是下降),也應該知道一台機檯比起10-100個員工薪資高,你怎麼會得到是老闆拿走錢的比例也增高?對!沒錯老闆是賺得比以前多,但員工也是,比例根本沒變。所以我就在猜你是不是後面加入自己的想像,得出這個結論。

我建議你先去查資料庫,拿到正確的資料再來說,不然就是製造謠言...
實際上營業盈餘佔比比雇員薪酬占比下降的更多,以增幅來說相差不多,雇員薪酬增長還稍微多一些。(而且當老闆也些年還會虧錢)
而甚麼吃掉占比,這還不是因為發展半導體和其他精密產業,這些產品越精密,所需要的廠房、機械設備等級就越高,價格也非常驚人,而且以後會越來越高。
這很難用其他國家比,歐盟、美國、日本製造半導體的量又那麼少,國家產業方向不一樣,是要怎麼比。另外...薪酬還是有跟GNI一起成長,增幅也相近,有人沒增長到可能還是產業關係。
Er4ror4 wrote:
這些文是AI說的?還...(恕刪)


這是AI説的,雖然數據有點雜亂,我只是利用他來説明這樣的趨勢。

台灣員工所得佔GDP比例不但越來越低,

台灣員工最低工資、中位數、平均數佔GDP的比例相對於日韓都是比較低的,跟別説歐美。

==============
AI 摘要
台灣員工薪資中位數占GDP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顯示GDP增長對勞工薪資的效益相對有限。 雖然台灣人均GDP持續增長,但薪資中位數占GDP的比重卻逐年下降,表示GDP的增長,並沒有有效地轉化為勞工薪資的增長。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詳細資訊:
薪資中位數占GDP比重下降:
台灣的薪資中位數占GDP的比重,從過去的70%左右,下降到2020年的59.7%。 這意味著,台灣的GDP越來越少地返還給勞工。
GDP分配不均:
台灣GDP的勞務報酬占比逐年下降,表示有越來越多的錢集中在政府或企業手中,而非直接回饋給勞工。
與其他國家比較:
相較於日本、韓國等國家,台灣的GDP分配給勞工的比例較低。
Er4ror4

AI現在還不是很好用,建議不要當成答案。薪資所得差異要看GINI不是中位數,台灣已經20年都維持在0.27;各國平均薪、GDP與中位數差異都是擴大的。GNI分配面前面已經說了,是錯的

2025-08-17 22:14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