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屬於技術分析的範疇,小弟我當初剛投入股市前一個月也是相當的沉迷於技術分析
但是一個月後雖然是有賺到錢,但是接觸了巴老的投資哲學之後在仔細深思,才發現我沒賠錢真是幸運
技術分析不過是標準的追高殺低的做法,本質上就是想賺取股價的價差,但是股價取決於當下買賣供需的平衡結果
所謂的量縮價不跌,外資買賣,融資卷餘額等不過是試圖去判斷大部分的人在未來可能的買或賣的行為
但是試想你早上決定晚餐要吃什麼很有可能中午因為一些事情就改變你早上對晚餐的決定,所以要去預測大部分人可能的未來買賣行為談何容易,也許少數股票股價操控於唯一大戶手中,但是想跟著他的單,也不是每次都可以猜對,可能賺賠都有,最後結算說不定是不賺不賠
所以我認為還是要回歸本質,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去思考,這麼說並不是表示我這種方法可以預測股價的長期趨勢,老實說,沒有辦法預測,那這樣賺個什麼呢?這裡借用我在聯合新聞網裡面理財會客室的嘉鼎投顧的一篇文章的概念
也就是所謂零成本以及回收期的概念,當你用30元買進每年固定配股3元的股票,通常會聽到這是在十倍本益比的價位買進,這表示什麼呢?有兩種涵義,一個是表示普遍大眾所熟知的相當於每年會有10%的利率,但是會面臨股價下跌的風險,但是還有另一種涵義,表示你買進這支股票的回收時間是十年,這就像很多投資創立公司一樣,多久之後可以回收當初的成本,每年配3元,10年就可以累積配30元,是不是10年的時間就可以拿回當初的30元而且股票還在並不用賣,如果這十年間股價下跌,你在持續買進,那等於你用低於30元的價格每年可以配3元,那麼回收期就更短了,所以面臨股價下跌你反而應該高興才是,所以你要做的工作其實是努力尋找每年平均都可以賺3元的公司,耐心等待傻子匆忙的賣出,而不是汲汲於搜尋所謂跌深個股,融資大減或者外資大量買進等..這些做法並不是表示會賠錢,而是要成為最後的贏家,你必須要確定一件事情,你不能有一次失敗,要確保這件事情的成立於是回頭於從最一開始股票的本質投資來看,因此我認為股票投資者必須要具備比一般人更有耐心等待,更有信心忍受和大眾的不同,這就像冰山冒出海面一樣,大部分人只看到海面上的冰山,卻忽略海面下那更大塊的部分,只是等待冒出海面的時刻是漫長而孤獨的
baba11511 wrote:
台灣有哪些公司可以每...(恕刪)
2412參考一下吧
另外提供一個個人看法交流一下
我想上面的站友應該只是想要提供長期投資「優質公司」的觀念而已
即使是中鋼買在50元下殺到30元
一年配2元10年後還是沒賠,但要是中途有持續加碼攤平呢???
我有朋友真的買在前次萬點的高檔,雖然中途沒加碼
今年也很幸運的解套出場了
在說半導體產業
這產業包含的很廣
從ic設計到封裝都算在內
當中當然很多投機股
但試想,若持有的是台積電,十年下來真的有賠嗎?
小弟是沒試算從2百多高點殺下來到現在到底回本了沒
但可能也賠不多了,在抱幾年就回本了吧
上面推薦的2412
即使是剛上市時買100的人
現在也回本還倒賺了
所以慎選一家「優質公司」做為長期投資的標的
我想是正確的做法
但中間當然還是要觀察是否仍然可以維持競爭力
不行還是要砍掉
巴菲特也是會賣掉他覺得競爭力衰退的股票的!!!
baba11511 wrote:
台灣有哪些公司可以每...(恕刪)
這種道理看似簡單,但是能夠真正體會並實行的人並不多,我曾跟家母說過,但是他只有在股價下跌被套牢時才相信我說的話,事情過了就忘記了
我想這位大大會說這種話應該未曾深思跟體會這道理,試想如果有一家公司每一年都固定賺三元,那我還每年去看財報幹嘛...只要看一次就可以躺著賺了...那如果會變壞持有他也沒保障啦...但是如果你對財報研究夠透徹,一家體質好的公司再財務惡化是會慢慢惡化或者是有前兆,譬如這篇我提過的鴻海過度投資的問題,我想這並不是馬後炮吧!後來財報公佈居然這麼快就到來,還有另外一家我在版上也有討論過的,那就是宏碁,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轉壞,但是我對於這家每年都是靠賣資產維持穩定獲利的公司我是敬謝不敏......
其實說這麼多對我一點好處也沒有,只是在版上潛水這麼久,也吸收了很多東西,於是忍不住發表一下看法,我不是投顧,也不在金融業,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工程師,標準的散戶,所有的一切都是看書和思考得到的想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