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上班族的投資與人生經營 (聖暉上千元)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綠角假設一個月存15萬,以他之前績效4%來看,定期定額40年,做到退休,大概只能累積到一億七千萬左右。

另一個人高中畢業,月存15000,只靠投資50年,,如果以SP500來看,一年9%,最終可以達到一億五千萬。
醫生不是人人能當的。一個月存一萬五,應該很多人都可以。


邏輯上是成立的, 不過觀察現實世界, 高工作所得的人累積到上億身家還是絕大部分

我猜想

因為基本支出很容易提高, 或是有意外性的支出, 造成較低收入者不一定能穩定地維持投資

一個人月收五萬, 基本生活花費 35000, 結餘15000投資, 今天不小心車壞了, 小孩生病, 家裡冰箱壞掉

可能就沒有 15000的結餘了

最近的物價上漲, 如果薪水不漲, 可能就存不到15000來投資了

高工作所得, 也能夠讓自己穩定的面對市場波動,同時有餘力一直再投入

如果可以, 還是盡量提升工作收入, 穩定投資, 比較能快速累積資產


另外高工作收入的附加價值, 就是在銀行信用評等會比較高, 要談房貸會比較有優勢

如果要開槓桿借錢投資, 都可以談到比較好的條件

最終也加速資產的增長
Cavendish Lab wrote:
投資讓你關心產業技術(恕刪)

所以我說工作與投資可以相輔相成。我要是投資能力(基本分析的部分)增長速度提速五年,我工作的方式跟成長應該會不一樣。
慶幸的是我的投資能力,對小孩與晚輩的求學、求職選擇、和工作,帶來幫助。
刪...刪...刪...刪...刪...刪...刪
joylife
joylife 樓主

感謝提點, 兩者兼具當然是最理想的, 也是個人的終極目標,只是在能力跟時間有限的狀況下, 有時只能取捨優先度, 目前也在朝向建立資產配置跟被動收入的方向進行

2021-11-28 13:04
joylife wrote:
抱歉沒有搞懂您的意思, 請見諒



大部分的人的工作都是低薪,沒未來。

你說的也對。一年兩億的交易量太超過了。
joylife
joylife 樓主

工作都是低薪, 沒未來的部分, 請恕我無法認同

2021-11-28 13:08
我大部分認同樓主所說的, 但有一點以我的人生經歷來看, 工作本業跟投資一樣, 不一定是認真努力就會效果很好. 在工作上得到很好的成果努力一定是必要的, 但運氣其實佔了很大的成分.

應該說好好工作, 好好過人生大部分的人是有機會做到. 但是要好好工作到致富, 我是覺得多少還是有運氣成分
joylife
joylife 樓主

只能先努力再來看運氣了, 我相信我在第二個工作的後幾年,沒有好好努力的話, 現在工作也上不了的

2021-11-28 15:59
joylife wrote:
工作都是低薪, 沒未來的部分, 請恕我無法認同



我沒說這句話。我說大部分社會上的工作都是基層工作。沒什麼升遷機會。

難道有個人做作業員你會跟他講說好好工作找升遷機會啊。

你或許說那就想辦法拼高薪...你是不是沒去過職場甘苦談。大家就是拼了命還失敗。

就像綠角說那些幾倍報酬率難。其實也沒那麼難。每年2成報酬率復利幾年就好了。但有些人辦的到其他人也未必辦的到啊是不是?
joylife
joylife 樓主

提高工作收入工作只是累積資本的手段而已

2021-11-28 15:57
joylife
joylife 樓主

投資也好, 工作也好, 總要選一條路去努力, 至於哪一種成功機率比較高?就看看世界上有錢人哪一種比較多就好, 我只是分享我的經歷跟看法, 最後還是要靠網友自己去實踐

2021-11-28 16:28
Cavendish Lab wrote:
Cavendish Lab 2021-11-28 10:26 30樓
投資讓你關心產業技術,國家和世界經濟未來發展趨勢。沒有哪個行業能讓你有這麼高的視野。


我們現在看到的最新科技應用, 產業技術, 都是公司研發單位多年前就投入研發的, 或是跟學術研究單位合作開發的

一個跨國公司要投資設廠, 一定會考量當地的政經狀況, 供應鏈狀況, 法規狀況, 甚至跟當地政府洽談租稅優惠

世界級公司甚至會跟遊說團體配合, 修改當地法規(美僑商會都是在做這些事情)

我們在新聞看到的, 都是檯面下不知道已經進行多久的

領先的公司早就已經在進行下一代, 甚至下下代計畫

公司的高層人員, 也需要具備這些能力, 才能把公司數十億美金的資金做妥善的運用跟投資


個人投資可以看得很廣泛, 但是要講到深入跟專業, 應該還是在產業比較有機會
joylife wrote:
個人投資可以看得很廣泛, 但是要講到深入跟專業, 應該還是在產業比較有機會

在產業,懂的是基本面,但對股市心理學卻完全外行。
今年,義隆(2458)很賺錢,公司的主管當然知道下一季會賺大錢,自已買進公司股票,結果是套牢。
聯詠更賺錢,我可以估出聯詠很賺錢,聯詠內部的小主管,工程師比我還清楚,然後集體套牢在500 以上高價。
業內人士可以清楚下一季的業績,這一部分是贏過市場資深的投資者。
但業內人士的致命傷,卻不如資深投資者比較了解該公司的合理價。

專業的投資者,有著不一樣的視野,常常比業內還廣還深,這也是作為一個投資者,需要認知的事情。
台積電內部一個高階主管跟台積電分析師陸行之談台積電的競爭力,誰說了算? 我寧願相信陸行之的看法。

過了幾年,等你投資能力更加深化,廣化之後。
回頭看 綠角的文章, 也許會許更了解什麼是水平。

底下這篇 陳慧明文章,看了之後,也許會相信我的說法, 分析師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看產業。
個人投資者,不妨學習專業分析師(僅限真正有實力的分析師)的方法,用自已的角度看看自已可以看得清,看得懂的產業和未來競爭力。雖然很辛苦,也不一定會馬上有成果,但努力的結果如果有所成 ,會很受用。

投資如果出發點,是為了賺錢,我是認為不理想,反而走得辛苦。
如果把投資當成一門功課,一種興趣,甚至一種遊戲,一種高度娛樂性的賽局(說賭局不好聽), 那投資和工作是可以並行的,因為不會覺得辛苦,覺得累。

看綠角的文章,我寧願看 billie eilish 的記錄片(找不到完整版),視野得到啟發,而不是得到限制。

jiangj01

另外,我的觀察是否正確?開版大應該已經財務自由或是接近了,且有一定年紀與經驗

2021-11-28 18:05
MiPiace

我也相信版大工作理財都有不錯的成績,我才會多言。提供另類思考。

2021-11-28 18:14
MiPiace wrote:
專業的投資者,有著不一樣的視野

高盛證券預測油價比較準?還是台塑化董事長預測油價比較準?我相信應該是前者。專業投行的市場資訊來自四面八方,私人企業則有其侷限性。
先有一份好的收入,才能有足夠的本錢,在金融市場好好發揮,沒錢,一切都是空談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