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在詢問 , 是否有把每一天都當成是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來看待 ?
其實我自己習慣有這樣的想法跟心態 , 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了.
也因為抱持這樣的思維 , 所以我對時間的流動是很有感覺的 ..
只要稍有空閒 , 我一定會找事情來做 , 絕不會虛度生命中的任何分分秒秒.
生活中的多數情況是 , 只要情況許可 , 我就會拿出隨身攜帶的外文雜誌閱讀.
而如果只是短暫的在特定地方停留 , 我也會觀察身處環境的人事地物.
像是在餐廳用餐 , 我會看他們的打卡架 , 看看這家餐廳雇用人員的數量 , 或是一些比較獨特的做法.
或是觀察來店用餐的人 , 彼此互動方式以及談話的內容.
前天跟一位網路認識的人在聊天 , 對方提到 , 她曾在歐洲以及美國留學 , 現在在亞洲各地置產 , 也曾經取得食品廠商的全亞洲總代理 ..
我就察覺到 , 對方的價值理念與思維 , 就剛好與我完全的相反.
她就是喜歡有很寬廣的交誼圈 , 能有很多的商機 , 可以在最早的時機就搶佔市場.
但是我卻是從另一個方向來行商.
因為我在介入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前 , 一定會是先想到失敗的風險 , 而不會去考量成功的收益.
用最有勝算的方法介入商運 , 讓成功常會是一種必然 , 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 所以我會設法有最穩固的規劃 , 可以支應到獲得成效為止.
簡單的講就是 , 我喜歡把小事做到最好 , 而不是一心一意的想要做大事.
對此 , 我也想到一個評定一個人是否會成功的心法 ..
那就是由他對一件事情的投入是不是考量周全 , 執行計畫是否安穩有序.
我認為人生應該是一條穩固向上的曲線 , 而不是起起伏伏上下波動的震盪 , 成功應該是一種習慣的必然 , 而不是一種機運或是機緣.
如果自己所要投入的業務 , 到最終 , 如果是沒有優勢跟勝算的話 , 我就不會介入.
記得很久以前 , 我們透過日本的商社進口一個家用商品品牌的商品 , 由於我們銷售的價格遠低於本地代理商的價位 , 所以引來對方的注意 , 施壓日本不能出貨給我們 , 而我們對應的方法就是再找其他 2 家的廠商取代原有的市場需求.
後來我有觀察這一個同業的經營方式 , 知道他們長久以來都有帶員工去日本旅遊的慣例 , 一方面也是犒賞員工的辛勞 , 一方面也是去拜訪廠商 , 選購新貨.
而這也是傳統的進口商運作的套路 ..
問題是 , 新一代的消費者 , 對資訊的掌控以及更新幾乎與販售的業者同步了 , 商品可被接受的價格早就已經是全球同步化了 , 如果現在在 台灣販售的商品 , 價格還超過原產地太多的話 , 就很難被市場所接受.
所以如果經營者無法提供客戶所期待的價格跟商品的話 , 就很難閃避被市場所淘汰的宿命 , 大手筆的花錢招待員工出國旅遊 , 就需要把費用轉嫁到商品的價格讓客戶來負擔 , 其實這樣的作法早已經不合時宜了.
所以我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一個觀念 , 價格不應該是來自成本加利潤的總和 , 而應該是消費者覺得合理 , 可以接受的數字.
早上聽到電台訪問兩位來賓 , 一個是南部的建商 , 抱怨才剛剛慶祝自己蓋的房子完銷 , 但是接下來卻是面對最近營建材料跟工資大幅上揚 , 嚴重的侵蝕獲利甚或可能會賠錢的困局.
然後就是週刊的編輯提到 , 因為全球大量寬鬆放貸 , 要留意通貨膨脹 , 物價上揚的問題.
昨天一個客人來購買商品 , 臨去前聊到美國的 柯達軟片 , 極盛而衰的事件 ..
我就回應 , 傳統的軟片業 , 也有日本富士 , 轉型成功的案例.
身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 , 就像是一艘船的掌舵者 , 需要能預知規劃未來的航程 , 安穩的抵達下一個港口修養整補.
如果沒有能力 , 就應該要及早退下要職 , 讓繼任的領導者來延續企業的生機.
甚或是一個國家的領導者也是 ..
美國之所以能長久的為全球的霸主 , 其政權可以和平轉移給競爭的其他政黨 , 像是剛上任的新總統 , 替換原本的主事者 , 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相較於 俄羅斯跟 中國的現任領導者 , 運籌把自己的任期無限的延長 , 不願意讓新人繼任領政 , 長久下來 , 就會讓整體的國運無法完全展現實力 , 實為憾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