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聯電-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maratchou wrote:
拿一個設備買一買一個(恕刪)
中芯光靠補貼,短期幾年是威脅不到 第一梯隊,台積電,三星,intel 的 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
但中芯靠巨額補貼和低價,應該有機會顛覆第二梯隊, 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的中低階28/40奈米以上成熟製程市場吧?
maratchou wrote:
拿一個設備買一買一個...(恕刪)


聯電目前的位階就相當2013~2014年,折舊快速下降,預估至2022年折舊再降百億,eps就多出0.8塊了,如果明年再漲價(已確定報價上調),另外之前的12“拖油瓶也伴隨28nm滿載後獲利大幅改善,聯芯量產規模不足造成的虧損,明年擴產至25k之後也將大幅改善.
簡單的說明年報價上漲+折舊持續下降+12“獲利提升,要挑戰全年三塊以上獲利是非常輕鬆的,大家再看看世界先進目前穩定獲利三塊以上時的股價就可推論聯電未來的股價會沒有50-60以上???
以聯電目前的獲利能力所創造龐大的現金流量,若沒有大幅資本支出勢必會採取高配息,今年賺超過兩塊,明年隨便也配超過一塊半,以目前30塊左右的股價可謂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可以抱股安穩的入睡,等著股價上漲跟穩定的配息收入,夢裡都會偷笑的....
有個外資分析師前幾天在聯電法說會問聯電的八吋廠毛利是不是比12吋好
真想問他怎麼好意思領高薪問這種問題

有這麼弱的對手
贏了也不會覺得光榮

pqaf wrote:
中芯光靠補貼,短期幾(恕刪)
不投資先進製程 難道以後晶片需要的技術不會進步?
聯電後面的廠不會追上來嗎....
在一個大陸都有而且超過的技術下
28奈米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會變成紅海
看看面板產業就知道

要不是我當初買在90塊
現在早跑了
這段時間聯電賺的是機會財
中美關係一有緩和
聯電就差不多要烙賽了
雖然加上配息我已經解套了
但還是很不爽自己當初賣台積 買聯電
聯電只剩股東會贈品贏台積了
只好繼續領杯子
嗯....這次的馬克杯小朋友很喜歡
其實大陸的廠不管是XMC,或是華立微電子,他們的隱憂和中芯都是一樣的,只是美國先拿中芯開刀而以,今天如果美國決定對中國整個半導體產業執行出口禁令之類的措施,結果就是中國半導體業全倒
我還以為標題在說:一般散戶,例如我。

買了聯電,然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其實,我是二十年!
新聞來源

2012年,匯豐因涉犯墨西哥洗錢醜聞,違反美國制裁禁令,以繳交19億罰金、簽署5年《延期起訴協議》和解,匯豐並同意協助調查可能違反禁令的客戶。而此合作進而協助美方破獲華為以旗下星通科技(Skycom Tech)違反制裁禁令,出售網通設備給伊朗,直接導致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的被抓捕。而匯豐在其主營業務國家-中國,也遭受官媒聲討及重要分行被裁撤的待遇

聯電此次與美國司法部的合作,恐構築美方對其客戶有關於智財權侵犯的法律通道,我認為聯電的中國客戶必定對其有很高的疑慮,恐不利於其承接中芯國際(SMIC, 0981.HK/ 688981.SS)被制裁後的中國客戶轉單。以華為為例,這個中芯國際的最大客戶,將不會再重蹈覆轍,把原來下單給中芯國際的訂單轉移給聯電代工,從而聯電可接單的客戶將會受限,恐壓抑其漲價預期。

另一方面來說,佔營收三成之美系客戶,為保障其營業秘密,對協助其競爭對手竊取智財而認罪的聯電,下單必更為保留,本次聯電股價上漲的驅動是高通(Qualcomm, QCOM.US)因中芯被制裁而轉單PMIC及TDII晶片代工訂單的說法,然而就台積電在10/15第三季法說會所釋出成熟製程不漲價的說法,高通實在沒有為了這個不到4%的近12個月全球採購額,來堅持一定要請聯電代工的理由。

此刑事追訴放棄的效力,恐只及於此案件對造的美國司法部,專利及營業秘密被侵害所屬的當事人-美光並不受此認罪協議所羈,民事訴訟仍可能繼續下去,且此一刑事上的認罪協議雖不會拘束民事判決,然恐是對聯電很不利的參考依據,聯電面對美光達4億到87億美金的訴訟標的損害賠償請求議題,仍值得繼續關注。

除此之外,聯電第三季財報乍看之下亮眼,EPS單季達0.75元,相較於第二季的0.55元成長了36.36%,符合我之前文章的設算。然而看細項,多出來的0.2元來自於轉投資公司處分廠房的業外收入,並不代表聯電本業獲得突破性的進展,若將之扣除則為0成長,則很難從第三季度的營運結果找到聯電晶圓代工報價漲價的證據,恐也是10/30恐慌性殺盤的另一個原因。

=============

(新聞)
聯電總經理在運動會受訪表示,8吋產能吃緊,對價格有做一些調整, 至於,12吋目前價格還算穩定,沒有太大變化

簡山傑表示,聯電加碼投資台灣,將增加28奈米及22奈米產能,訂單到2021年第一季都很好。至於外傳聯電併購日本東芝8吋廠一事,聯電強調,將持開放態度持續評估。

對於8吋晶圓代工產能嚴重不足,聯電是否直接受惠?簡山傑表示,5G智慧型手機帶動電源管理IC等訂單強勁,8吋晶圓代工產能很緊,訂單也看到2021年,並預估這情況至少延續一整年。因為晶圓代工產業出現結構性變化,8吋晶圓廠產能嚴重不足,所以價格比較好。聯電已針對8吋額外增加的 急單 與 新增投片 調漲報價,而2021年8吋晶圓代工價格也將調漲,12吋晶圓代工報價則是持穩。

對於聯電發展目標與期望,簡山傑回應,沒辦法說明相關數字,但過去幾年聯電持續改善財務結構與獲利能力,最主要原則就是希望公司一年比一年進步,而要達成這個目標,聯電也預計有進一步擴廠計畫。
看到樓上這個ID我還以為逛錯板拉XD
怎麼沒po這個呢?

作者為前美系外資投信研究背景,涉略台股、陸股及多重資產等領域,現職為金融科技新創副投資長,並管理「若伊時評」粉絲專頁,以投研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對於時事的想法。作者及所屬之公司在撰文當下,已持有本文所提及的台積電(2330.TW)之多方標的與聯電(2303.TW)之空方標的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其利益衝突議題請本文讀者知悉



pqaf wrote:
新聞來源2012年,(恕刪)
pqaf wrote:
此刑事追訴放棄的效力,恐只及於此案件對造的美國司法部,專利及營業秘密被侵害所屬的當事人-美光並不受此認罪協議所羈,民事訴訟仍可能繼續下去,且此一刑事上的認罪協議雖不會拘束民事判決,然恐是對聯電很不利的參考依據,聯電面對美光達4億到87億美金的訴訟標的損害賠償請求議題,仍值得繼續關注。


這篇作者其實也知道賠償最多就是美光受到的損失金額的3倍為上限這規定,但美光必須提出實質的損害,這部分作者就沒提了...耐人尋味啊...
聯電只是在研發,還沒有做出產品到市面上,美光沒有受到損害呀...所以是要賠償啥?再來

pqaf wrote:
除此之外,聯電第三季財報乍看之下亮眼,EPS單季達0.75元,相較於第二季的0.55元成長了36.36%,符合我之前文章的設算。然而看細項,多出來的0.2元來自於轉投資公司處分廠房的業外收入,並不代表聯電本業獲得突破性的進展,若將之扣除則為0成長,則很難從第三季度的營運結果找到聯電晶圓代工報價漲價的證據,恐也是10/30恐慌性殺盤的另一個原因。


這段評論的話,更是匪夷所思...Q3季營收看不到漲價的證據,廢話...Q3漲價的營收會反映在Q4啊....都有過外資投行研究的背景了,竟不知道半導體晶圓投片到產出要兩個多月,出貨了才算營收這件事?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了



最後,看該作者的粉專可以發現,裡面的言論不但不中立還滿滿的偏激...所以寫這篇不入流這麼low的評論的作者...是想替自己FB打廣告的...? 還是...故意講負面的... 好解救自己滿手的空單?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