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爸投資「原油正2」慘賠2千萬女大生崩潰:都是政府的錯

Lisa_Hsu wrote:
石油期貨負油價事件確(恕刪)

還沒到負油價的那天
這油正2ETF早一兩個禮拜就轉遠月倉了
期貨留倉留到結算日當天的
賠到連褲子都沒有...


怪政府的基礎是有人是先在盤中得到內線消息嗎?

請問一下,
你是何以得知有人在盤中從金管會得知內線消息?
全國各大媒體與在野黨都沒認為有內線交易,
你的根據何在?

如果有根據,作為一個良好國民,你應該向廉政署舉發違法的金管會官員才對.
舉報金融犯罪,這是有獎金的.

其實要責怪政府是不需要理由的,沒必要自己編撰.
alanchentw wrote:
油價竟然可以結算前一天忽然修改規則搞成負值,這種作弊的交易所,美帝政府還讓它開張


很多投銀與對沖基金早就於一個月前就預見負油價的可能,CME在五月原油期結算前兩週還大辣辣的公告,交易所系統對於負值交易,沒有問題。

公告當時,我還看到一堆分析師說,只是交易所公告,不會發生負油價的啦!

CME 會公告,肯定是有投銀或對沖基金去問交易所負值交易的問題,怕坑殺散戶過程因為CME交易所問題坑殺不了散戶,交易所為此還特別測試負油價的交易,還特別的去公告。

期貨商收到公告以後,有兩周的時間去修改交易系統,期貨商與散戶漠視CME 期交所的公告,怪誰呢? 兩周以後的結算日,就真的發生了負油價結算事件。
甩鍋是當今流行的行為 ...
原來當天爆大量的66.8萬張是假的
同樣都是等清算,今天的成交量剩4.7萬張?
金管會真的為了投資人的話,不會在第3天結束滿足條件後才公佈
前一天或更久之前有的是時間做決策
金管會自己訂的規矩在自己破壞

這年頭誰敢去舉發,康軒的吹哨者下場沒看到?
何況英派還有個黑道角頭中常委黃承國
Lisa_Hsu wrote:
美國石油期貨臨時修改遊戲規則

沒有修改規則喔
應該是說 本來就沒規定 油價不能為負
交易所 可能警覺油價可能為負
善意的提醒 油價如果為負 仍可交易

只是一般人都覺得不可能 不去理他



交易量不假,有內線交易是假.
因為出自你一個人的鍵盤,毫無根據.

加油一點!
REI000 wrote:
這年頭誰敢去舉發,康軒的吹哨者下場沒看到?
何況英派還有個黑道角頭中常委黃承國

你連個根據都沒有,還談什麼 "吹哨"?

康軒的吹哨者在康軒上班.

難道你在金管會上班嗎? 難道你怕金管會資遣你嗎?


檢舉金管會官員,黃承國會去找你嗎?

原來是有特定政治立場在評論時事,難怪了,見解這麼獨到.

3/19日的爆量交易,證交所也提出查核報告,白紙黑字解釋說明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621703
元大原油正2被圖利?證交所千字查核結果出爐
2020-06-08 17:57 經濟日報 / 記者趙于萱/台北即時報導

元大S&P原油正2(00672L)在今年3月19日獲金管會寬限清算,隨即於20日遇油價大漲,造市商「先賣後買」操作引發市場質疑是否消息提前走漏?對此證交所發布查核元大S&P原油正2的九家造市券商結果,內容指出,證券商均基於造市原則平抑折溢價,相關賣賣並無異常,券商操作也不因豁免清算有圖利之嫌。

元大S&P原油正2 3月19日時淨值暴跌到2元以下,以致滿足原有期信ETF三天內平均淨值低於2元的下市門檻,盤中ETF賣壓一度導致溢價轉折價,造市商必須買入才能平抑,未料接近收盤時段,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宣布寬限,並在20日遇油價大漲,大量買氣造成的溢價又促使造市商做賣出。

整體券商19日透過自營帳戶買超元大S&P原油正2 28萬張,20日賣超24萬張,因張數龐大,使不少人質疑消息是否提前走漏甚有圖利之嫌,對此證交所啟動全面查核,完整說明如下:

證交所表示,首先有關元大投信發行之元大標普原油正2 ETF(下稱該ETF),係由台新證券等二家證券商擔任參與證券商,以及元大證券等七家證券商擔任流動量提供者,此九家證券商均為此次查核對象。

根據參與證券商為ETF特有之申購買回機制的中介機構,可自行或受託辦理ETF申購及買回業務,透過申購買回機制平衡ETF折溢價,進而活絡市場。

其中,在ETF出現折價時,參與證券商可透過專戶於次級市場上買進,以消弭折價,事後再適時賣出、或於初級市場買回。至流動量提供者係由具備參與證券商身分的證券商與發行ETF的投信公司簽約,於次級市場提供買賣報價並應買應賣,方便投資人買得到、又賣得掉,藉此提升次級市場流動性,且流動量提供者均須透過專戶進行造市。

上述所謂折價,通常為ETF出現大量賣盤,此時流動量提供者亦應於市場買進ETF,滿足投資人賣出ETF的需求,與此同時,避免折價情形惡化,此等證券商的交易性質與單純自營不同。

故查核3月19日元大S&P原油正2,確實有溢價轉為大幅折價情形,元大證券等九家證券商於是依交易策略買進ETF,而致市場所見,19日部分證券商大買該ETF之情形。

相關證券商也表示,若ETF清算,投信公司仍會分配其剩餘價值(淨值)予投資人,故當天於折價時買進該ETF,在做好避險措施下,仍會因ETF折價與淨值間的價差獲得利益,而原本ETF造市操作本即有折溢價產生的價差收益。是以,即使該ETF達到下市標準或啟動下市清算,並不會影響參與證券商19日的交易操作。

另一方面,證交所亦檢視各證券商作業程序,調閱相關證券商交易元大S&P原油正2的相關表單紀錄等有關書件,經檢視所有資料,相關證券商從事該ETF交易有併同元大S&P石油、及元大S&P原油反1 ETF整體性的操作,並以相對應的原油期貨避險。

意味分析上述證券商買賣合理性及損益情形時,應同時檢視該三檔期貨ETF及原油期貨之整體交易情形與結果。

證交所指出,查核結果與先前外界質疑相關證券商在19日大量買進該ETF,又於20日賣出獲取暴利有別。

對此,證交所也對相關證券商,針對元大S&P原油正2之流動量造市委託報價與報價策略是否符合證券商造市原則、流動量提供者之交易部位是否未逾越各證券商所訂之投資限額、暴險金額是否在各證券商可接受之暴險限額、從事ETF與其他類似ETF的造市業務以及其報價原則有無重大差異、是否依其規定及買賣決策進行交易暨是否執行相關風險控管等項目查核。

證交所同步就部分證券商,透過認購權證避險專戶交易元大S&P原油正2之情事予以瞭解,並無發現重大異常。
麥擱來 wrote:
期貨商收到公告以後,有兩周的時間去修改交易系統,期貨商與散戶漠視CME 期交所的公告,怪誰呢? 兩周以後的結算日,就真的發生了負油價結算事件。

去問問軟體相關業者兩周時間夠不夠修改交易量這麼大的系統,還涉及敏感金錢問題
絕對是外行人說外行話

這麼多人用力砲台灣受害者,反而讓我覺得怪怪地。不過已經有受害者拿到賠償,這件事還是司法解決才是
jack老大 wrote:
沒有修改規則喔
應該是說 本來就沒規定 油價不能為負
交易所 可能警覺油價可能為負
善意的提醒 油價如果為負 仍可交易

只是一般人都覺得不可能 不去理他


4/21 結算的五月原油期,當時未平倉數量那麼多,賣家都決定參與結算,就是要把油交割,庫欣的原油儲存槽當時幾乎爆滿了,散戶幾乎都站多方,但是散戶根本就無法交割原油,又不像對沖基金與投銀在庫欣有大批的原油儲存槽可以用於交割。

事實上,當時庫欣(交割地)的原油槽,不管是投銀或對沖基金或石油公司,航空公司等掌握的油槽,通通租金上漲五倍十倍以上,而且都塞滿了油還根本沒有空的儲存槽,搶都搶不到。

所以臨近投機散戶的最後交易日,壓力越大,才會發生投銀坑殺下,散戶多殺多,結算在負值。
台灣的期貨商不能下負值單,讓客戶成為待宰羔羊,司法程序可能會進行很多年
EFT存在200趴的溢價,賠錢只能怪自己沒本事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