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被動收入還是以房屋收租為主較穩妥。
看起來樓主因為公婆有房,就被限制住,這樣很可惜。
28歲還年輕,到40歲存一兩間房,屆時穩定收租,也就差不多。
我先生是39歲退休,房屋收租+保險年金+退休金+存股,退休收入比我工作薪水還高。(我年薪110萬)
所以他退休,我還在上班。
我的現金不輸他,主要是我的被動收入沒有他穩定。(股利縮水,存款利率下降,對他整體收入沒有太大影響,對我影響很大。我會怕。)
公婆資產以房產土地居多。(本來我老公觀念也是不買房的。但我想買,買第一間房收租,就當投資。吃到甜頭後就買了第二間,第三間。)
(我們婚後住我阿姨的房子,開銷很小,大部分薪水繳房貸去了。有租金收入,後期房貸越繳越輕鬆。)
一個人讀書花20幾年,工作20幾年,剩下日子也不知有沒有20年,40歲退休還能做很多想做的事。
不要讓長輩有房變成你們40歲退休的阻力。
繼承遺產也是一種收入無誤。但萬一長輩長命百歲,你們的退休計畫怎麼辦~?更萬一長輩拿去貸款或賣房呢?……不確定性太高。
應該利用長輩房子住免錢,小夫妻更有本錢買房收租。被動收入提高,存錢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這是我阿姨教我的事。
我投資股票不能算[被動]收入,我以價差為主。賺得多,但也費心神。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vegesmile wrote:
.巴菲特是有錢人,但他要求他的兒子一切都要靠自己,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我們也是這樣教育小孩的(恕刪)
前幾天 也看到這個新聞
------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小兒子彼得(Peter Buffett)在1977年時,獲得了價值9萬美元(約271萬元)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股票,這筆股票放到現今,價值超過2億美元(約60億元新台幣),當時彼得才是個大學生,但他並沒有把這筆錢花在遊玩上,而是從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輟學,展開成為專業音樂人的夢想,彼得認為,他用這筆錢買了時間,而他完全不後悔當時做出的決定。
《CNBC》報導,彼得拿到了9萬美元波克夏股票後,決定實踐成為音樂人的夢想,於是將股票賣掉套現,並從史丹佛大學輟學,以有限的預算搬到舊金山去,在小公寓內過著拮据生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