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現在這個低薪的時代,跟小孩拿錢孝親費會很怪嗎?


我一直以為孝親費是責任或是心意
多多少少要給一些,也可能是我觀念太老舊

我想您只是被傳統教育給制約, 一種習慣性的想法把您給「套版」了...

責任跟心意不太一樣, 前者是必須要去做, 後者是一個選項, 不過我看不少人都是看情況選擇一種來解釋, 甚至是看情況來解釋同一件事... 而更慘的是兩代之間看法還不一樣...

孩子的收入是他的 (不管是不是他的努力 (血汗) 換來的), 而他有沒有義務要給父母, 那是定義的問題... 我不得不說, 中國傳統的孝道觀念, 某一角度來說, 可以說是國家福利政策的卸責 --- 用孝道觀念來綑綁年輕勞動力的產出, 使用於養活年老人口, 以減少國家負擔 (在古時, 不孝者甚至是有罪 (有刑責) 的); 但也不得不說, 基於人性, 這觀念還算得上「合於人情」就是 (我想, 有養小孩養到成人出社會工作的人, 應該能明白我說合於人情的意思).....

至於現在社會, 廣義來說, 支付健保費、國保費、勞保費, 而老年人 (特別指已不須再繳保費者) 可獲得某程度的保障, 這已算是盡孝道的一部分了!


聊一聊才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好像承擔了不少壓力.......
不管是工作還是職場,能存下錢的不多

任何時代都有經濟劣勢者, 而經濟劣勢者資源不多時, 殘酷的現實甚至可以到荒誔的二十四孝故事 --- 「埋兒奉母」。個人覺得這故事挺好, 好就好在它把矛盾給強力誇張化, 讓「合於人情」這件事變得很值得思考。

「合於人情」向來也沒什麼標準答案啦... 只要人家沒鬧街坊評理的話, 其實各家各自有個平衡就好... 拿不拿孝親費, 或者拿多少, 只要不鬧上街, 都行啦~
我是中年的社會人士,我覺得應該先看作父母的本身是否已退休已不是家裡經濟支柱?
若已退休的話,關於這點 作子女的就已應照顧家裡所有開銷及父母的三餐。
若作父母的仍是家裡經濟支柱,而子女也孝順的話,那盡量不要與他們要孝親費,因為
現在的房價,這些人將來根本也難買的起,結果還是要靠父母過戶舊房子給他們。
所以子女若不孝則試著要求給孝親費,及將來過世前房子絕不過戶給他們來保護自已
避免子女不孝。
當然我知有的父母有要求孝親費是根據子女收入,但我看見的大都只是把錢拿來消費享用而
已,不過孝順的子女其實通常有時就會主動拿點錢給你或幫你出錢買什麼或買什有用的禮物
來孝敬,也不用等父母要求說孝親費多少。
我父母已退休,家裡經濟支柱是我,家裡開銷跟父母3餐全我的,但父母本身因為也有勞退
每月領終身補助,所以我也沒有閒錢另外拿多少零用錢給父母,因為自已本身也有作財務規劃
記錄自已每月開銷支出,閒錢都主要拿來作理財規劃優先。

重點是作子女的我,可沒拿父母錢喔!
父母如果經濟上有需要,跟有工作的小孩拿錢,我覺得合理。
相反,父母經濟上還算寬裕,小孩薪水又不高,為何要拿"孝親費",重視的是"孝親",還是只想要錢,孝順的方式很多。堅持要給錢,是因為跟其他人閒聊比較有面子嗎?
"孝親費是責任或是心意",好像很有道理,反之,就是有錢可以解決一切的想法,孝順的方式很多,並不是只有錢可以表達責任或是心意(讓我覺得偷換概念,假借看似合理的原因,去達到自己像要的目的,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回歸初衷,想要小孩孝順,還是想要"孝親費",在明知小孩薪水低,還兩個都想要,是想怎樣....。
而且作父母的退休後,有很多人勞退選終身領而不是一次領,而每個家庭又不同,年收入高的父母 勞保級距高,到退休後公式換算出來 每個月可領的薪水很可觀 有幾萬元,這種家庭的退休父母就不是很需要說子女
一定要給孝親費,但子女若很會賺錢還不給 就不孝 白木 3小= =
我是七年級中段,從小長輩就會灌輸一個觀念,就是把你們養大將來就是要回饋給我們!
所以孝親費是理所當然要給的,自己也結婚生子了,畢竟收入並不高也沒能力自己在外置房產,曾經也有提出來討論是否能降低孝親費,換來的卻是怎麼這麼計較之類的話語,把你們養這麼大@$@$@的話語,嚴重時還出現類似家庭革命導致現在長大了反而跟家人有總說不出來的隔閡..
現在就省吃撿用努力存錢然後持續的給孝親費..
自己體會過這樣的環境相對的,未來絕對不跟自己小孩要,甚至灌輸這種觀念。
所以現在能做的也只有努力工作賺錢存錢。
耀揚哥 wrote:
我是中年的社會人士,(恕刪)

你的最後一句話很有趣,人家討論"跟小孩拿錢孝親費會很怪嗎?"

你突然冒出你是小孩角色卻沒跟父母拿錢.這不是本來就該做的,

可以拿來說嘴?父母親把你養到畢業就業對你就沒虧欠了,還

要給你錢喔.天下顛倒了嗎?
耀揚哥 wrote:
而且作父母的退休後,(恕刪)

你說的這樣肯定?父母親都公教退休,

月退俸已經很多,還跟子女要孝親費.

不給就說不孝.這情形很普遍嗎?
不要

看到周邊有個例子就說整個社會都這樣.

子女因孝心給父母孝親費,但是如果父母

行有餘力替小孩想的話,應該是不要拿比較

好.這是兩者互相.但是有些人個性使然,

錢是不嫌多的,那就不予置評了.
maysnowww wrote:
這幾天跟一個親戚家八...(恕刪)

其實光是領退休金+老年津貼,對老人就夠用了,偶爾家中修繕、購買大型物品,或贊助出遊,再出錢,我覺得比較符合現代人,但若老人家本身也無退休金,又沒住一起,那就真的不太夠生活費,應該按月給足夠的孝親費
maysnowww wrote:
我一直以為孝親費是責任或是心意
多多少少要給一些,也可能是我觀念太老舊

聊一聊才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好像承擔了不少壓力.......
不管是工作還是職場,能存下錢的不多


不是你觀念老舊,而是現在的小孩不懂得「感恩」這個傳統文化了。


maysnowww wrote:
這幾天跟一個親戚家八年級的孩子聊天,聊到孝親費

他說一個月也沒賺多少,爸爸媽媽又各有一棟房子

要給孝親費太好笑,況且他還是租屋住外面,沒拿錢就不錯了


世風日下,笑貧不笑娼。

這個八年級的父母要注意了,當小孩認為「要給孝親費太好笑」「沒拿錢就不錯了」

這是一個警訊。


如果他說「一個月也沒賺多少,所以只能給爸媽一點點錢當心意」

或是「我給的孝親費,他們不收,因為爸媽不缺錢」

這種才算是正常一點。

金額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心意」、在於「要知恩圖報」

哪怕一個月只給一千元,這一千元在父母的心裡,可是珍貴無比
SENDOH0420 wrote:
不是你觀念老舊,而是(恕刪)


什麼是感恩?
這是很大的問題 很多爸媽自己也不是好東西 所以才會生出那樣的小孩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