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年化報酬率的疑問

英英間LKK wrote:
這張表不知是已實現的案子,還是持股中,若是未實現利益,也是沒意義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明天會怎樣。

那些上市大老闆資產大多數也只是股票的未實現損益
說沒意義的大概是比較偏操作面的思維
再者除非你那筆錢永遠不再投入股市否則它很快就會變成未實現損益
我是用總股票部位市值+現金部位的變動來算,總股票部位市值自然包含未實現損益
靠邊滾 wrote:
謝謝那也就是說!假如(恕刪)


如果你今年的進出金額是250萬
但實際上你只有用100萬的金額投資(不敢全部投入,另150萬等待時機加碼)</fot>
加總起來你賺了20萬
那今年的年化報酬當然只是
8%喔!
PS:要用總資產計算。
twjcy wrote:
如果你今年的進出金額是250萬
但實際上你只有用100萬的金額投資(不敢全部投入,另150萬等待時機加碼)
加總起來你賺了20萬
那今年的年化報酬當然只是8%喔!
PS:要用總資產計算

這種算法只是虐待自己吧了。
-------------------------------
大家都發達 wrote:
那些上市大老闆資產大多數也只是股票的未實現損益
說沒意義的大概是比較偏操作面的思維
再者除非你那筆錢永遠不再投入股市否則它很快就會變成未實現損益

大老闆對其持有股票是心中無股價,也唯有如此他才是大老闆。
當然若他需要資金他也許會賣一點持股。
一個投資人真正賺錢與否,只有真正離開股市才知道是否賺錢。
Kostolany曾說:一名投資者是否成功,只有他的遺產繼承人才能判斷。
-------------------------------
pigstand wrote:
所以未實現虧損也不是虧損了

以現在的會計準則,以及保守原則,未實現虧損是必須增提資本公積或以前的盈餘來抵充。
可以說為未實現虧損是視為已實現。
去年中壽以及新光金及其他壽險股都是因為"未實現虧損"太多,而無法配息或少配息。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twjcy wrote:
要用總資產計算(恕刪)

沒錯,總資產增長了多少才是最重要的,只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個層次了。
XIRR主要是用來衡量總資產當中投資部位的長期績效評估
而投資部位佔總資產的比率每個人都不太一樣,而且通常總資產的增長又不是只有單靠投資獲利而已,本業收入的結餘或是房產價值的增加,甚至買彩券中了頭獎等都會挹注到總資產的增長。
twjcy wrote:
如果你今年的進出金額(恕刪)


這種說法不正確
那不動產,銀行定存其他要不要算進去
總資產報酬率必須計入你所有身家的正負...才是總資產報酬(包含房子土地車子所有一切)
而投入某資產,投入多少賺多少才是此資產真正的投資報酬率
比方土地買賣,你會把它跟股票混在一起嘛?不會啊
所以總資產報酬率跟某資產報酬率不可混在一起
即使你準備了多餘的資金等待股市崩跌投入
也不該計入股票報酬率
因為沒動用的資金你可以先放入定存做收益
而歸類至定存收益
大家都發達 wrote:
你有一千萬預計投資金...(恕刪)


這要看你想比較的"績效"是什麼,是整體財產增值還是投資獲利。
用你的例子有1000萬投資資金,先投入100萬獲利50萬,剩餘900萬因居高思危僅作定存或活存,
那當然可以將1000萬作為母數來計算績效,約5%獲利。
但如果只是純粹計算投資績效,拿出來的錢就只有100萬,一年獲利50萬就是50%獲利。

另外未實現收益本來就應該列入XIRR,不論獲利或虧損都一樣,
假設
2019/10/24 買 1張台積 320000 元
2019/11/24 買 1張台積 330000 元
2019/12/24 2張台積現值 666000 元 (縱使還沒賣出)

在股價已經不變動且沒有賣出股票的情況下,XIRR就會隨著你的時間而下降。
再來投資股票千萬不要有鴕鳥心態(套牢沒有賣出就是不虧錢),這是一種逃避現實,不敢面對問題不敢擔當的自我麻醉心態(明明資金已持續虧損中...),這種錯誤的思維極可能讓自己越套越深導致年年虧錢,成為永遠套牢族。
有些人說房地產要不要算進來
我個人是沒把房地產這一塊弄來一起當分母,那的確是搞混了~那是別種投資,這裡講得是股票的部位
白話來說就是交割帳戶這一本戶頭(或者這幾本)
假設"預計"投入股市1000萬,也就是這1000萬就是要用來投股市的
不管你敢不敢投就是要用1000萬去當分母計算否則只是自己騙自己
不能有1000萬投100萬賺100萬就宣稱100%獲利
阿奇怪~~怎麼年年一百趴,十幾年過去還沒破億,而且還差很遠
以我的標準來看這就是個笑話,自己騙自己
當然別人要這樣算是別人的事我管不著
punlin500 wrote:
總資產報酬率必須計入你所有身家的正負...才是總資產報酬(包含房子土地車子所有一切)
而投入某資產,投入多少賺多少才是此資產真正的投資報酬率
比方土地買賣,你會把它跟股票混在一起嘛?不會啊
所以總資產報酬率跟某資產報酬率不可混在一起

前半段同意。

punlin500 wrote:
即使你準備了多餘的資金等待股市崩跌投入
也不該計入股票報酬率
因為沒動用的資金你可以先放入定存做收益
而歸類至定存收益

後面半段不同意,以JaSoNKKiNg大舉的例子:【準備了多餘的資金等待股市崩跌投入】而言,不論是放定存或活存或是買儲蓄險,都應該納入投資部位的報酬率計算才對。
例如今年初有1000萬資金可以投資,但因為誤判是高點,在1月1日只買了100萬的股票,其他900萬都放活存等待股市崩跌再投入,結果原來100萬的股票一路漲到150萬,但一直等到今天其他的900萬也還是依然閒置在場外,那今年的報酬率就應該是50萬/1000萬=5%
詳情可參照p大的樓,p大可是把定存和活存現金都計入投資資產的年化報酬率計算喔(和債券一起計入低風險資產的30%比例)。


指數化投資人不選股不擇時,會將資金全數投入市場中。
大家都發達 wrote:
不管你敢不敢投就是要用1000萬去當分母計算否則只是自己騙自己
不能有1000萬投100萬賺100萬就宣稱100%獲利
(恕刪)

完全同意發達大的觀點。
不然的話買了三支個股,2支賠一支賺,也可以只算賺的那支了。(這就是主動式投資人常幹的事,只會說他買某某股票賺了多少,而絕口不提套牢的那幾支,以及還有多少資金依然閒置在場外因為恐懼而不敢投入市場)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