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股利分配,基本上和去年的盈餘相關性不是太高。因為公司決定配息的多少會參考很多因素,如:當季的營運狀態,現金流量未來長期發展的需求,市場上同業的狀況,目前股價的支撐等等並不是說去年賺多少,就一定會配多少。像最近引發加州大火的PEG,就不會說因為已經決定今年要發多少,即使正面臨著會使公司破產的各種訴訟,所以這四季的配息就還是一定要發出去。對很多公司而言,常常這四季的每一季,都是各別決定的。例如2014年7月,微軟就突然宣佈發出一次性的$3元股息(每季0.08的常規股息照發)大家要了解,公司去年賺錢,這些賺的錢並不是待在銀行定存,等著明年分配,公司去年賺多少錢這種數字,都是會計師算出來,而公司要發股利的錢,都要從平日的收支中去取出來。平常收到的錢可能拿去發員工薪水,買料,更新設備,投資土地等等。要發股利,就要從這些現金流中把錢挖出來。所以公司如果改成季發,其實並不會像大家想像的,公司把錢扣著不發,白白讓你多等6個月,而是在日常營運中,把要配發的股息,慢慢的分流出來。
依我投資美股的經驗,月配或季配多是穏定有現金收入的公司。像房地產 公共事業的電信 電力公司。這種股票適合收息型的投資者,尤其是退休的人。季配年配在數學上是差不多,但是心理感覺差很多。每三個月有錢進來內心比較安穏,因此股票比較抱得住。當然這種股票通常也不會大起大落。季配月配是看公司性質跟投資者需求。目前台股中ETF 00717是季配,00692一年配兩次,8月跟12月。 smash15 wrote:https://w...(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