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神路亞 wrote:巴菲特的成功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幸運兒 他的年代的確是創業及投資的好時機。他哥倫比亞商學研究所畢業後到恩師葛拉漢的公司磨練,因此真正了解價值投資的真諦。葛拉漢解散公司後巴菲特自行創業,以成立有限合夥公司投資事業起家,他個人是以100美元資本金起家的。13年後績效亮麗得到足夠財富後結束合夥投資,另立波克夏公司。此後經過一連串併購終成目前的波克夏哈夏威公司。與他同期的同學何其多,但她成就最高,這要歸功於他併購保險業開始~~認識企業價值。有這種sense的人,當然碰天時地利人和就會成功。若他成長在大陸改革開放的時代,一樣也會是成功的商人。不可諱言,目前他成功的模式可能已經過時,因為有價值的企業難尋,價格都很高已經無利可圖,第2個巴菲特很難出現了。
chalupa1 wrote:"隨著逐年競爭消費者可以享受更大更便宜的螢幕"本來3萬電視變成2萬 ==> 便宜一萬是競爭的結果 ==> 跟"為了投資而犧牲生活" 有什麼關系? 假設今天是間製造掃地機器人的A公司,對你而言你手頭上的資金可以選擇的標的是"公司股票"&"掃地機器人"好了,公司股票年化報酬10%,掃地機器人一台5000,購入一台可以為你每個月省下5小時的打掃時間(提升生活品質)我今天手上有10000塊可以使用在這兩個標的上,如何分配?,我舉幾個分配的狀況,案1.1萬塊全拿去買公司股票,資金跟標的轉換後,你得到帳面上本金10000+每年股息1000案2.1萬塊全拿去買掃地機器人(共兩台),資金跟標的轉換後,你得到每週為你省下10小時的打掃時間案3.1萬塊對分,5000買股5000買機器人,資金跟標的轉換後,你得到 帳面上本金5000+每年領500 & 每週為你省下5小時的打掃時間如果今天B公司進入市場競爭後產品品質提升 & 價格下降,你能夠用2500的價格購入一台每週為你省下10小時的打掃時間(競爭導致售價對半性能double,競爭果實流到消費者身上)當競爭產生導致消費者相較過往能得到更好的deal,你還採取案1的策略時(只投資不消費),也就是案4.7500買股2500買機器人,資金跟標的轉換後,你得到 帳面上本金7500+每年領750 & 每週為你省下10小時的打掃時間我們可以知道案4的是否明顯優於案3?而案3某種程度上假設(暗示)是與案1等價(在侷限的條件下,買賣雙方都不願吃虧不讓利,雙方做的是fair deal)這樣推論下來是否也就代表:案4>案3=案1,也就是案4>案1(另外以削價競爭的角度,吃虧的是兩間公司,競爭導致毛利下降。有人吃虧就有人獲益,不就是消費者?以品質提升的角度,競爭導致產品價值提高,也還是消費者獲益。)如果是的話,只投資不消費(為了投資犧牲生活)是不是反而就吃虧了?相較於有投資又有消費(提升生活品質)不知道這樣解釋你看不看得懂?
英英間LKK wrote:他的年代的確是創業...(恕刪) 其實Wharton比較屌 屌太多了比起哥大如果把時間縮短到十年附近 巴菲特不是最厲害的光台灣就有人比他厲害了 哈哈 美國也有幾個很出名不過那幾個都早早退休 做其他事了 真是羨慕他們退休得了能退休的都很厲害 一般都是一輩子被綁在金融業裡離不開
evantop wrote:這串只有少數點到與...(恕刪) 不看趨勢的股票也很多耶 而且很平易近人我們身邊的好市多就是了 walmart台灣沒有但它也是不然就是什麼一試成主顧又高利潤又不是高科技業的 nike這種的我都覺得這種公司整個台灣倒了它們都還很健在0050什麼東西 它都沒這種股票可靠不得不說它們的價格現在都太扯了 倘若跌到比較ok的價位這類股票我有信心買了之後放到我曾孫的孫子出世後它還能繼續分錢給他們 這種不看趨勢風險又低
謝謝樓主說明對不起 在下還是不能暸解還是覺得綠角的例子有一點牽強(第一筆資金: 消費者可得"掃地機器人一台5000,購入一台可以為你每個月省下5小時的打掃時間(提升生活品質)"第二筆資金: B公司進入市場競爭後 消費者可得"用2500的價格購入一台每週為你省下10小時的打掃時間"半價可得雙倍功效 <== 相對於只有A公司的投入 這個是消費者多賺到的 但就這樣了沒有B公司的投資這部分 消費者多賺的也就沒了 ==> 所以應該是講鼓勵投資 (?)案1 案2 案3 案4 ==> 也是全部都有買股投資但我的疑問可以就此打住 謝謝)個人是贊同他的結論:一般人 不要為了投資而犧牲生活 因為大部分一般人(強調一般人)是比較不合適做主動投資但我認為市場需要主動投資人 是不可缺少的參與者 例如:如果在十多年前沒有投資人與Jeff Bezos 有同樣的眼光-- 沒有那樣的資金投入燒錢 是燒不出Amazon的 (Hall of Fame等級的公司 絕對會在歷史上有一個位子)同樣的 沒有資金投入 是不會有現在的Tesla <== 依傳統單純價值評估 老早就該倒了===被動投資 是被許多成功老手推薦的 ==世界百富中操作股票致富有三人 其中兩人:巴爺爺說 -死後 他留給老婆的錢 會放在SP500Ray Dalio - 他說 "don't try to seek for Alpha" (Alpha<==超越大盤的利潤<==主動投資的目的). Don't try to do Market-timing.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4986645&p=70#71450441(第三人 Jim Simons - 對主動/被動的態度未知)Edward Thorp - 一個天才 一個很有意思的天才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3547被許多人尊為算牌祖師爺 - 不只賭 他也是 Quant的祖師爺談到賭 他的名字會常常出現美國賭神賽馬狂贏300億!「不敗方程式」曝光https://hottopic.chinatimes.com/20180507001756-260803==> 本特大學時修讀物理,因為受到數學教授索恩(Edward Thorp)所著的賭博理論《擊敗莊家》(Beat the Dealer)啟發,離開校園前往拉斯維加斯,成為撲克牌賭徒Thorp 他在股市也賺了不少也是建議一般人 SP500 Indexing 就好了======平衡報導 新一代債王 Bond King: 反對被動投資https://uk.finance.yahoo.com/news/gundlach-says-passive-investing-reached-175500764.html"I wouldn't advise anyone to be a passive investor," Gundlach said. "My strongest advice is to not invest in passive U.S. equity funds."==="因為那派的大師只會告訴別人一切都是運氣造英雄說起來 都拿到諾貝爾獎了 何必要拉下臉 是我也不會拉下臉 拿我畢生的研究開玩笑"<== 請問是在講誰?==="大道至簡,投資沒有那麼複雜,與偉大企業共同成長,就對了~"<=== 我可以複製被動投資 請問 在下該怎麼複製灰狼大的做法?一問到底下去 大概會得到這個答案: Investing is an Art.
chalupa1 wrote:謝謝樓主說明 ...一問到底下去 大概會得到這個答案: Investing is an Art.(恕刪) 沒錯啊。投資本來就是藝術,經營企業也是投資的一環,也是一種藝術。賺錢方法百百種,人的資質也是百百種,看別人成功就想模仿,成功率我想不高。不然大家都是有錢人了。其實別人的經驗參考就好,不用太在乎,看得懂就試看看,看不懂就略過。